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本文根据1990-1995年在香港嘉道理农场次生林区采集的昆虫标本,首次分析了鞘翅目及其优势科的种类、数量和季节性变化,以及由碰撞诱捕网和黑光灯捕虫器采集所得甲虫在种类、数量和季节性上的差异。在13260号标本中,已鉴定到科的有13253号,分属45科,231种。其中,朽木甲科(Alleculidae)、毛蕈甲科(Biphyllidae)、丸甲科(Byrrhidae)、坚甲科(Colydiidae)、拟球甲科(Corylophidae)、隐食甲科(Cryptophagidae)、水缨甲科(Hydroscaphidae)、伪叶甲科(Lagliidae)、薪甲科(Lathridiidae)、泽甲科(Limnichidae)、黑蕈甲科(Zopheridae)等11个科为香港地区的首次报道,约占本次调查科总数的25%。分析表明:(1)该次生林区的鞘翅目甲虫以蛀木性为主。天牛科(Cerambycidae)、瓢虫科(Coccinellidae)、象甲科(Curculionidae)、花蚤科(Mordellidae)、金龟甲科(Scarabaeidae)、小蠹科(Scolytidae)等6科均为多样性较高(种类≥15或者个体数量≥200)的优势科。(2)鞘翅目个体数量季节性明显,每年自2月开始数量逐渐增加,6—7月为甲虫发生的高峰期,8月显著减少。各优势科甲虫的季节性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庞大的小蠹标本数量(85%)说明在此调查期间该科正处于大发生时期。(3)黑光灯捕虫器所捕的甲虫科类和种类较之碰撞诱捕网所捕不尽相同,黑光灯捕虫器所捕的甲虫数量发生高峰期比碰撞诱捕网所捕的甲虫提前一个月。(4)各项多样性指数对不同捕虫器采集所得鞘翅目的测度差异明显,黑光灯捕虫器所捕甲虫的多样度和均匀度指数高于碰撞诱捕网。  相似文献   
2.
韩雅莉  肖湘  James Lazell  卢文华 《遗传》2002,24(6):670-674
采用聚丙烯酰胺垂直板凝胶电泳技术和特异性的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对分布于香港的Gekko chinensis、广东南澳岛和四川成都地区的Gekko subpalmatus 2个种群、以及香港和南澳岛的Hemidactylus bowringii 2个种群蜥蜴目动物肝脏、骨骼肌的乳酸脱氢酶 (LDH) 和酯酶 (EST )进行电泳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属内种间具有明显的酶谱差异,每个种都有其特征酶带,据酶谱排序结果可以将5个种群分为2个类群,其中Hemidactylus bowringii的2个种群为一类群,Gekko chinensis和Gekko subpalmatus的2个种群为另一类群。 Studies of the Phenotypic Character and Consanguinity of Isozymes in Species and Population HAN Ya-li1,XIAO Xiang1,JAMES Lazell2,LU Wen-hua2 1.Department of Biology,Science Institute,Shantou University,Santou,Guangdong Pvovince 515063,China; 2.Department of Herpetology,Museum of Comparative Zoology,Harvard University,Massachusetts 02138,U.S.A. Abstract:Using discontinuous 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 and histochemistry methods,lactate and esterase isozyme of three species and five popalation of Lacertiformes were analysed.The interspecific zymogramatic differences are obvious.Each species possesses its specific zymogram.According to the zymogramatic similarity among these species calculated with the method of polar ordination,they can be grouped into 2 categories.Gekko chinensis and the two population of Gekko subpalmatus fall into one category.The second category contains the two population of Hemidactylus bowringii.The congsanguinity of the species and popalation has been drawn from the results. Key words:isozyme; phenotype; Lacertiformes; consanguinity  相似文献   
3.
