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运用8种网目规格的成套浮性刺网作为鱼类采样工具,于2005年夏季在长江中游浅水草型湖泊牛山湖进行鱼类定量采样,通过比较不同茂密程度黄丝草生境中的小型鱼类组成、数量和大小结构,探讨此类湖泊小型鱼类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与沉水植被的关系.采样期间共捕获13种1124尾鱼,依据其等级丰度和出现频次,鳖和红鳍原鲌为该湖优势上层小型鱼类.在调查的沉水植物生物量范围内,鱼类物种丰富度和Shannon多样性指数与沉水植物生物量之间呈现倒抛物线关系;两种优势小型鱼类的种群丰度均与沉水植物生物量有着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且其平均个体大小在裸地生境较高、沉水植被茂密区较低,幼鱼更倾向群聚于厚密的黄丝草生境中;其他生境因子(水深和离岸距离)对鳖和红鳍原鲐空间分布的影响不显著.黄丝草植被生境是牛山湖两种优势小型鱼类的重要保护生境,应加强对黄丝草等沉水植被的保护及恢复.  相似文献   
2.
为构建完整的声学标记追踪体系并评估其在浅水草型湖泊的应用效果, 于2019年7月—2019年12月在河北省白洋淀生态修复示范区鲥鯸淀内,使用Vemco定位系统进行鱼类声学标记追踪实验。实验以MS-222为麻醉剂, 采用手术缝合法将声学标记植入鱼体腹腔内。对比乌鳢和鲫的术后结果, 发现: (1)鲫的死亡率和感染率均为75%, 乌鳢的死亡率和感染率为41.67%和13.33%; (2)乌鳢腹腔狭小, 在植入标记后需进行舒缓按压, 以保证探头不会压迫肠道而对生理活动造成影响。声学标记信号的接收量分析表明: (1)日间接收机接收量显著高于夜间(P<0.05); (2)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晴天和雨天的接收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 (3)秩相关检验显示接收量与温度之间相关性不显著(P>0.05); (4)路径追踪结果显示乌鳢喜好活动于水草覆盖度较高的边缘区域。通过构建适宜浅水草型湖泊的声学标记追踪方法, 可促进野外环境下鱼类分布和行为生态学的定量研究, 为湖泊生态修复的效果评估提供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3.
鱼类目标强度(Target Strength,TS)及其与鱼体长度的关系是渔业声学技术研究和应用的核心内容之一。本文以我国广泛分布的鲤科经济鱼类鲤(Cyprinus carpio)和鳙(Aristichthys nobilis)为研究对象,选择湖北省宜昌市隔河岩水库的一处僻静库湾作为实验地点,于2017年5月1—20日采用绳系实验法和Simrad EY60型(频率120 kHz)分裂波束回声探测仪,在环境干扰小的实验网箱里逐一测量单体实验鱼游动状态下的目标强度,由此构建2种鱼的目标强度与个体大小关系式。用于实验的鲤和鳙均为26尾,其全长分别为19.9—29.6 cm和49.2—74.2 cm,体重分别为175—461 g和1200—4700 g,实验所测TS值分别为–59.35—–45.20 dB和–34.22—–17.49 dB。回归得到实验鱼目标强度(TS,dB)与全长(TL,cm)关系式(1)鲤: TS = 29.84×lgTL – 95.23(R^2 = 0.74,P<0.01),(2)鳙: TS = 35.88×lgTL – 90.33 (R^2 = 0.83,P<0.01)。同时选择一个小型封闭水体(盐龙湖)“赶、拦、刺、张”联合渔法捕捞之前的鱼探仪调查数据作为分析实例,通过本文鳙TS-TL关系式估算全湖鱼类资源总量为89360 kg,折合40.1 g/m^2,捕捞产量(73610 kg)与之较为接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实验目标强度测定及其与体长关系式的合理性,有助于丰富我国内陆水域鱼类资源水声学评估技术的基础参数。  相似文献   
4.
