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8篇
  免费   153篇
  国内免费   149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9篇
  1964年   3篇
  1963年   3篇
  1959年   3篇
  1956年   3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麦温敏不育系YM3314的温敏特性及育性转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YM型小麦温敏雄性不育系YM3314为材料,通过分期播种和剪穗再生分蘖的育性试验分析各播期材料的育性与对应发育时期的气象因子相关性,以揭示YM型小麦温敏雄性不育系的温敏特性及其育性转换温度条件.结果表明:YM3314秋播完全不育或育性有稍微波动,春播稳定部分可育;各播期材料的育性与孕穗期和抽穗期日平均温度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孕穗期的平均相对湿度呈显著负相关;孕穗前5日至抽穗后5日是YM3314育性转换的关键时期,该段时期日平均气温达到18.18℃以上表现部分可育,低于18℃表现不育.研究证实,YM3314具有温度敏感特性,育性转换的敏感时期在孕穗前5日至抽穗后5日,育性转换的临界温度约18℃左右,在二系杂交小麦研究中有重要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叶黄素对视网膜LED蓝光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48只雄性SD大鼠(6~8周龄,体重180~220g)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溶剂对照组,叶黄素低、中、高剂量组(25、50、100mg/kg)。以纯玉米油为溶剂,将叶黄素溶于玉米油中灌胃饲养30d。饲养末,将所有实验动物置于暗室中暗适应24h后,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大鼠用LED蓝光损伤装置制备大鼠视网膜LED蓝光损伤动物模型,光暴露时间为1.5h,光暴露强度为1 400~1 500lux,光暴露后暗室饲养。24h后股静脉采血、处死,摘取眼球制备眼球壁石蜡切片,HE染色后观察视网膜形态学变化,测定血清中氧化应激相关指标。结果:模型对照组和溶剂对照组大鼠视网膜外核层厚度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经过叶黄素预处理的大鼠,在LED蓝光损伤后,视网膜外核层厚度降低不明显。大鼠接受LED蓝光损伤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血清中丙二醛(MDA)的含量显著增加(P<0.05),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 Px)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对照组和溶剂对照组相比,叶黄素各剂量组血清中MDA含量减少(P<0.05),而GSH Px含量显著增加(P<0.05),但叶黄素三个剂量组之间MDA和GSH Px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叶黄素对大鼠视网膜LED光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可能的机制是通过淬灭氧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发挥其保护作用的。  相似文献   
3.
邓道贵  孟琼  毛开云  张赛  封妮莎  肖琴琴 《生态学报》2009,29(12):6351-6358
在20℃、25℃下,将大型溞和老年低额溞分别按7+3(B组),5+5(C组),3+7(D组)的组合进行混合培养,以及用单种培养(10+0(A组),0+10(E组))作为对照,研究了温度和种间竞争对大型溞种群动态和两性生殖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混合培养时,大型溞对老年低额溞产生明显的竞争优势.20℃、25℃下,单种培养的老年低额溞最大种群密度分别为大型溞的2.31和1.97,而在混合培养下老年低额溞的种群密度明显低于大型溞,在实验25d后几乎全部死亡.25℃下两种溞的种群密度之间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性(C组:r=-0.508,n=30,P<0.01;D组:r=-0.483,n=30,P<0.01).在20℃、单种培养下,大型溞在首次产幼溞时即出现雄体,且种群密度与雄体密度呈显著的相关性(r=0.678,n=24,P<0.01).大型溞的最大雄体密度(106 ind.(200ml)~(-1))和最大雄体比例(36.8%)均出现在20℃、单种培养下.25℃下,大型溞在混合培养的B组和C组首次产幼溞时即出现雄体,且雄体在混合培养B组的比例达28.2%.大型溞在25℃、单种培养下没有产生卵鞍,在混合培养下总计产生66个卵鞍,其中空卵鞍占51.5%,而在20℃、混合培养下没有卵鞍产生.实验结果暗示:在较高的温度下,种间竞争刺激了大型溞雄体的产生和卵鞍的形成,高密度的雄体有助于大型溞孤雌生殖雌体向两性生殖雌体的转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锁定钢板(Locking plate,LP)与半肩关节置换(semi-shoulder arthroplasty,SSA)治疗老年肱骨近端NeerⅢ、Ⅳ型骨折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骨科2009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61例老年肱骨近端NeerⅢ、Ⅳ型骨折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性18例,女性43例,年龄60~84岁,平均69.3岁。其中采用LP治疗者40例,采用SSA治疗者21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失血量、Neer评分情况,记录手术并发症情况,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4.5个月(12~20个月)。LP组手术时间(105.6±20.4 min vs 80.6±18.2 min,t=2.650,P=0.01)多于SSA组,两组在手术出血量(188.5±25.2 ml vs 200.5±31.6 m L,t=1.666,P=0.1)、Neer评分优良率(92.5%vs 90.5%,X2=0.075,P=0.784)和并发症发生率(4.8%vs12.5%,X2=1.351,P=0.245)无明显差异。结论:在老年肱骨近端NeerⅢ、Ⅳ型骨折的治疗上,SSA手术时间短,但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疗效优良率与LP相似,临床应根据病情及需要灵活选择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5.