中国北回归线附近岛屿及沿海初夏鸟类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01年6月8日至19日对位于北回归线附近的粤闽沿海岛屿及沿海湿地(东迄福建省南部的东山岛,西至广东省东部汕头地区的牛田洋湿地和南澳及其附近诸岛)进行鸟类调查,后又于2004年6月做了补充调查.共记录到鸟类77种,其中海岛鸟11种,湿地鸟25种,陆地鸟41种,包括国家一、二级保护种类分别为白腹军舰鸟Fregata andrewsi和岩鹭Egretta sacra.观察新增了10种以往未曾在该地区记录到的鸟类,首次记录到岩鹭在南澳及其附近诸岛的繁殖,再次印证了粉红燕鸥Sterna dougallii、黑枕燕鸥.Sterna sumatrana、褐翅燕鸥Sterna anaethetus和黑叉尾海燕Oceanodroma monorhis在该地区的繁殖记录.通过对比该地区一个多世纪以来鸟类记录(包括繁殖记录)的差异,探讨该地区鸟类区系的演替过程.  相似文献   
4.
隐尾蠊科只有隐尾蠊属,共四种。点刻隐尾蠊Cryptocercus punctulatus分布于美国的东南部,密刻隐尾蠊C.clevelandi生活中美国的西北部,遗隐尾蠊C.relict分散于俄国和中国黑龙江省乌苏里江两岸的密林深处。19世纪下叶,俄国人贝雷佐夫斯基(Berezovsky)在中国西南地区采集昆虫标本。根据他的一些来自四川省的标本,原始隐尾蠊C.primarius于1938年被首次描述和命名。然而自此之后,国内外均无再发现有关的生态和分布的详细资料。这4种隐尾蠊形成了一种被称为格雷分布的现象,即生物地理学上著名的北美和中国物种间的近缘关系和间断分布。此文报道了原始隐尾蠊自19世纪后再次在中国被发现及其在云南省的首次分布记录。如同期它3种隐尾蠊一样,原始隐尾蠊以钻蛀和取食潮湿的多年朽木为生。这种特性令其对森林人为的环境变化为敏感,其生存完全取决于作为其生境和食料的朽木能否受到保护。此外,隐尾蠊属的分科位置尚争议不休;其与白蚁(等翅目Isoptera)的亲缘关系亦悬而未决;至于美国和中国的隐尾蠊的形态特征,因而被认为是研究该类间的起源和亲缘关系,更是众说纷纭。由于原始隐尾蠊具备本科最原始的形态特征,因而被认为是研究该属在系统发育和分支分类方面起决定作用的要素。保护原始隐尾蠊及隐尾蠊属的生境和保护我国日益减少的森林面积紧密相关,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5.
黒眶蟾蜍Bufo melanostictus(Anura,Bufonidae)是亚洲常见的蟾蜍,广泛分布于中国华南地区。由于华南地区分布着众多的大陆架岛屿及其地貌的复杂性与多样性,因而不同地区的黑眶蟾蜍种群可能存在地理上的遗传变异。本文首次采用DNA序列分析方法,检测了采自我国华南6个省市地区(福建、广东、广西、海南、香港、台湾),包括4个主要大陆架岛屿(海南岛、大屿山、南澳岛、台湾岛)的12个黑眶蟾蜍种群共84个个体,获得mtDNA控制区序列长956bp的片段,共有75个变异位点(26.3%为单个多态位点,73.7%为简约信息位点),12个插入/缺失。所获得的44个单倍型中有5个为种群间共享的单倍型。华南地区黒眶蟾蜍较高的的遗传多样性(单倍型多样性h=0.977)不但表现为海岛种群内普遍具有较高的遗传变异,而且遗传分化指数(FST)、基因流(Nm)、Amova和Samova等分析均表明种群之间已经发生了明显的遗传分化。从Amova分析和分子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来看,华南地区分布于大陆与分布于海岛的种群之间并未发生明显的遗传分化,说明由陆缘浅海造成的阻隔作用(isolation by barrier)并不能很好地解释华南地区黑眶蟾蜍种群之间遗传分化的原因。