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用基因组重排技术选育赖氨酸高产菌株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赵凯  段巍  孙立新  周东坡 《微生物学报》2009,49(8):1075-1080
摘要:【目的】以北京棒杆菌(Corynebacterium pekinense)1为研究对象,选育赖氨酸高产菌株,并探索赖氨酸产生菌基因组重排育种的基本规律。【方法】利用基因组重排技术选育赖氨酸高产菌株。【结果】通过四轮基因组重排成功选育出了5株遗传稳定的高产赖氨酸菌株,其中1株重排菌株赖氨酸产量达到16.95 g/dL,比原始菌株Corynebacterium pekinense 1赖氨酸产量提高了37.14%,比亲本菌株赖氨酸产量提高了17.46%~31.19%。【结论】首次采用基因组重排技术改良赖氨酸产生菌,成功选育出了5株产量较稳定的高产赖氨酸菌株,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真菌原生质体融合作为生物工程的一种新技术,日益受到了人们广泛的重视,而制备原生质体则是原生质体融合的前提。各种真菌细胞壁的结构与化学组成不尽相同,因此制备不同种真菌的原生质体所要求的溶壁酶也有差异。曲霉制备原生质体一般可采用蜗牛酶,但米曲霉  相似文献   
3.
迟彦  李姗  马玺  金涛  周东坡 《遗传》2005,27(2):309-314
差异显示技术是分离差异表达基因的重要方法与手段,同其它研究基因差异表达的方法如RDA,SSH,SAGE相比,差异显示技术是其中使用频率较高的方法。该技术自1992年创立以来,经过各国研究者不断完善与改进,现已大大克服以往诸多不足,扩大了应用领域。本文就差异显示技术的原理及主要优缺点作以简要概述,并着重就引物设计、降低假阳性、鉴定差异表达基因及差异显示技术的衍生技术这4个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以详尽介绍。  相似文献   
4.
简述了AFLP技术的原理,比较了AFLP方法与其他分子标记的不同及其优缺点。着重论述了该技术在微生物分类、鉴定、基因标定及遗传多样性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中国一新记录属——多节孢属*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1993年从黑龙江穆棱的东北红豆杉Taxus cuspidata的树枝上分离到两株内生真菌,鉴定为多节孢属的树状多节孢Nodulisporium sylviforme, 属我国的新记录属,新记录种。该菌为紫杉醇产生菌(周东坡和平文祥,2001)多节孢属 中国新记录属Nodulisporium Press, Linnaea, 24:120~121, 1851; Ellis, Dematiaceous Hyphomycetes. p. 232, 1985. 菌落扩散型,灰色,褐色,橄榄色或黑褐色,常呈茸毛状。菌丝体部分内生,部分表生。子座无。无刚毛和附着孢。分生孢子梗与菌丝有区别,单生或束生,单根的分生孢子梗不分支或在近顶部多分支,弯曲…  相似文献   
6.
牙周病是人类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致病菌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有关该病的致病菌和病因学的研究,对防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作者从牙周病患者的病灶处分离到了一株细菌(90-1),并对其进行了鉴定,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采用AFLP技术对三株紫杉醇产生菌(HQD33、HQD43、HQD54)及HQD33菌株经复合诱变后再经原生质体诱变得到的两株诱变株UL50-6和UV40-19及其融合菌株J1-3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三株紫杉醇产生菌分属不同的种属,同时首次从分子水平上证实Z35-8,J1-3为两株不同的融合子,为下一步的基因工程育种工作中的基因定位和分子克隆提供丰富可靠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索紫杉醇产生菌发酵产生紫杉醇的机理,对紫杉醇产生菌树状多节孢HQD33和经LiCl、紫外线诱变产生的紫杉醇产量正突变的HQD33诱变菌株(P50-2、P1-6、P5-8、L30-2、L50-4)的同工酶和蛋白质(如: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脂酶同工酶、淀粉酶同工酶、过氧化氢酶同工酶以及可溶性蛋白和游离组蛋白)的电泳图谱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除过氧化氢酶同工酶以外其它酶和蛋白质的电泳图谱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可初步推断,诱变使紫杉醇产生菌的分子生物学背景发生了变化,由于遗传背景的改变导致了产生菌细胞内部蛋白质和同工酶的变化,可进一步认为紫杉醇的产生与试验所选的同工酶和蛋白质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实验通过用子宫内膜活检采样器采集子宫内容物样品、活菌计数、细菌的分离鉴定和药敏实验等方法 ,对 8头体重 12 0~ 15 0kg、年龄在 6~ 8岁的母猪产后子宫复旧期间子宫内的细菌进行研究 ,以探讨产后子宫内细菌的变化规律及对子宫复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在产后 0~ 1d ,子宫内细菌数量呈直线增加 ,在产后第 7d时 ,子宫内的细菌数量达到最多 ,此后其细菌数量逐渐下降 ;到产后第 2 5d时 ,子宫内的细菌数量已降为 (7.35± 2 .5 4 )× 10 2 个 /mg子宫样品。而细菌的种类在产后 1~ 7d较少 ,7~ 13d呈增长趋势 ,产后第 13d以后 ,细菌种类开始减少 ,直至接近于零。这说明产后子宫内环境经历了从污染到净化的过程 ,直至子宫复旧完毕。  相似文献   
10.
树状多节孢发酵生产紫杉醇工艺条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了树状多节孢HQD33内生真菌融合子TPF-1瓶发酵工艺条件,进行了2.8L和10L通用式机械搅拌罐的发酵试验。结果表明,HQD33适宜发酵工艺条件是:发酵时间16-18d,培养基中蔗糖、苯丙氨酸、醋酸钠、酪氨酸,2,4-氯苯氧乙酸和亚油酸的加量分别为180g/L、1mg/L,1.5g/L,15mg/L,5mg/L和15mg/L,摇瓶装置为150ml/500ml,在此条件下摇瓶发酵液中紫杉醇平均含量为448.52μg/L;2.8L和10L罐发酵液中紫杉醇含量达406.95和395.12μg/L(平均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