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鲸类位于海洋生态系统食物链的顶端,在国际海洋环境保护研究中备受关注。鲸类的生活环境使得科研人员难以接近它们,为了在保证动物生命安全的前提下进行采样研究,科研人员发明了鲸类远距离活体采样技术。鲸类远距离活体采样工具出现于1973年,由捕鲸鱼叉改制而来,其后40余年,鲸类活体采样工具先后经历了捕鲸鱼叉、十字弓、复合弓、气枪、手持杆等多种不同动力的采样系统交替出现的发展历程。活体采样技术对动物的影响是科研人员关注的核心问题,为此,科研人员开展了大量研究对活体采样技术的风险性进行评价,并最终认可了这一技术的无损伤性。现今,鲸类远距离活体采样技术已成为国际鲸类研究的重要手段。我国是鲸类资源相对丰富的国家,但该技术在我国鲸类研究中的应用仍处于起步阶段,仅在香港海域的中华白海豚(Sousa chinensis)研究中进行过尝试,鲸类远距离活体采样技术在我国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发展空间。本文详细介绍了鲸类远距离活体采样技术的发展历程和科研应用,并从遗传学、毒理学、细胞生物学和内分泌学方面对该技术在我国鲸类研究中的应用前景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切鳍标记对唐鱼游泳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通过测定完全切除背鳍、臀鳍、尾鳍或双侧胸鳍后唐鱼(Tanichthys albonubes)临界游泳速度来评价切鳍标记对游泳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速度增量(ΔU)为36 mm/s,持续时间(Δt)分别为5 min、10 min、15 min、20 min、25 min、30 min的条件下,唐鱼临界游泳速度会随着持续时间的延长而降低。鳍组织完整的唐鱼〔体长(24 ± 1)mm〕,在不同持续时间(Δt)条件下,其绝对临界游泳速度(Uacrit)为(251.98 ± 11.04)mm/s ~(333.78±12.44)mm/s;同等条件下,切除唐鱼的背鳍或臀鳍均不会对唐鱼的绝对临界游泳速度造成显著影响(P>0.05),但切除唐鱼的尾鳍或胸鳍后其临界游泳速度与对照组相比极显著降低(P<0.01),其中切除尾鳍后绝对临界游泳速度平均下降47.20%,切除胸鳍后平均下降22.98%,两者间存在极显著的差异(P<0.01)(图2)。研究表明背鳍切除可作为野外唐鱼短期标记-重捕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繁殖群体的环境条件、形体特征、卵巢发育与繁殖力方面对广东从化地区溪流、池塘、农田3种不同生境的食蚊鱼(Gambusia affinis)种群展开比较研究。结果发现,无论流动水体溪流还是静水水体池塘和农田,食蚊鱼的繁殖期均在3~12月份,繁殖群体中雌鱼占比明显高于雄鱼(Chi-Square test,P0.01)。雌鱼周年平均体长及体重,池塘生境的显著大于农田和溪流生境。农田生境中雌鱼的个体怀卵量(24.1±12.1)粒,体重相对繁殖力(57.5±31.0)粒/g,二者均明显高于溪流生境[(16.6±11.6)粒,(40.8±15.5)粒/g]与池塘生境[(18.9±16.3)粒,(35.7±19.1)粒/g],但农田生境雌鱼成熟卵子的卵径显著小于溪流和池塘生境。结果表明,在环境稳定的池塘生境中,食蚊鱼的繁殖策略偏向k-对策特性;在人为干扰较大的农田生境中,食蚊鱼的繁殖策略偏向r-对策特性。不同类型生境中食蚊鱼的繁殖特性存在一定差异,主要与其栖息环境的稳定性和饵料生物的丰富度有关。  相似文献   
4.
玉米田棉铃虫物学特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培宗  刘明中 《昆虫知识》1996,33(5):291-292
  相似文献   
5.
