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急性感染对中国明对虾非特异免疫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本文研究了哈维弧菌(Vibrio harveyi)急性感染和WSSV急性暴发后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非特异性免疫水平的变化。给中国明对虾幼虾腹肌注射30μL哈维弧菌菌液(7.2×107CFU/mL),以未注射及注射无菌生理盐水为空白对照组和盐水对照组,检测急性感染48h之内不同时间段死亡个体及仍然存活的中国明对虾幼虾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溶菌酶(LSZ)活性。受到哈维弧菌攻击仍然存活的幼虾SOD活性极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和感染后48h内死亡个体,而感染后48h内死亡个体的SOD活性与两对照组虾无显著差异。弧菌感染的幼虾LSZ活性较两对照组有极显著的降低,越早死亡的个体LSZ活性越低。通过环境胁迫诱导暴发WSSV症状的中国明对虾与未表现出WSSV症状者相比,总血淋巴细胞密度(THCs)、腹肌SOD活性及LSZ活性均极显著地降低,血清蛋白浓度极显著升高,而血清酚氧化酶(PO)活性增高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3.
植酸酶对草鱼和新吉富罗非鱼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植酸酶能水解植酸络合物,释放被植酸束缚的各种营养因子,因此能有效解除植酸与内源性消化酶的结合,促进消化酶的作用。本实验在全植物性饲料中添加植酸酶,研究其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和新吉富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淀粉酶及蛋白酶比活力的影响。以全植物性饲料为阴性对照组,添加磷酸氢钙(dibasic calcium phosphate,DCP)实验组为阳性对照组,另设4个不同梯度的植酸酶实验组(250 U/kg、500 U/kg、1 000 U/kg和2 000 U/kg)。实验选取健壮、规格齐整平均体质量为(12.59±0.09)g的草鱼和平均体质量为(9.59±0.12)g的新吉富罗非鱼,分别随机分为6个组,每组5个平行,每个平行20尾鱼。养殖8周后,草鱼平均体质量(18.29±0.63)g,新吉富罗非鱼平均体质量为(24.68±1.34)g,抽样取出胃、肠和肝胰脏用来分析淀粉酶和蛋白酶比活力。结果表明,植酸酶对无胃鱼草鱼和有胃鱼罗非鱼淀粉酶及蛋白酶比活力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相比较而言,植酸酶对罗非鱼的应用效果较明显,低剂量就能显著提高其淀粉酶及蛋白酶比活力(P<0.05)。当植酸酶添加量达到1 000 U/kg时,草鱼和罗非鱼淀粉酶及蛋白酶比活力均达到峰值,此时,罗非鱼淀粉酶和蛋白酶比活力与阳性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而草鱼肝胰脏蛋白酶比活力显著高于阳性对照组(P<0.05)。植酸酶2 000 U/kg实验组,罗非鱼淀粉酶和蛋白酶比活力与1 000 U/kg植酸酶实验组无显著差异(P>0.05),但草鱼肝胰脏蛋白酶比活力显著低于1 000 U/kg植酸酶实验组(P<0.05)。因此,本实验条件下,植酸酶在草鱼和新吉富罗非鱼全植物性蛋白质配合饲料中的适宜添加量均为1 000 U/kg,生产实践中可通过添加植酸酶部分替代无机磷源。  相似文献   
4.
选择健康的翘嘴鲌(Culter alburnus)为试验鱼,以红鱼粉为蛋白源,配制5个蛋白水平的等能、等必需氨基酸(EAA)平衡关联度的半精制饲料,又以豆粕替代鱼粉,大豆蛋白分别替代不同水平的鱼粉蛋白,配制5个EAA关联度的等蛋白、等能的半精制饲料,探讨饲料蛋白对鱼类生长和内分泌激素等的影响。结果表明:饲料蛋白水平对翘嘴鲌的特定增重率(SGR)具有显著影响(P〈0.05),40.89%饲料蛋白组的SGR显著高于31.04%、35.51%饲料蛋白组(P〈0.05),但与46.62%和50.33%饲料蛋白组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T3水平与饲料蛋白水平正相关(P〈0.05)。血清GH水平与饲料蛋白水平和生长负相关(P〈0.05),血清IGF—I水平与饲料蛋白水平和生长正相关(P〈0.05)。适宜蛋白水平通过提高翘嘴鲌血清T,和IGF—I的水平来调控生长。当大豆蛋白分别替代54.0%的鱼粉蛋白时,翘嘴鲌的SGR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翘嘴鲌血清T1与饲料大豆蛋白对鱼粉蛋白的替代量负相关(P〈0.05)。40.5%和54.0%替代组的血清GH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与饲料中豆粕对鱼粉替代水平正相关(P〈0.01),与生长负相关(P〈0.05)。血清IGF—I与饲料中大豆蛋白对鱼粉蛋白替代量负相关(P〈0.05),与生长正相关(P〈0.05)。大豆蛋白的替代亦通过对内分泌激素的影响来调控生长。  相似文献   
5.
