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1994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建立一个稳定可靠分离度好的方法测定黄芪桂枝五物颗粒中芍药苷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YMC-Pack ODS-A(250×4.6mm,5μ);流动相:以乙腈—0.1%磷酸溶液(14:86)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30nm;流速为1.0ml/min;柱温为30℃。结果:芍药苷的进样量在0.120μg~1.200μg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9.22%,RSD为0.89%。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芪桂枝五物颗粒的含量的方法,该方法准确、可靠、分离度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优选参附丹强心颗粒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以出膏率和丹参素钠含量考察水提工艺条件。结果:水提取的最佳工艺为药材用8倍量水提取3次,每次3h。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达70%,搅匀,静置24小时,滤过,回收乙醇至无醇味。3批验证结果,出膏率18.81%,丹参素钠含量23.06mg/g。结论:上述实验结果可作为参附丹强心颗粒的提取工艺。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妇科调经片中芍药苷与阿魏酸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方法:采用Agilent C18柱(4.6×250mm 5μm)甲醇-0.1%磷酸水溶液(25:75)为流动相洗脱,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多波长检测。结果:芍药苷与阿魏酸分别在0.0181μg~0.1810μg、0.0106μg~0.106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2种成分平均回收率均符合含量测定要求。结论:本法简单易行,结果准确可靠,可有效地用于妇科调经片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4.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海三棱藨草(×Bolboschoenoplectus mariqueter (TangF. T. Wang))及其5个近缘种的果实形状、果皮微形态特征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显示,海三棱藨草果实形状为双凸状,表面为波形网状纹饰,外果皮为中果皮厚度的2倍,与扁秆荆三棱(Bolboschoenus planiculmis (F. Schmidt) T. V.Egorova)明显不同,而与海滨三棱草(Bolboschoenus maritimus (L.) Palla)相似。研究结果支持将海三棱藨草归入三棱草属,不支持将海三棱藨草作为扁秆荆三棱的异名,推测其可能为海滨三棱草水滨亚种(Bolboschoenus maritimus subsp. paludosus (A. Nelson) T. Koyama)的异名。  相似文献   
5.
一.引言长期以来,人们都认为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自然地理的南北分界线。在植物分布上常有“杉木不过淮水”、“橘子过淮便成枳”等的记载,都说明淮河南北的植物分布和生长上的差异。但是淮河自安徽流入江苏洪泽湖以后,河湖合而为一,在苏北不再有淮河的主流,因此在这一地区缺乏明显的界线标志,从而对于植物南北分界的具体位置就出现了不同的意见。在苏北地区,许多植物学家都以北纬33—34°之间作为植物的南北分界綫,此线以北属于华北落叶阔叶林区,以南为华中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林区。在过去的植被区划中,都认为常绿阔叶林的北界不超过北纬34°。  相似文献   
6.
不同发育时间的互花米草盐沼对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004-2006年对长江口崇明东滩湿地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盐沼和不同发育时间的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盐沼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互花米草盐沼发育初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以腹足类为主,物种丰富度(D=2.18)和多样性(H′=2.19)均低于芦苇盐沼(D=2.61, H′=2.29);随着时间的推移,互花米草与本地生物逐渐形成互动和稳定的格局,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组成中多毛类的种类逐渐上升(由3种变为6种),物种数和物种丰富度也上升,从而逐步形成新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物种丰富度(D=2.70)和多样性(H′=2.48)逐渐上升并高于芦苇盐沼(D=2.19, H′=2.09);从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重新形成到稳定阶段,需要若干年的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胸部肿瘤手术中上腔静脉及其属支切除后生物材料重建上腔静脉的方法和效果。方法:2003年5月到2005年12月,11例累及上腔静脉及其属支的胸部肿瘤病人使用牛颈静脉或自体心包重建上腔静脉。手术置换血管前后中心静脉压予以连续测定,并随访病人治疗结果。结果:重建生物血管12根,其中牛颈静脉7根,自体心包缝制管道5根,一例同时应用了牛颈静脉与自体心包管道。手术前中心静脉压偏高[(26.2±2.8)cmH_2O,n=11],手术重建上腔静脉后略有降低[(20.8±2.0)cmH_2O,与手术前比较,P<0.05],手术后48小时已经降低到接近正常范围[(13.5±1.9)cmH_2O,与手术前比较,P<0.05]。手术中无死亡,1例术后发生肺部感染最后致呼吸衰竭,5周后死亡,其余病人均度过围手术期。2例分别于术后7个月和11个月死于原发肿瘤复发,一例术后一年发现有脊柱转移,目前带瘤生存,余7例病人目前无复发迹象。结论:牛颈静脉或自体心包可以作为一种可以接受的上腔静脉重建替换材料。  相似文献   
8.
