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1985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1
1.
吉林省鸟类光口科吸虫记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光口科(Psilostomidae)吸虫在国内报道不多,至今仅发现3属6种。我们在吉林省鸟类中发现了光睾属3个新种和光孔属1个种。光睾属为国内新纪录。标本保存于白求恩医科大学寄生虫学教研室。  相似文献   
2.
海龙县是吉林省水稻种植重点地区之一,稻田皮炎流行比较严重,历年稻田皮炎发病率很高,有的生产队竟达100%,对水稻生产和农民健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我们在以往工作(吉林医科大学稻田皮炎研究组,1963;白功懋等,1963;刘兆铭等,1963;孙瑞宗等,1964)的基础上,于1965年4—9月在该县城南公社新胜大队第一小队蹲点,以如何大面积防治稻田皮炎作为研究重点,同时进行了病原学调查。经过几个月的现场工作,在大面积防治上取得一些经验,并发现该处稻田皮炎主要病原为土耳其斯坦东毕吸虫结节变种的尾蚴。现将病原学研究方面的初步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关于我国的鸟类血吸虫,以往有过Faust(1924)、大礒(1927)、吴光(wu,1937)、唐仲璋(Tang,1951)、包鼎成等(1957)、龚建章等(1960,1963)、唐仲璋等(1962)、蔡尚达等(1962,1965)、刘兆铭等(1963)、白功懋等(1963)、易道善等(1963)、黄舜毅等(1965)、吴海林等(1965)、罗汉超等(1965)的报告。 鸟类血吸虫的尾蚴能引起人的皮炎,已是众所周知。我们在进行吉林省稻田皮炎病原调查时,曾在各地的螺中多次发现具眼点的无咽短尾叉叉尾尾蚴。考虑到鸟类血吸虫的尾蚴可能是稻田皮炎病原体,曾检查了经常出入稻田的野鸭,发现野鸭(特别是斑嘴鸭  相似文献   
4.
在吉林省的鸟类和哺乳类体内获得后睾科(Opisthorchiidae)吸虫4属8种,斜睾科(Plagiorchiidae)吸虫1属2种。 1。鸭对体吸虫Amphlmerus anatia发现于怀德(采集日期(下同)1964年10月3日)、海龙县(1966,10,25)和长春市(1964,10,13)家鸭及九台(1964,5,31)和前郭县(1964,7,20)斑嘴鸭Anas poedtorhyncha zonorhyncha肝胆管中。在国内曾报告于江苏、云南、湖南、天津、福建、安徽、河北、江西、贵州、陕西、广东的家鸭、家鸡、斑嘴鸭、青头潜鸭和绿头鸭中发现过。  相似文献   
5.
吉林省凤头麦鸡中吸虫三新种的记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鸟类吸虫已有不少报道,但吉林省鸟类吸虫仅有少数几篇报告。Yamaguti等(1942)报告了吉林省吉林和长春野禽吸虫4种。浅田(1942)对东北蠕虫的总结中,仅有极少数是鸟类吸虫。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兽医研究所(1960)在长春地区鸡中发现棘口吸虫,感染率5.8%。姜泰京(1965)在延边地区家禽和野鸭中发现吸虫7种。我教研室对吉林省鸟类血吸虫进行了研究,部分虫种已作了报道(刘兆铭等,1963,1974,1976;白功懋等,1963,1978)。  相似文献   
6.
1964—1965年在吉林省饮马河、长春、农安的7只绿翅鸭(Anas crecca crecca Linnaeus)中有6只在门静脉中获得毕哈亚科一新属新种血吸虫,计雄虫20条,雌虫11条,描述于下。模式标本保存于吉林医科大学寄生虫学教研室。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