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9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1996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四个达摩凤蝶新孵幼虫细胞系的建立及其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达摩凤蝶Papilio demoleus Linnaeus新孵幼虫细胞系,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方法】使用改良配方的Grace培养基并辅以20%胎牛血清,通过原代和传代培养建立达摩凤蝶新孵幼虫细胞系。通过显微观察、细胞活力分析、核型分析和分子鉴定,获得4个新建细胞系的生物学特性数据。使用Bac-To-Bac杆状病毒表达系统构建重组分泌型碱性磷酸酶杆状病毒(Ac MNPV-SEAP)。使用有限稀释法测定达摩凤蝶细胞系对Ac MNPVSEAP的半数组织培养感染剂量(TCID50),比较达摩凤蝶细胞系对Ac MNPV-SEAP的敏感性。【结果】建立了4个贴壁生长的达摩凤蝶新孵幼虫细胞系(RIRI-Pa De-1,RIRI-Pa De-2,RIRI-Pa De-3及RIRI-Pa De-4),且均传至60代以上。形态学方面,细胞系RIRI-Pa De-1和RIRI-Pa De-4较为相近,均由圆形、梭形以及多边形细胞组成,细胞系RIRIPa De-2主要为圆形细胞,而RIRI-Pa De-3主要为类似表皮细胞和纤维状细胞。细胞增殖动力学方面,4个细胞系的群体倍增时间分别为69.77,67.42,81.48及65.43 h。核型分析显示4个细胞系染色体数量均呈正态分布,其中RIRI-Pa De-2,RIRI-Pa De-3以及RIRI-Pa De-4的染色体数目分布区间比较接近,在45~97条之间,RIRI-Pa De-1的染色体条数相比偏少,在36~90条之间。通过比对4个达摩凤蝶细胞系和虫卵的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I(COI)基因序列,证明4个新建细胞系来源于达摩凤蝶组织。比较4个细胞系对Ac MNPV-SEAP敏感性发现RIRI-Pa De-3对此病毒较为敏感,可作为重组杆状病毒表达的宿主。【结论】虽然4个新建达摩凤蝶细胞系的来源相同,具有相同的遗传背景,但其生物学特征仍有明显差异,具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何钊  孙龙  王成业  冯颖  赵敏 《生物资源》2021,(3):303-308
由于具有较好的营养价值以及较高的食物转化效率,食用昆虫特别是蟋蟀受到普遍关注。在双斑蟋(Gryllus bimaculatus,GB)营养成分测定的基础上,对比家蟋(Acheta domesticus,AD)和黑蟋(Gryllus testaceus,GT)的营养及含量,分析评价了双斑蟋的使用价值。结果显示:双斑蟋水分含量71.0%、粗蛋白含量58.60%(干重)、粗脂肪含量28.90%(干重)、粗纤维含量7.23%(干重)、灰分4.93%(干重);蛋白含量与黑蟋相当而高于家蟋,粗脂肪和灰分含量要高于家蟋和黑蟋;双斑蟋含有17种氨基酸,总氨基酸含量51.03%(干重),必需氨基酸含量24.76%(干重)、占总氨基酸的48.3%,氨基酸含量低于其他两种蟋蟀;双斑蟋中常量元素含量最高的为钾(6 416 mg/kg,干重)、含量最低的是钙(92 mg/kg,干重),微量元素中锌含量较高(241 mg/kg,干重);双斑蟋油脂中不饱和脂肪酸的相对含量为65.33%,以亚油酸(37.05%)和油酸(25.86%)为主、饱和脂肪酸以棕榈酸(25.44%)和硬脂酸(8.74%)为主。双斑蟋的脂肪酸组成、含量与家蟋相近,而与黑蟋的脂肪酸组成差别较大,三种蟋蟀中含量最高的饱和脂肪酸为棕榈酸,而含量最高的不饱和酸为亚油酸。结果表明,双斑蟋的必需氨基酸组成符合FAO/WHO推荐的氨基酸构成比例的蛋白条件,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食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王金迪  王成业  赵敏  冯颖 《生物资源》2018,40(6):507-511