白洋淀湿地生态功能评价及分区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白洋淀湿地在雄安新区建设过程中具有重要生态安全保障作用。开展白洋淀湿地生态功能评价及分区研究,为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是当前普遍关切和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面向白洋淀湿地生态保护和管理的需求,在明确白洋淀自然环境特征和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外业调查、遥感、综合评价等方法,从水产品供给功能、水生植物供给功能、气候调节功能、生物多样性维护功能、水质改善功能5个方面评价了白洋淀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从水污染敏感性、湿地变化敏感性、重要自然与文化价值敏感性3个方面评价了白洋淀湿地生态系统敏感性。基于评价结果,将白洋淀湿地初步划分为7个一级生态功能区和19个二级生态功能区。在分区方法方面体现了白洋淀湿地人地关系动态特征,分区结果注重现状与历史相结合,有助于服务未来淀区生态保护规划决策实施。建议在实施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过程中,依据白洋淀湿地生态功能分区特征,实行分区管制,制定对应的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9.
2005年对长江口潮滩湿地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生长区不同季节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的研究表明:长江口互花米草生长区的大型底栖动物有21种,其中甲壳纲10种、多毛纲5种、腹足纲5种、辨鳃纲1种。主要种类有拟沼螺(Assiminea sp.)、背蚓虫(Notomastus latericeus)、尖锥拟蟹守螺(Cerithidea largillierli)、中国绿螂(Glauconome chinensis)、钩虾(Gammaridae sp.)等。食性功能群均以碎屑食者和植食者为主。大型底栖动物平均栖息密度为(650.5±719.2)个/m2,标准误主要是由于北湖的拟沼螺密度很大。栖息密度从大到小的顺序为沿河口梯度从内到外分布的北湖边滩、崇明东滩、金山卫边滩。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分布不均匀,沿河口梯度变化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栖息密度和物种多样性在夏季最高,冬季最低。大型底栖动物平均生物量为(20.8±6.1)g/m2,季相变化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BIO-ENV分析表明沉积物粒径和盐沼高度是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的主要影响因素。不同研究结果的差异除了时空因素外可能与互花米草的种群动态有关。加强不同时间尺度的研究有助于正确评价互花米草对大型底栖动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长江口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演替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2006年1月在崇明岛西端的潮间带湿地进行了一项生态工程,经过土方工程的区域被选为大型底栖动物群落演替区,因为其中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受到了较大破坏,在其周边未受干扰区设立对照样点。试图通过群落重建群的研究分析3个问题:(1)在群落恢复过程中不同的生态学指标如何变化?(2)群落演替过程中什么先增长,生物量还是复杂性?(3)是否可以选择生态学指标以利于演替过程中3类不同增长模式(生物量、网络结构和信息量)的识别?多变量分析用于检验被干扰区群落是否已经得到恢复。Shannon-Wiener指数、Margalef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能质(exergy)和结构能质(Specificexergy)用于分析演替过程中群落状态的变化。结果显示物种随时间的更替与群落结构变化密切相关。物种丰富度增长迅速,而且对照区和演替区的物种组成非常相似。演替进行1个月左右之后,演替区的生物多样性已经超过了对照区。能质和结构能质提供了群落结构发展的有用信息,但仍然缺乏鉴别系统所处信息状态的能力。多样性分析结果可以从中度干扰假说(Intermediate Disturbance Hypothesis)得到很好地解释。总体而言,干扰的空间尺度决定了群落的恢复特征,如果干扰区域明显小于周边未受干扰的区域,那么群落的复杂性(信息量和网络结构)将先于生物量得到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