牛山湖两种不同生境小型鱼类的种类组成、多样性和密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2003年春季浅水草型湖泊牛山湖小型鱼类空间分布(种类组成、多样性和密度等)与生境异质性之间的关系.根据水生植被状况、离岸距离和水深,选择了两种差异较大且有代表性的生境类型,即近岸沉水植物茂密的生境A和远岸沉水植物稀疏的生境B.使用围网(180 m2)在这两种生境中进行小型鱼类的采样,采用多次标志回捕法和Zippin去除法估算了围网内小型鱼类的密度.结果表明,两种不同生境中小型鱼类的种类组成、多样性度量值和密度估算值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1)生境A中的渔获物由5科14种小型鱼类组成,优势种类为生活在中、下水层的高体鳑鲏、彩副鱊和麦穗鱼;生境B中的渔获物由3科9种小型鱼类组成,优势种类为生活在湖底的子陵吻鰕虎鱼和小黄黝鱼.2)生境A和生境B小型鱼类群落间的Bray-Curtis指数为0.222,结构相似性较低;但二者的物种等级丰度分布则无显著差异,均属于对数级数分布.3)生境A中高体鳑鲏、彩副鱊、麦穗鱼等9种小型鱼类的总密度值为8.71 ind·m-2,生境B中子陵吻鰕虎鱼、小黄黝鱼等5种小型鱼类的总密度值只有3.54 ind·m-2.小型鱼类在这两种不同生境中的空间分布差异可能与其逃避捕食、觅食和繁殖等生态习性的生境需求有关,因此,水生植被生境对小型鱼类资源合理开发和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博斯腾湖为西北高原地区湖泊,1958年开始商业化渔业生产,1962年开始鱼类引种工作,半个多世纪以来湖区鱼类资源组成处于不断的变动当中。本文围绕湖区鱼类群落组成动态、当前鱼类的体长与体重关系及种群生长状况开展研究,于2019年春季(4月)、夏季(8月)、秋季(10月),通过渔具采样和渔获物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在博斯腾湖共发现鱼类17种,隶属于4目8科,其中?(Hemiculter leucisculus)、池沼公鱼(Hypomesus olidus)、鲫(Carassius auratus)为优势种,鱼类资源结构小型化问题严重。描述了15种鱼类体长-体重关系与生长情况,其中12种鱼类为正异速生长,3种鱼类为负异速生长,优势鱼类的体长-体重关系式参数b值范围2. 95~3. 56,决定系数r2值范围0. 874~0. 997。本研究所得结果可为博斯腾湖鱼类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提供基础资料和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6.
为掌握白洋淀典型湖泊鲥鯸淀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及水体营养状况, 于2018年秋季、2019年春季和夏季对该淀的浮游动物群落组成、密度、生物量和多样性进行调查研究, 分析了主要水质理化指标, 运用多变量统计方法分析浮游动群落结构与主要环境因子关系。共鉴定浮游动物3类52种, 其中轮虫类种类数最多, 为33种, 占64.46%。共鉴定优势种23种, 其中15个优势种为轮虫; 浮游动物密度秋季最高, 生物量夏季最高。冗余分析表明, 氨氮、COD和总磷是轮虫群落分布的主要影响因子。综合多样性指数与水质指标评估鲥鯸淀水域处于中度污染状态。研究可为白洋淀生境保护和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研究选取三峡水库三个不同的区域来研究离坝距离对鱼类群落结构和鱼类组成动态的影响。2010年11月到2011年10月期间共采集了8680尾鱼类样本,隶属于11科58种,其中鲤科鱼类占据了三峡水库鱼类的主体。夏季时的鱼类丰度显著高于其他季节的(P0.05)。鱼类物种多样性与丰度在靠近大坝的江段(秭归)最低,中游江段(万州)相对较高,远离大坝的江段(涪陵)居中。随着三峡大坝的建成,鱼类区系也由适应流水生存的种类转变为适应静水生存的种类。因此,三峡水库蓄水已经明显地改变了其原有的鱼类群落结构,鱼类组成的相对丰度也随着时间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8.
