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2016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本文测定了香港特别行政区内沼蛙(Rana guentheri)多个种群的线粒体16S rRNA基因部分DNA序列,并与广州及越南共4个沼蛙基因序列作对比,研究各地区种群遗传分化状况,研究表明三个地区之间的序列遗传分化为0.4%~1.1%,表明沼蛙mtDNA 16S rRNA基因进化速率比较低,其中香港沼蛙10个个体在mtDNA 16S rRNA基因上没有出现变异,共发现5种单倍型,其中香港与广州种群关系最近,越南河内种群与志玲种群关系最近。  相似文献   
2.
一种两栖动物年龄鉴定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金顶齿突蟾(10%福尔马林固定)为材料,对两栖类年龄鉴定方法进行了摸索.取其第2趾骨,通过长时间(24~36小时)流水冲洗、硬化、脱钙、脱水、透明、浸蜡、包埋、切片、贴片、脱蜡、复水、染色、脱水、透明、封片、镜检,观察其年轮,结果清晰.趾骨由内到外是骨髓腔、骨内膜﹑骨内板、骨外板和骨外膜,年轮在骨外板内.  相似文献   
3.
为了了解我国两栖动物受威胁现状和致危因素, 进而制定相关的保护措施和开展国际合作, 本文依据中国两栖动物野生种群与生境现状, 利用《IUCN物种红色名录濒危等级和标准》(3.1版)和《IUCN物种红色名录标准在国家或地区的应用指南》(4.0版), 对中国已知的408种两栖动物的濒危状况进行了评估, 并编制了《中国两栖动物红色名录》。评估结果表明: 中国两栖动物有1种灭绝, 1种区域灭绝, 受威胁的两栖动物共计176种, 占评估物种总数的43.1%, 明显高于《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2015)的物种受威胁率(30.8%)。中国两栖动物特有种272种, 其中48.9%属于受威胁物种。中国两栖动物受威胁比例最高的目是有尾目(63.4%), 明显高于无尾目(39.0%); 受威胁比例最高的科是隐鳃鲵科(Cryptobranchidae) (仅有1种, 100%受威胁), 小鲵科(Hynobiidae) (86.7%)和叉舌蛙科(Dicroglossidae) (78.1%)。有11个省区的受威胁物种数占本省区两栖动物物种总数的30%及以上, 前3位分别是四川(40.8%)、广西(39.2%)和云南(37%)。中国大多数两栖动物物种分布在西南山地和华南地区, 以海拔2,000 m以下区域为主。栖息地退化或丧失、捕捉、环境污染列受威胁两栖动物致危因子的前3位。鉴于中国两栖动物区系的复杂性和独特性, 进一步加强两栖动物资源调查、种群和生境监测及相关科学研究, 仍是今后一段时期开展两栖动物多样性保护和濒危物种拯救行动的关键性基础工作。  相似文献   
4.
Paa bourreti的有效性及其在中国的新纪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线粒体12S和16S基因序列对双团棘胸蛙Paa yunnanensis的8个种群和越南的Paa bourreti进行分子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双团棘胸蛙景东种群与Paa bourreti聚为一支,而其他7个种群聚为一支;以上两支问的遗传分化水平已经达到种级.此外,形态比较结果表明景东地区标本与双团棘胸蛙形态特征不同而与P.bourreti基本一致.因此,支持P.bourreti为有效种,双团棘胸蛙景东种群应为P.bourreti,为中国新纪录;推测其在云南南部其他区域也有分布.根据云南景东的标本,本文对P.bourreti进行了形态补充描述.  相似文献   
5.
动物种群空间分布因物种、种群、生境等特点的不同可以分为均匀分布、随机分布、聚集分布(负二项分布、Neyman分布、Poisson-二项分布)等类型,根据上述各分布函数用Matlab语言分别编程,以达到各分布函数理论值计算简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对2007年6月13日以前公布于GenBank上的78种两栖动物的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进行了总结、比较和分析。78种基因组中基因的数量从35~41个不等;根据基因的数量、种类及其排列顺序的差别将其分为22种基因组类型,其进而聚为3组,其中类型4为两栖纲与其它脊椎动物的常见类型,类型8为两栖纲中现生3个目的公有类型。与类型4比较,其余21种线粒体基因组类型涉及基因变动的基因共有18个,其中变动比较多的是tRNA基因,移位、增多和缺失的发生频率都较大,而蛋白编码基因比较稳定,主要是移位。78种两栖动物中,蚓螈目的线粒体基因组均小于18000bps,多数在15000~16000bps;有尾目和无尾目均大于16000bps,其中有尾目多数在16000~17000bps,无尾目的多数在17000~18000bps。  相似文献   
7.
两栖动物皮肤结构及皮肤抗菌肽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两栖动物皮肤在自然进化过程中形成了防御病原微生物的三套防御系统,相应地具有特定结构。皮肤抗菌肽是其中先天性防御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本文概述了两栖动物皮肤结构特点以及皮肤抗菌肽在国内外的最新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两栖动物皮肤腺体和蛙皮抗菌肽的种类、分子结构、抗菌机理、基因表达调控及cDNA编码特点以及基因工程等。以期系统认识和了解这些方面的研究与进展。  相似文献   
8.
陕西周至老县城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多样性调查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江建平  王斌  刘炯宇  谢锋 《四川动物》2006,25(2):281-284,F0004
于2003年7月~8月和2004年5月对陕西周至老县城自然保护区进行两次实地考察,结合有关文献资料的报道结果,该地区有两栖动物8种,归隶2目、5科、8属,其中1种为未定种Scutiger sp.,与宁陕齿突蟾Scutiger ningshanensis相似,其代表的属和科在邻近的5个自然保护区目前均无发现与报道;与邻近的5个自然保护区的物种分布相似性比较表明,老县城自然保护区在两栖动物分布上与周至自然保护区更相近.  相似文献   
9.
山溪鲵皮肤分泌物抗菌活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山溪鲵皮肤分泌物和经两次SephadexG-25层析分离得到的初步提纯样品经抗菌实验,发现具有抗菌活性。其中的抗菌活性成分为蛋白质性质,分子量约为20kD,具有在高温下短时间、常温下长时间保持稳定的特性。初步提纯样品经尿素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为两条带;经反相高效液相层析(RP-HPLC)检测为13个峰。此提纯方法的活性回收率为46.7%。这为进一步的纯化和性质鉴定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