利用RACE及克隆等方法获得了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c型溶菌酶基因全长cDNA序列.序列分析表明,所克隆的异育银鲫溶菌酶的cDNA全长751 bp,包括溶菌酶基因开放阅读框(ORF)438 bp,5′ 非编码区(UTR)为109 bp和3′ UTR为204 bp.438 bp ORF共编码146个氨基酸,其成熟肽的分子量预测值为14 543.6,理论等电点为8.86.通过ClustalW软件,将异育银鲫和其它多个物种c型溶菌酶的氨基酸序列进行多序列比对发现,所克隆的异育银鲫溶菌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中存在c型溶菌酶的活性中心(Glu53和Asp69),且与活性位点相邻的氨基酸序列高度保守.同时,8个保守的半胱氨酸残基也与其它物种的c型溶菌酶相一致.结合BLASTN分析的结果,可以确认所获得的异育银鲫溶菌酶cDNA序列属于c型溶菌酶.异育银鲫c型溶菌酶和人c型溶菌酶(pdb 1at6_)在蛋白质序列上有50%相似性,其三维(3-D)结构非常类似.通过氨基酸空间位置比较发现,两者具有类似的酶活中心,异育银鲫c型溶菌酶只能形成3个二硫键,比人少1个.荧光定量RT-PCR检测和溶菌酶活性测定显示,异育银鲫头肾和脾脏c型溶菌酶mRNA的表达量约为肝胰脏的2.9 倍和1.7 倍,异育银鲫头肾和脾脏的溶菌酶活性约为肝胰脏的6.2 倍和4倍.  相似文献   
6.
通过正交旋转试验,探讨了反应温度(X1)、pH值(X2)、反应时间(X3)、底物浓度(X4)、DNS用量(X5)5个测定条件对木聚糖酶活力(Y)测定结果的影响,并构建了测定条件对木聚糖酶活力影响的数学模型:Y=10.2950+1.6563X1-0.0704X2+0.3179X3+1.7004X4-1.3413X5+0.0669X1X2+0.2094X1X3+0.7631X1X4+0.3301X1X5+0.1256X2X3-0.0881X2X4+0.1544X2X5+0.2596X3X4+0.1469X3X5-0.2594X4X5-0.4121X1^2-0.1258X2^2-0.2233X3^2-0.8358X1^2+0.5217X3^2.实验结果表明:反应温度、底物浓度和DNS用量对木聚糖酶活力测定结果有极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不同浓度的益生菌(0.1%、0.2%、0.4%)、壳聚糖(0.2%、0.5%、1.0%)、壳聚糖与益生菌混合物、甘露聚糖与益生菌混合物,在室内水泥池(5.0m×2.0m×1.0m)中喂养暗纹东方鲀幼鱼(3.15±0.05g),用基础饲料投喂暗纹东方鲀作为对照,每组三个重复,60d后测定鱼体的生长、肌肉生化成分、肝胰脏、肠道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和白肌RNA/DNA。结果显示,对照组相对增重率为476.4%,饲料中添加0.2%的壳聚糖、0.1%的益生菌对暗纹东方鲀的促生长作用最明显,相对增重率显著提高。壳聚糖与益生菌混合物、甘露聚糖与益生菌混合物对生长无显著影响。对照组肌肉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分别为82.94%、11.21%,壳聚糖、益生菌与甘露聚糖在饲料中的添加,能够显著降低肌肉脂肪含量,显著提高肌肉蛋白质含量,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肝体比。0.2%壳聚糖和0.1%益生菌能使肠道淀粉酶活性显著增强(P<0.05),白肌RNA/DNA显著增大(P<0.05),说明肠道淀粉酶活性增强和蛋白质合成增加是壳聚糖和益生菌促进暗纹东方鲀生长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研究长期饥饿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鱼种非特异性免疫力的影响。实验选取平均体质量(31.86?1.47g)的草鱼,随机分为2个实验组(对照组和饥饿组),每组三个平行,饥饿处理15、30、45和60d,测定饥饿对头肾和脾脏中自然杀伤(NK)细胞的杀伤活性、血清和肝胰脏中溶菌酶活性、血清中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受饥饿胁迫的影响,草鱼鱼种自然杀伤性细胞在脾脏和头肾中的杀伤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不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发生显著性变化;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血清和肝胰脏中溶菌酶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血清碱性磷酸酶在饥饿15d、45d、60d时显著低于对照组;,饥饿组的碱性磷酸酶活性在饥饿30d以后,维持恒定。由此可见,长时间的饥饿胁迫降低了草鱼鱼种的免疫力。相比较而言,自然杀伤细胞的杀伤活性在评价鱼类的免疫状况时比溶菌酶和碱性磷酸酶更为灵敏。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长期饥饿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非特异性免疫水平的影响。实验选取平均体质量(31.86±1.47)g的草鱼,随机分为2个实验组(对照组和饥饿组),每组3个平行,饥饿处理15、30、45和60 d,测定饥饿对草鱼头肾和脾中自然杀伤(NK)细胞的杀伤活性、血清和肝胰脏中溶菌酶活性、血清中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受饥饿胁迫的影响,草鱼自然杀伤性细胞在脾和头肾中的杀伤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不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发生显著性变化;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血清和肝胰脏中溶菌酶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血清碱性磷酸酶在饥饿15、45、60 d时显著低于对照组;饥饿组的碱性磷酸酶活性在饥饿30 d以后,维持恒定。由此可见,长时间的饥饿胁迫降低了草鱼的免疫水平。相比较而言,自然杀伤细胞的杀伤活性在反映鱼类免疫状况时比溶菌酶和碱性磷酸酶可能更为灵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