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的低度相关(Mantel测试R=0.192,P<0.001)说明华南地区黑眶蟾蜍的种群分化並不完全符合距离决定分化(isolation by distance)的假说。Samova的结果表明华南沿海大陆东部的3个种群(广东汕头、福建莆田和东山)与其它地区9个种群之间的变异最大(FCT=0.35097),因此,推测黑眶蟾蜍这2个地理区域组之间应该存在着其它地理隔离屏障,对两地黑眶蟾蜍的迁移有一定的阻隔作用,产生此隔离效应的天然地理屏障可能为莲花山脉。黑眶蟾蜍种群在历史上曾发生多次局部扩张,时间大约在距今0.025MYA左右,这与最后一次冰期结束的时间相吻合,而位于我国华南大陆周边的4个主要大陆架岛屿(海南岛、大屿山、南澳岛、台湾岛)可能是华南地区黒眶蟾蜍在第四纪冰期的"避难所"。南澳岛种群所存在的特殊单倍型验证了这一岛屿避难所的存在。本研究揭示的地理种群之间的遗传变异和分化,对进一步了解华南地区乃至亚洲的黒眶蟾蜍的生物地理关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云南丽江地区铁杉球蚜发生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立  卢文华 《昆虫知识》2008,45(1):83-87
铁杉球蚜Adelges tsugae Annand(Hemiptera:Adelgidae)是铁杉的主要害虫,在北美造成铁杉成片死亡。为有效地寻找控制铁杉球蚜的天敌,作者于2005年8~2006年12月,在云南省丽江地区的河源、牦牛坪、黑水河3个地点对铁杉球蚜的发生进行6次调查,统计不同树枝方位、不同树冠层次、不同取样地点、不同取样时间的铁杉球蚜的为害率。在多数情况下,铁杉北向和南向树枝上的球蚜为害率高于西向和东向;树冠下层的铁杉树枝上的球蚜为害率高于树冠上层;5月树冠上层球蚜为害率反而高于下层,树冠层次球蚜密度随着时间而变化的现象,与铁杉球蚜第2代发生高峰期相吻合。3个地点的每株树铁杉球蚜为害率平均为24.6%,河源的球蚜为害率又高于牦牛坪和黑水河。对来自3个地点的12块样地的每样地铁杉球蚜为害率与环境因子进行偏相关分析表明,坡向、年均相对湿度、年均降雨量与铁杉球蚜发生呈显著正相关。在调查铁杉球蚜的发生或采集球蚜天敌昆虫时,应在不同时间依据树枝方位和树冠层次来分别进行。在选择调查采集地点时,应以林区坡向、相对湿度、降雨量等环境因子为依据。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铁杉(Tusga chinensis Pritz)-云杉(Picea retroflexac Mast)、铁杉-华山松(Pinus armardi Franch)、云南铁杉(Tusga domosa Eichler)-槭树(Acer mono Maxim)-桦木(Betula platyphylla Suk)四川主要铁杉林类型中铁杉球蚜Adelges tsugae Annand林间定株、种群随机抽样、室内饲养研究表明,铁杉球蚜在四川1年发生2代(越冬代和第1代),世代重叠,成虫营孤雌生殖。越冬代从4月上旬至第2年的4月下旬,产卵盛期在5月下旬,平均产卵量为15.58粒,1龄若虫具有滞育越夏习性;第1代从12月下旬至8月中旬,产卵盛期在3月下旬,平均产卵量为67.37粒,并可产生有翅成虫,但无转主危害现象。种群的发育与温度有相关性,温度高林分种群发育进度快于温度低林分。该虫的危害与生境有一定相关性,铁杉针阔混交林危害重于铁杉针叶林;同一树冠不同层次之间、不同方位之间危害程度差异不显著;当年受害严重的树株第2年受害不严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