汞是一种人体非必需且有毒的重金属元素,全球性的汞污染因对人类健康具有损害而备受社会关注。自然界中的汞绝大部分会通过江河径流和雨雪尘土的沉降而进入水生生态系统,每年进入水生生态系统的汞至少有10 000吨。水生昆虫作为重要的消费者生物存在于水生生态食物网中,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水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介绍了近年来水生昆虫与汞之间的相关研究,重点总结了水生昆虫对汞的吸收和富集程度,分析了水生昆虫在汞的水-陆转移中的作用。研究数据表明,水生昆虫对汞的吸收程度与环境因素有关,并通过不同的途径转移到陆地生态系统中,对陆地生态系统上层食物链的生物存在一定的威胁,同时也需注意在对水生昆虫进行开发利用的同时,考虑汞是否超标的因素。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余甘子多酚的分离提取方法,本文以余甘原汁为原料,采用NKA-Ⅱ大孔吸附树脂,对上样量、洗脱剂、洗脱体积及洗脱速度等条件进行了考察,并对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进行了对比分析。通过试验确定了余甘原汁多酚的大孔树脂分离提取条件为:上样速度2BV/h,上样量0.8BV,洗脱剂为70%乙醇溶液,洗脱体积3BV,洗脱速度8BV/h,在此条件下NKA-Ⅱ大孔树脂对余甘原汁中多酚的吸附率可达到88.42%,洗脱率为90.93%,提取率为80.39%;对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分析显示,与分离前的余甘原汁干燥物相比,提取物的多酚和维生素C含量均提高了0.53倍,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SODL)提高了1.4倍;铁离子还原能力(FRAP)明显高于分离前,对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及脂质氧化的半抑制浓度(IC50)均显著低于分离前的原汁干燥物,表明通过大孔吸附树脂分离,使余甘原汁中的多酚等抗氧化活性成分得到了有效的分离纯化。  相似文献   
5.
对7种具有重大经济价值的紫胶虫染色体数量、形态及核型进行了分析和比较。7种紫胶虫的染色体形状有棒状、卵圆形、肾形、椭圆形、长圆形以及哑铃形,染色体数目均为2n=18。从核型分析上看,7种紫胶虫的染色体均由中部(或近中部)着丝点染色体与端部着丝点染色体组成,有K=10m+8T, K=8m+10T, K=6m+12T, K=4m+14T四种不同的组成方式。采用Leven et al(1964)、Stebbins(1971)以及Guo et al (1972) 核型分类标准对7种紫胶虫进行核型分析, 结果显示:信德紫胶虫与紫胶蚧在着丝粒类型、核型对称性和相对长度组成上相一致,因此两者亲缘关系最近;尼泊尔紫胶虫与普萨紫胶虫在核型不对称系数与染色体类型上相近似,两者的关系较为紧密;田紫胶虫与云南紫胶虫的染色体均是由8条中部(或近中部)着丝粒染色体与10条端部着丝粒染色体组成,亲缘关系也较紧密;而中华紫胶虫的核型较为特殊,与其他6种差异较大,亲缘关系较远。研究结果澄清了紫胶生产虫种在分类上的混淆,证实了中国紫胶生产虫种为云南紫胶虫。  相似文献   
6.
七种紫胶虫染色体核型分析与亲缘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7种具有重大经济价值的紫胶虫染色体数量、形态及核型进行了分析和比较.7种紫胶虫的染色体形状有棒状、卵圆形、肾形、椭圆形、长圆形以及哑铃形,染色体数目均为2n=18.从核型分析上看,7种紫胶虫的染色体均由中部(或近中部)着丝点染色体与端部着丝点染色体组成,有K=10m 8T, K=8m 10T,K=6m 12T,K=4m 14T四种不同的组成方式.采用Leven et al(1964)、Stebbins(1971)以及Guo et al(1972)核型分类标准对7种紫胶虫进行核型分析,结果显示:信德紫胶虫与紫胶蚧在着丝粒类型、核型对称性和相对长度组成上相一致,因此两者亲缘关系最近;尼泊尔紫胶虫与普萨紫胶虫在核型不对称系数与染色体类型上相近似,两者的关系较为紧密;田紫胶虫与云南紫胶虫的染色体均是由8条中部(或近中部)着丝粒染色体与10条端部着丝粒染色体组成,亲缘关系也较紧密;而中华紫胶虫的核型较为特殊,与其他6种差异较大,亲缘关系较远.研究结果澄清了紫胶生产虫种在分类上的混淆,证实了中国紫胶生产虫种为云南紫胶虫.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以改性聚乳酸为细胞外基质网架构建组织工程皮肤的可行性。方法:采用盐溶法制备机械性能得到部分改进的聚乳酸多孔泡沫网架,向改进的聚乳酸网架接种真皮成纤维细胞和表皮角质形成细胞,以普通聚乳酸支架作为对照,构建组织工程皮肤。体外培养一周,对网架进行形态学观察。主要观察指标:①一般形态观察②组织学观察。结果:复层组织工程皮肤在结构上与正常皮肤相似,具有真皮、表皮双层结构。改性聚乳酸网架上有双层细胞生长,生长的细胞与网架接触,并且在其表面形成较为明显而连续的细胞层。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发生了一系列变化:表皮部分细胞层数逐渐增多,真皮部分细胞也逐渐增多,并向表皮层深入,位于表皮与网架之间。结论:双醛淀粉作为良好的增柔剂在改善聚乳酸网架的机械性能的同时,也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不影响细胞的生长增殖和代谢,可以进一步用作组织工程皮肤的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8.
