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202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皱边石杉内生真菌DNA提取有效方法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优化确定适用于皱边石杉内生真菌DNA提取的有效方法,并评价其效果。方法:运用氯化苄改良法、CTAB改良法分别提取皱边石杉内生真菌菌丝体DNA。结果:氯化苄改良法可从17个内生真菌菌丝体中均获得了高质量的DNA,除5、13、14号生长缓慢的内生真菌其菌丝体DNA浓度≤60ng/μL,其余样品的DNA浓度均≥200ng/μL。而CTAB改良法仅适宜于平板培养菌落生长迅速、菌落疏松,发酵培养菌丝体产量高的1、2、3、9、10、12号菌株。结论:氯化苄改良法是适宜于皱边石杉内生真菌DNA提取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2.
抑制剂尿素施用对芹菜生长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盆栽条件下,研究了添加硝化抑制剂双氰胺、硝化抑制剂3,5-二甲基吡唑、硝化抑制剂双氰胺与脲酶抑制剂氢醌组合的尿素(D-U、DMP-U、H-D-U)对芹菜生长及硝酸盐含量等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抑制剂尿素能提高芹菜的地上部干重及其占总生物量的比例,降低芹菜叶、茎中的硝酸盐含量,提高芹菜叶、茎中的维生素C、氨基酸和粗蛋白的含量。H-D-U对减少芹菜体内的硝酸盐累积具有最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新型吡唑类化合物DL-1的硝化抑制效应初探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以国内外应用较为广泛的硝化抑制剂双氰胺(DCD)为参比对象,采用室内培养方法,对新型吡唑类化合物DL-1的硝化抑制效应进行初步探讨.结果表明,DL-1对土壤中铵的氧化过程具有显著的抑制效应,前3周的硝化抑制率可达70%以上,且硝化抑制能力在第14天至28天最强.与等量DCD相比,施用量为(NH4)2SO4氮量1.0%的DL-1在14、21和28 d使土壤中的NO3--N含量分别下降 26.23%、33.27%和23.31%;与不加抑制剂的对照处理相比,土壤NO3--N含量则分别下降了71.12%、69.10%和55.14%.当DL-1用量为(NH4)2SO4氮量的2。0%时,土壤的硝化作用受到了更强烈的抑制,到培养第90天试验结束,土壤中的NO3--N含量始终维持在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4.
3,5-二甲基吡唑磷酸盐(DMPZP)对土壤硝化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好气培养法,以双氰胺(DCD)为参比对象研究了新型吡唑类硝化抑制剂3,5-二甲基吡唑磷酸盐(DMPZP)对土壤硝化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DMPZP对土壤中的铵氧化作用有较强的抑制效果,在施用量为1.0%(纯N含量)时能显著提高土壤中的NH4+-N浓度,降低NO3--N浓度.DMPZP的硝化抑制效应随用量的增加而增强,相同质量的DMPZP的硝化抑制效果不及DCD,而DCD又不及2倍质量的DMPZP,但等摩尔数(物质量)的DMPZP硝化抑制效果明显优于DCD. DMPZP在施用后的第7天至第14天的硝化抑制作用最强,与不添加抑制剂的处理相比,DMPZP添加量为1.0%和2.0%(纯N含量)时的表观硝化率在第7天和第14天分别降低了29.3%、41.7%和18.6%、34.3%;在此期间,添加DMPZP处理的硝化抑制率均高于30%.DMPZP的施用还可减缓土壤pH的降低速率,但施用DMPZP和DCD对土壤pH的影响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用CTAB法提取皱边石杉叶片的基因组总DNA,对DNA储存于4℃的TE缓冲溶液与65℃水浴促溶2种实验处理进行为期30d的稳定性对比实验。方法:对比分析保存于4℃的TE缓冲溶液中与65℃进行2~3次水浴促进DNA溶解释放处理的DNA的稳定性及完整性变化。结果:保存于4℃TE缓冲溶液中的DNA样品非常稳定;65℃水浴促进了DNA从包裹的多糖中溶解释放,但2~3次水浴使大片段的DNA降解。结论:DNA保存在TE缓冲溶液中非常稳定;65℃水浴尽管可提高DNA的提取量,但会使DNA发生降解。因此,一般情况下对DNA不要进行水浴促溶。  相似文献   
6.
干露胁迫强度决定着海草床在潮间带的分布,植物的生理特性是反映其环境胁迫效应的重要依据。为探索潮汐周期内不同时长的光热干露胁迫对海草生理特性的影响,该文以热带优势海草泰来草(Thalassia hemprichii)为对象,通过在日光温室内模拟高温(41.0~44.5 ℃)和强光(633~1 682 μmol·m-2·s-1)环境条件,研究不同露空时间(0、10、20、40、60、90 min·d-1,连续7 d)对泰来草叶片生长速率、光合色素含量和光合荧光参数,以及对叶片和根部抗氧化酶活性、非结构碳水化合物和次生代谢产物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10 min·d-1的日周期光热干露对泰来草的生长速率和生理特性未产生显著影响(P>0.05)。(2)在光热干露条件下,随露空时间的延长,泰来草叶片损伤逐渐加重,颜色由绿色变为褐色且生长速率降低,光合色素含量、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荧光参数均呈下降趋势; 叶片和根的MDA、可溶性糖含量以及POD、SOD、CAT酶活性呈升高趋势; 叶片淀粉、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3)90 min·d-1的日周期光热干露是泰来草叶绿体PS Ⅱ光合反应中心不完全失活的承受极限。综上认为,潮汐周期内较长时间的光热干露胁迫会对泰来草的生长和生理特性产生负面影响,该研究结果为了解热带海草在潮间带的分布规律以及海草床生态修复时的位置选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土壤羟胺还原酶活性测定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传统土壤羟胺还原酶活性的测定方法进行了部分改进.用煮沸并密封冷却的蒸馏水形成3~5 cm的液封,同时用N2气流排除液面以上的空气,能够创造测定土壤中羟胺还原酶活性所需要的厌氧环境.与传统方法相比,该方法减少了厌氧程度的不确定性和试验步骤的复杂性,增加了培养试验的可操作性.以碘量法为对照,对4种不同的测量浸提液中羟胺浓度的分光光度法进行了对比筛选,结果表明,硫酸铁铵-邻菲罗啉法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精密度,是测定土壤中羟胺还原酶活性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8.
大剂量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跃林  谈跃  史云峰  陈才顺 《蛇志》2002,14(1):30-33
目的 探讨大剂量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 将收治的90例发病在72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大剂量降纤酶组(A组)、中等剂量降纤组(B组)、丹参注射液治疗组(C组),每组各为30例,A组每天给予降纤酶20u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中静滴1h以上,每天1次,连用3天,总剂量60u;B组每天用降纤酶10u,连用3天,总剂量30u;C组给予丹参注射液2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滴,每天1次,连用7天。3个组在用药前后以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为指标进行评价,并观察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 A组总有效率96.7%,显效率90%,优于B组(总有效率80%,显效率63.3%),明显优于C组(总有效率60%,显效率33.3%)。A组、B组治疗后血纤维蛋白原明显降低,血粘度得到改善,且A组优于B组。结论 大剂量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优于中等剂量降纤酶和常规药物。其主要机制是降低血纤维蛋白原,改善血粘度,从而改善了微循环;增强t-PA,溶解血栓。该药安全可靠,未见自发性出血症状和过敏反应,对肝、肾功能、凝血功能无明显影响,随访3个月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