香港斗鱼(Macropodus hongkongensis)是一种斗鱼科(Belontiidae)斗鱼属(Macropodus)的淡水鱼,记录于香港、广东等地,分布稀少。本研究通过线粒体COI、Cytb16S rRNA基因对海南万泉河水系发现的疑似香港斗鱼进行分子鉴定和亲缘关系分析。基于3种基因的比对鉴定显示,该斗鱼和香港斗鱼广东鹤山种群的亲缘关系最近,海南万泉河水系发现的斗鱼为香港斗鱼海南种群。本文中几种斗鱼的种间遗传距离在0.136~0.238,大于香港斗鱼海南种群种内遗传距离(0.000~0.006(COI))的10倍,与10倍理论一致,满足物种的有效鉴定。香港斗鱼不同地理种群之间遗传差异明显,海南种群和广东鹤山种群之间的种内遗传距离为0.036。NJ进化树也显示,香港斗鱼海南种群和香港斗鱼广东种群聚为一支,接着与红鳍斗鱼(M.erythropteru)聚为一支,再与叉尾斗鱼(M.opercularis)聚为一支,最后与圆尾斗鱼(M.chinensis)聚为一支。本文为海南岛香港斗鱼种群的首次研究报道,有关结果将为我国香港斗鱼的演化和保护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6.
鲸类位于海洋生态系统食物链的顶端,在国际海洋环境保护研究中备受关注。鲸类的生活环境使得科研人员难以接近它们,为了在保证动物生命安全的前提下进行采样研究,科研人员发明了鲸类远距离活体采样技术。鲸类远距离活体采样工具出现于1973年,由捕鲸鱼叉改制而来,其后40余年,鲸类活体采样工具先后经历了捕鲸鱼叉、十字弓、复合弓、气枪、手持杆等多种不同动力的采样系统交替出现的发展历程。活体采样技术对动物的影响是科研人员关注的核心问题,为此,科研人员开展了大量研究对活体采样技术的风险性进行评价,并最终认可了这一技术的无损伤性。现今,鲸类远距离活体采样技术已成为国际鲸类研究的重要手段。我国是鲸类资源相对丰富的国家,但该技术在我国鲸类研究中的应用仍处于起步阶段,仅在香港海域的中华白海豚(Sousa chinensis)研究中进行过尝试,鲸 类远距离活体采样技术在我国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发展空间。本文详细介绍了鲸类远距离活体采样技术的发展历程和科研应用,并从遗传学、毒理学、细胞生物学和内分泌学方面对该技术在我国鲸类研究中的应用前景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鲸类位于海洋生态系统食物链的顶端,在国际海洋环境保护研究中备受关注。鲸类的生活环境使得科研人员难以接近它们,为了在保证动物生命安全的前提下进行采样研究,科研人员发明了鲸类远距离活体采样技术。鲸类远距离活体采样工具出现于1973年,由捕鲸鱼叉改制而来,其后40余年,鲸类活体采样工具先后经历了捕鲸鱼叉、十字弓、复合弓、气枪、手持杆等多种不同动力的采样系统交替出现的发展历程。活体采样技术对动物的影响是科研人员关注的核心问题,为此,科研人员开展了大量研究对活体采样技术的风险性进行评价,并最终认可了这一技术的无损伤性。现今,鲸类远距离活体采样技术已成为国际鲸类研究的重要手段。我国是鲸类资源相对丰富的国家,但该技术在我国鲸类研究中的应用仍处于起步阶段,仅在香港海域的中华白海豚(Sousa chinensis)研究中进行过尝试,鲸类远距离活体采样技术在我国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发展空间。本文详细介绍了鲸类远距离活体采样技术的发展历程和科研应用,并从遗传学、毒理学、细胞生物学和内分泌学方面对该技术在我国鲸类研究中的应用前景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玉米田棉铃虫生物学特性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棉铃虫HelicoverpaarmigeraHubner是我国棉区的一种重要害虫。随着综合防治的开展,需要对其基本生物学特性有更深刻的了解,关于棉铃虫的生物学、生理学和生态学等特性已有许多报道。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棉铃虫在玉米田的生物学特性作进一步观察,现报道如下。1主要生物学特性1.1成虫:棉铃虫对玉米的不同发育阶段的产卵越性表现不一样。1993年,三代棉铃虫产卵盛期,我们选取心叶期、抽雄期和扬花期3种不同类型的田块各5块,每块100株,分不同的部位,调查其卵粒分布情况。结果详见表。另外,从表中还可以看出,玉米不同发育阶段…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