红壤退化地森林恢复后土壤有机碳对土壤水库库容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亚热带红壤侵蚀退化地实施生态恢复后生物生产力恢复迅速,但土壤尤其是土壤水库的功能并未获得同步恢复,导致土壤水库对于降水和地表径流的调节能力低下,区域性洪涝灾害和季节性干旱依然突出。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式,研究了南方红壤侵蚀退化地典型植被恢复类型(马尾松与阔叶树复层林、木荷与马尾松混交林、阔叶混交林)0—60cm土层土壤水库各种库容差异,以及土壤总有机碳和活性有机碳密度分布特征,采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对土壤水库库容与土壤有机碳密度两组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各森林恢复类型死库容呈上升趋势,兴利库容和最大有效库容呈下降趋势,防洪库容变化趋势不明显,木荷与马尾松混交林兴利库容略高。不同森林恢复类型同一土层土壤总有机碳密度均表现为马尾松与阔叶树复层林木荷与马尾松混交林阔叶混交林,而活性有机碳密度则以阔叶混交林最大。典型相关分析表明,土壤有机碳水平对土壤水库库容的增加具有显著的因果影响关系(P=0.01),其中对有机碳水平起到主导性贡献作用的是水溶性有机碳。因此,对于退化红壤地森林恢复初期,可通过适当密植和立体种植,提高林地生物量和土壤碳密度,并在马尾松等先锋树种针叶林分中补植阔叶乔灌木,以增加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增大土壤水库容量,从而有利于土壤水库结构和功能以及退化生态系统的快速恢复。  相似文献   
6.
高必需氨基酸转基因马铃薯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80年代以来,马铃薯遗传转化系统日趋成熟,转基因工程植株已被广泛应用于基础科学研究[1]。作为食物蛋白和能量主要来源的马铃薯,提高其蛋白质含量及质量的遗传工程研究正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2]。Yang等[2]将旨在改善氨基酸平衡的CAT-HEAAE(氯酶素乙酰转移酶-高含量人体必需氨基酸)融合基因导入马铃薯,获得了Southernblot、Northernblot、Westernblot的证据,但尚缺少氨基酸分析的资料。玉米醇溶蛋白(zein)[3]是一个富含甲硫氨酸的贮存蛋白,它和人工合成的HE…  相似文献   
7.
不同灌溉模式对稻田土壤及糙米重金属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降低土壤和糙米重金属的灌溉模式,选取江西省萍乡地区的中度重金属污染稻田,研究了灌浆期习惯性灌溉(间歇性灌溉)和长期淹水灌溉2种灌溉模式对水稻产量、糙米重金属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习惯性灌溉相比,长期淹水灌溉条件下的水稻产量降低1.25%;糙米Cd和Pb含量分别降低42.79%和3.70%,其中糙米Cr含量显著降低44.81%,但糙米Hg含量显著增加200%,糙米无机As含量增加3.29%;土壤Cd含量降低38.77%,其中土壤有效态Cd含量和阳离子交换量显著降低72.08%和36.71%,但土壤pH和有机质增加0.97%和6.32%;同时相关性分析发现糙米Cr含量与土壤有机质呈显著负相关,与阳离子交换量呈显著正相关,糙米Hg含量与土壤有效态Cd含量和阳离子交换量呈极显著负相关。长期淹水灌溉可有效降低污染稻田土壤Cd进入水稻,实现水稻安全生产,但会增加糙米Hg积累和减产。  相似文献   
8.