为了了解中国长江中下游湖泊——傀儡湖(N 31o24′, E 120o51′)鱼类生长的特性,于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利用地笼、多网目复合刺网和网簖等工具对该水域鱼类进行了月度调查。共捕获鱼类18种,隶属于3科,主要以鲤科鱼类为主。运用最小二乘法对这18种鱼类的全长和体重的回归关系进行拟合,其中3种鱼类全长与体重的回归方程为首次拟合。此外, 15种鱼类的最大全长超过世界鱼类数据库(FishBase)中记录的最大全长。研究提供的鱼类全长与体重回归方程及其参数填补了世界鱼类数据库的空白。  相似文献   
9.
为评估湖泊渔业模式转型阶段水环境的时空动态, 选择长江中下游典型湖泊龙感湖为研究地点, 于2017—2018年对该湖的黄梅水域和宿松水域进行周年季度水质监测, 通过主成分分析(PCA)和自组织特征映射人工神经网络(SOM)模型定量分析了水体理化参数的时空变化特征, 采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TLI)对水体富营养化状况进行了评价。PCA分析结果表明, 龙感湖宿松水域和黄梅水域的水质差异较小, 季节动态明显。全湖氨氮夏季平均浓度高达0.64 mg/L; 总氮夏季平均浓度为2.30 mg/L, 冬季平均浓度为1.04 mg/L; 叶绿素a夏季平均含量达95.28 μg/L, 秋季平均浓度为28.30 μg/L; pH夏季最高, 达9.27; 总磷冬季最高, 平均为0.22 mg/L; TLI指数表明龙感湖除秋季属于轻度富营养水体外, 其他3个季节均属于中度富营养状态。SOM模型结果具有可视化强的优点, 能够更清晰和直观地反映龙感湖水质的时空分布动态。围栏拆除和禁渔等管理措施有助于湖泊渔业环境修复和资源恢复, 建议对渔业模式转型后的湖泊生态系统变化进行长期跟踪监测评估。  相似文献   
10.
浅水湖泊牛山湖和月湖均位于长江中游武汉市境内,前者水质清澈、沉水植物茂盛,属典型的草型湖泊;后者长期受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排放的影响,水质恶劣、沉水植物稀少,属典型的藻型湖泊。文章选择这两个湖泊的共同优势鱼类——鲫(Carassius auratus)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两类不同湖泊环境条件下鲫种群结构和生长上的差异,评估人类活动引起的水环境改变对鱼类种群生存状况的影响。2006年春季(3—5月),于牛山湖和月湖各采集鲫种群样本713尾和641尾,研究结果表明:(1)牛山湖和月湖鲫种群的全长频数分布经kolmogorov-Smirnov检验均符合正态分布,但前者的分布范围(63—271 mm)大于后者(72—191 mm),前者的全长峰值(190 mm)亦大于后者(110 mm);(2)牛山湖鲫种群的年龄组成(6个年龄组)较月湖(仅3个年龄组)完整,但月湖各龄鲫的全长均显著大于牛山湖(P<0.05);(3)两个湖泊性成熟鲫的雌、雄鱼比均随全长的增长而增加,即小个体性成熟鲫以雄鱼为主,大个体性成熟鲫以雌鱼为主,该现象在月湖更为明显;(4)牛山湖和月湖鲫全长–体重回归关系(W=a Lb)分别为W=0.00001 L3.060(R2=0.989)和W=0.000006 L3.246(R2=0.971),协方差分析表明两个湖泊鲫种群的b值差异极显著(P<0.01);另一方面,月湖鲫种群各全长组雌、雄鱼的肥满度均显著大于牛山湖(P<0.05)。作者认为影响牛山湖和月湖鲫生长和种群结构的主要因素是两个湖泊饵料组成和捕捞压力等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