分娩球纠正枕后位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产程中体位纠正枕后位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选择枕后位活跃期停滞的初产妇100例,随机分为A组(分娩球组)和B组(侧卧位组),每组各50例,观察两组阴道分娩率,产程时间和疼痛缓解率结果:(1)A组阴道分娩44例(88.0%),B组经阴道分娩为35例(70.0%),差异有显著性(P-0.048)(2)A组平均第1产程时间为10.51±4.19小时,B组第1产程时间为12.31±4.17小时,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49)(3)分娩球组疼痛缓解率为74.0%,同侧卧住组疼痛缓解率为42.0□,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1).结论:产程中指导产妇坐分娩球能明显缓解分娩阵痛是提高阴道分娩,缩短产程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影响白蜡虫泌蜡主要气候因子及白蜡虫生态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白蜡虫是一种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资源昆虫,其生态适应性问题长期存在争议。本文对四川 峨嵋、云南昆明、昭通等地白蜡虫自然种群生态学和泌蜡生态特性进行了对比研究。泌蜡与 种群死亡率的研究结果证实,在不利于种群生长的环境中白蜡虫的泌蜡量较高,死亡率也高; 而在适生环境中的泌蜡量较低,死亡率较低。故认为,传统上以白蜡虫泌蜡量的高低来作为适应生态环境的判断标准是不适合的。本文还从白蜡虫泌蜡生态适应性的角度分析了“高山产虫、低山产蜡”的原因,讨论了白蜡虫的生态适应性,得出白蜡虫适生区域主要生态指标为:年均温11℃~16℃,雨量800~1 200 mm/a,年相对湿度75%左右,年光照时数为1 900~2 500 h/a。提出白蜡虫泌蜡是其为适应环境的一种自身的保护性反应和生态对策,是对不良环境的一种抵御性反应。  相似文献   
10.
三种食物喂养的黑水虻幼虫营养测定与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水虻幼虫在国内外被普遍用于处理有机废弃物,得到的黑水虻幼虫由于富含蛋白质又可用于畜禽养殖,或用于提取油脂、蛋白及甲壳素等物质.本文利用云南省昆明市宜良县汤池镇当地较多的有机废弃物(豆腐渣、鸡粪及发酵鸡粪)饲养黑水虻幼虫,15d后,对三种幼虫进行营养测定,并比较不同食物饲养幼虫营养成分的差异,可根据测定结果对不同用途幼虫选择较合适的饲养物质.结果表明豆腐渣饲养幼虫的蛋白(52.3%)、油脂(22.6%)及氨基酸(36.80%)含量均高于两种鸡粪饲养的幼虫(蛋白含量为46.9%及45.9%、油脂为5.13%及4.30%、氨基酸为23.51%及28.48%),灰分(9.89%)含量低于这两种鸡粪饲养的幼虫(23.2%及19.6%);两种鸡粪饲养的黑水虻幼虫中锌、铜及铅等部分金属元素含量较高.三种食物饲养的黑水虻幼虫营养成分存在一定差异,其中豆腐渣饲养的黑水虻幼虫营养较为丰富,且重金属含量较低,更适合用于畜禽养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