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马尾松作为中国广泛栽植的乡土树种,其人工林群落结构简单和生物多样性低下是普遍存在的生态学问题。探究不同林窗尺度对马尾松人工林林下植被群落的影响,可为马尾松人工林近自然经营提供理论依据。该研究在45 a生马尾松人工林中分别设置A(50 m^(2))、B(100 m^(2))、C(200 m^(2))和D(667 m^(2))4种不同尺度的林窗,以不做任何处理的马尾松人工林作为对照(CK),探究采伐开窗后林窗内自然更新1 a后的灌草层植物组成、优势种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度分布特征。结果显示:(1)除100 m^(2)林窗下灌木层物种数与对照无显著差异外,其余林窗灌草层物种数均显著高于对照(P<0.05),且200 m^(2)林窗下灌草层物种数均最多,分别为35种和20种;4种林窗下灌草层物种丰富度指数较对照均显著增加(P<0.05),最大值均出现在200 m^(2)林窗下,其值分别为对照的1.5倍和2.6倍。(2)林窗增加了灌草层喜光植物种类,且在200 m^(2)林窗下种类最多,灌木层喜光植物有13种,草本层喜光植物有5种。(3)4种林窗下灌草层优势种中,喜光植物生态位宽度均较大,200 m^(2)林窗下灌草层生态位宽度平均值最小,其对资源利用程度低,重要值与生态位宽度之间无显著相关性(P>0.05)。(4)4种林窗下灌草层优势种间生态位重叠度指数均较小。667 m^(2)林窗下,灌草层优势种平均生态位重叠度指数最小,分别为0.029和0.024,200 m^(2)林窗下灌草层优势种高生态位重叠度占总数比例最大,分别为20%和23.8%。研究表明,采伐开窗促进了马尾松人工林林下植被发育,丰富了林下植物多样性,有利于马尾松林稳定持续发展,对精准提升马尾松人工林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龄林的马尾松受松材线虫侵染后,林木生长、生理生化指标、群落多样性等会发生异质性变化,但是,针对患病林木地下细根的响应尚不清楚。本研究以松材线虫疫区患病马尾松和健康马尾松为研究对象,采用土柱法,分0-15 cm和15-30 cm土层,对细根进行分级研究,定量分析1-5级细根的形态、生物量以及养分元素,探讨松材线虫侵染的马尾松人工林细根形态、生物量以及养分元素的分异特征。结果表明:(1)患病马尾松人工林细根的健康状态与根长密度、生物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低级根(如1级根)患病后,响应会更加强烈。(2)马尾松人工林患病后,细根有效磷、速效钾浓度会显著降低(P<0.05),而全氮、钙浓度会显著升高(P<0.05)。(3)松材线虫病使林分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高于健康林分(P<0.05),而土壤速效钾含量会显著低于健康林分(P<0.05)。以上结果表明,松材线虫侵染的马尾松人工林会在细根形态、细根养分和土壤养分上会发生特异性响应,揭示了松材线虫病对马尾松人工林地下细根的影响,旨在为松材线虫病防治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本试验测定了两个奶牛场健康乳汁和乳房炎乳汁中微生物菌群的变化,以揭示不同奶牛场之乳汁菌群的异同,评估其对乳汁代谢的影响是否相同。【方法】采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别测定两个奶牛场6头健康奶牛和6头乳房炎奶牛乳汁中微生物16S rRNA V4区序列,并对菌群群落结构和多样性进行比较,分析场内及场间的乳汁菌群差异。【结果】四组乳汁样本共获得4013234条原始序列,经过滤后获得2887024条优化序列。Alpha多样性Chao指数、Ace指数、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差异均不显著(P0.05);Beta多样性四组样本均分别聚类;在场1和场2中,引起奶牛乳房炎的优势菌属分别是克雷伯氏菌属和埃希氏菌属;在2个奶牛场的健康乳汁中,场2的埃希氏菌属、葡萄球菌属的丰度显著高于场1;在2个奶牛场的乳房炎乳汁中,场2的埃希氏菌属、乳球菌属的丰度显著高于场1;2个奶牛场健康乳汁中的嗜冷菌总丰度分别为31.87%和38.72%;关联分析及功能预测分析表明,2个奶牛场健康乳汁与乳房炎乳汁优势物种之间的关系差异较大;场1无论是Level 1还是Level 2水平,均发现显著性差异的代谢通路,而场2均未发现显著性差异的代谢通路。【结论】本试验研究了两个奶牛场健康乳汁和乳房炎乳汁微生物菌群之间的异同,为两个奶牛场在乳房炎的预防工作以及原料奶在冷链运输过程中质量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探索抑癌基因OVCA1结构与功能的关系,阐明其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本研究构建OVCA1A34D突变体并探讨该位点突变对其生物半衰期的影响。