2001-2014年博斯腾湖流域植被物候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因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博斯腾湖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MODIS的MCD12Q2和LST产品、GHCN_CAMS气温观测/再分析资料与气象数据,采取趋势分析与相关性分析法探求了博斯腾湖流域2001-2014年植被物候的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的相对作用,对博斯腾湖流域植被物候分区不同的驱动区域。结果表明:①在研究期内,整个研究区植被物候始期在第76-168天,末期在第172-295天;物候始期自南向北逐渐推迟、而末期逐渐提前,物候的空间分布特征与该区海拔高度的分布保持了较好的一致性;②2001-2014年植被始期和末期有明显提前趋势(提前3-6d),主要分布在流域的盆地和平原绿洲区,表示研究区植被物候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③植被物候始期与末期变化受气候因子驱动影响的区域占比分别为57.10%和51.30%,主要分布在黄水沟流域,清水河流域,孔雀河流域,大尤路都斯盆地和小尤路都斯盆地周围地区;而非气候因子占42.90%和48.70%,主要位于博斯腾湖周围绿洲和库尔勒绿洲等地势较低的区域。④由植被生长季物候与降水、气温的偏相关性关系和复相关性关系可以得出,多年物候始期和末期与气温有关;而且随海拔升高,气温的敏感幅度越高。博斯腾湖流域植被物候的时空变化不仅是受气候变化的影响,还主要受人类活动和海拔高度差异等影响因素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三峡水库消落区不同生活史植物群落随海拔梯度及水库干流沿程的空间分布规律,于2017年8月至2017年9月对三峡水库干流消落区植被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三峡水库消落区植被的植物物种丰富度随距大坝里程距离的缩短而呈现逐渐减小的趋势。(2)三峡水库消落区不同生活史类型植被群落盖度对水淹梯度胁迫的响应呈现相反的变化规律:随着消落区高程的升高,一年生植物对消落区植被覆盖度的贡献逐渐增加,而多年生植物对植被群落覆盖度的贡献逐渐降低。但是,在消落区的任一高程区域,多年生植物物种盖度均要大于一年生植物物种盖度。(3)采用TWINSPAN植被分类方法可对9个样地607个样方的三峡水库消落区植被划分为25个组,其中苍耳+狗牙根群落Ass.Xanthiumsibiricum+Cynodon dactylon(含213个样方)、狗牙根群落Ass.Cynodon dactylon(包含137个样方)、狗牙根+香附子群落Ass.Cynodon dactylon+Cyperus rotundus(含55个样方)、狗牙根+酸模叶蓼群落Ass.Cynodon dactylon+Polygonum lapathifolium(40个样方)、苍耳+藿香蓟群落Ass.Xanthiumsibiricum+Ageratum conyzoides(38个样方)等为消落区的优势植物群落,群落特征明显表现出对水位涨落及小生境差异的适应。  相似文献   
10.
燃烧植物产生的烟与热对植物的生理生态功能有重要的影响,相关研究已成为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植物源烟对一些植物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生长有促进作用,这种促进作用与GA和细胞分裂素的作用相似。在植物烟水溶液中分离得到了具有促进植物种子萌发作用的化合物丁烯羟酸内酯,该物质具有热稳定性、挥发性和有效浓度范围广等特点。丁烯羟酸内酯可以通过纤维素加热产生,因而几乎所有的植物燃烧产生的烟中都可以产生丁烯羟酸内酯。热因子对植物种子萌发有利作用表现为打破种子休眠、清除限制种子萌发的物理、化学因素和减轻种子病原体等方面。大量研究显示,不同植物对烟与热的响应机理存在显著的差异,这是植物群落过火后物种组成改变的重要原因之一。烟与热因子对植物生理生态作用的研究我国开展较少.这与我国是一个森林、草原火灾频繁的国家是不相称的,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很有必要。另外,今后我国可以在烟与热因子对植物作用的机理,揭示传统用烟火处理土壤促进农林业植物生长的物理和化学本质,以及这些机理在发展有机农业中运用等方面开展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