方法以本实验室制备并保存的含有人OVCA1基因全长序列的质粒为模板,采用分子克隆方法构建了GFP-tagged-OVCA1A34D突变体重组质粒,并经测序证实。应用脂质体法将突变体质粒转染入体外培养细胞,观察OVCA1A34D突变体蛋白在细胞中的表达。采用蛋白合成抑制剂放线菌酮抑制蛋白合成后检测OVCA1A34D基因突变对其蛋白生物半衰期的影响。结果成功构建了GFP-tagged-OVCA1A34D突变体重组质粒,并在细胞中成功表达。OVCA1A34D突变体蛋白的半衰期与野生体相比明显延长。结论 OVCA1A34D位点突变可导致其生物半衰期延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经阴道射频消融治疗症状性子宫肌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39例症状性子宫肌瘤患者进行经阴道射频消融治疗。术前超声测量肌瘤体积,采用子宫肌瘤症状和生存质量调查表对患者的子宫肌瘤相关症状的严重程度以及生活质量情况进行评分,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3、6、9、12个月肌瘤体积缩小率、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和治疗前后卵巢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射频消融平均手术时间25分钟,术中及术后均未见明显并发症。本组术前肌瘤体积为65.2±49.3 cm~3;术后3、6、9、12个月肌瘤体积分别为32.2±27.6 cm~3、21.2±18.2 cm~3、15.3±12.1 cm~3、10.3±9.8 cm~3,与术前相比均显著缩小(P0.05)。术前SSS评分为60.23±13.2,术后3、6、9、12个月SSS评分分别为42.2±11.4、21.1±10.2、15.4±10.3、12.2±9.7,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下降(P0.05)。术前QOL评分为58.24±16.24,术后3、6、9、12个月QOL评分分别为70.3±20.3、81.4±8.6、86.3±7.6、88.2±9.1,与治疗前相比逐渐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3、6、9、12个月后患者的FSH、LH、E2水平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经阴道射频治疗子宫肌瘤可以有效缩小肌瘤体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近平滑念珠菌不同临床分离株的菌落和细胞形态及其分泌型天冬氨酸蛋白酶(SAP)酶活性,阐明该病原真菌的形态多样性及毒力差异。方法分别用Lee’s Glc NAc、Lee’s glucose、Spider 3种培养基于37℃培养7株近平滑念珠菌临床分离株,观察各菌株的菌落及细胞形态;用牛血清白蛋白培养基(BSA)于30℃培养7株近平滑念珠菌,通过观察形成晕圈能力的强弱确定其毒力因子(SAP)的分泌活性。结果 7株近平滑念珠菌临床分离株在不同条件下菌落表型有较明显的不同,菌落有光滑型、皱褶型及火山口样型,且染色程度不同,各分离株细胞在形成酵母相或菌丝相的能力方面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差异;SAP酶活性观察实验中检测到各菌株水解晕圈大小从2.55 cm到1.55 cm各不相等。结论近平滑念珠菌临床分离株具有形态多样性,各菌株SAP酶活性明显不同,提示菌株间的毒力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
腔肠动物的毒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腔肠动物是低等的后生动物,也是无脊椎动物中种数较多的一个重要类群。其触手等部位分布有大量的腔肠动物所特有的攻击及防卫性细胞——刺细胞,其中的毒液会引起动物的蜇伤中毒。腔肠动物毒素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肽类、酶类和介质毒素,而肽类毒素是天然毒素中毒性最强的一种。腔肠动物在药用方面有着广阔的开发前景,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对腔肠动物等海洋生物的药用研究日渐深入。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