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2014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采用溶剂萃取法将鸭舌草75%乙醇提取物浸膏分成4个不同组分,并用碘量法测定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高极性组分正丁醇相具有最强的抗氧化活性,与天然抗氧化剂茶多酚和化学合成抗氧化剂BHT的抗氧化活性相当,显著高于对照.利用柱层析技术对具有高抗氧化活性组分正丁醇相进一步分离纯化,并确定为豆甾醇葡萄糖甙.以BHT为对照对羟自由基进行清除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抗氧化剂BHT相比,它们对羟自由基具有更高的清除率.  相似文献   
2.
水稻化感物质抑草作用机理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29,自引:9,他引:20  
水稻化感作用是通过水稻植株体向环境中释放化感物质来实现的.水稻化感物质的主要抑草作用机理有:抑制杂草种子的发芽,影响激素平衡,破坏细胞膜系统的完整性,影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干扰对营养和水分的吸收,影响蛋白质合成和基因表达等.水稻化感作用是由多基因控制的,表现为数量性状.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和化感生物检测技术等研究手段检测到了多个水稻化感作用的主效应(QTLs)位点,但不同水稻化感种质其主效应QTLs位点明显不同.通过分子辅助选择和建立近等基因系的方法对检测到的QTLs作进一步的精细定位,最终实现水稻化感抑草有利基因的克隆是今后研究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3.
利用相同遗传背景不同株形水稻浙辐802等基因系为材料,研究了IG1、IG4、IG25和IG26与无芒稗的竞争和化感作用潜力,探索了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IG1和IG4的植株高度和分蘖角度显著大于IG25和IG26,但它们的根系活力却显著小于IG25和IG26.IG1和IG4对无芒稗生物量干重抑制率分别达到15%和17%,显著高于IG26的64%,表明水稻与无芒稗竞争力与水稻植株高度和分蘖角度成正比,而与水稻根系活力成反比.IG1叶片水浸提液对无芒稗根长抑制率为776%,显著高于非化感对照品种秀水63,而植株形态相近的IG4的化感作用却未达到显著水平,显示在相同遗传背景下水稻化感作用强弱与水稻株型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中国稻区的生物多样性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中国稻区生物多样性是指该区域各种生命形式的资源总和,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本文阐述了中国栽培稻、野生稻遗传资源及稻区生境动植物的多样性,初步探讨了稻区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及其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5.
水稻品种化感潜力的双重评价与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初筛获得的7份水稻品种为材料,用特征次生物质标记法在HPLC上测定化感指数AI值并结合田间小区试验进行双重评价与筛选,得到3份既具高化感指数又具较高田间抗草活性的水稻化感品种(系),它们是:我国台湾品种I-Kung-Pao、Parahainakoru和大陆品种HB-1。它们对无芒稗根长抑制率分别达57%、64%、55%,均超过50%;其化感指数分别是0.61、0.56、0.59,均与美国化感潜力品种PI312777的化感指数0.59相近;结果表明,水稻品种I-Kung-Pao、Parahainakoru和HB-1是我国宝贵的化感品种资源。  相似文献   
6.
应用16SrDNA-RFLP方法分析宁夏地区稻田土壤细菌的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是宁夏地区主要粮食作物, 水稻种植也具有维持生态系统平衡, 防止土地荒漠化等重要的生态功能。而稻田土壤细菌是维持土壤生态功能的基础。但长期以来缺乏对干旱地区稻田土壤细菌多样性的认识。本研究采用非培养技术提取稻田土壤样品总DNA, 构建其16S rDNA克隆文库, 用PCR-RFLP分析进一步测序后聚类分析细菌群落的多样性。从稻田土样中分离获得了大于23 kb的DNA片段。PCR-RFLP共得到74种酶切带型, 序列分析发现77.3%的克隆序列与环境中未培养细菌的16S rDNA序列有较高的相似性, 仅有22.7%的克隆序列与数据库中可培养细菌有较高的相似性, 表明宁夏稻区土壤中的多数细菌尚未培养。系统发育研究发现74个序列分属于12个类群, 其中变形细菌所占比例最大(37.8%), 依次为酸杆菌(16.2%)、放线菌(12.2%)、拟杆菌(10.8%)、绿屈挠菌(10.8%)、浮游霉菌(8.1%), 另外有少量厚壁菌门、芽单胞菌门和疣微菌门细菌克隆。在变形细菌的序列中包括、、γ和δ 4个类型, 比例分别为13.5%、5.4%、12.2%和6.8%。表明宁夏稻区土壤中优势细菌类群为变形杆菌和酸杆菌, 且土壤细菌类群具有丰富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7.
水稻对稗草的化感作用研究   总被引:29,自引:7,他引:22  
用差时播种共培法的改进方法对138份稻种资源进行了化感作用抑稗评价。结果表明,江西的青困二号、江苏的吓一跳、安徽的鸡早籼、江西的赣早籼37、陕西的商糯1号、IRRI的1R68465-2-3-2、韩国的水原92对稗草表现出较强的化感抑制作用。盆栽研究表明,谷梅2号、中156对稗草的抑制作用显著大于对照,而化感作用材料TN1对稗草的抑制作用与无化感作用材料秀水63无显著差异,中156的抑制作用强与其株高与秀水63有显著差异有关,而谷梅2号对稗草的抑制作用强主要在于其本身具有化感作用特性。  相似文献   
8.
水稻移栽密度和早期水管理对无芒稗生态控制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 5 0株·m-2 无芒稗的干扰下 ,杂交水稻Ⅱ优 2 0 70移栽密度 1 9 8cm× 2 6 4cm处理对无芒稗的生态控制效果显著高于较稀密度的 1 9 8cm× 4 6 2cm ,无芒稗颖果减少 71 %。移栽密度 1 9 8cm× 2 6 4cm保证了较高的水稻有效穗和千粒重 ,比移栽密度 1 9 8cm× 4 6 2cm的水稻增产 1 3 3%。早期深水灌溉能有效控制萌芽期的无芒稗 ,但不能防治 3叶龄的无芒稗  相似文献   
9.
中国主要农区稻田稗草分类与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采自中国15个省和1个直辖市的206份稗属(Echinochloa)植物种子分别播种在相同栽培条件下,获得了206份子代样本及其21项形态性状数据,基于这些形态性状对206份稗属植物样本进行了聚类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1)从206份稗属植物样本中鉴别出了形态性状相对一致的8个分类群(G1-G8),依次对应于湖南稗子(Echinochloa frumentaceae,2份样本)、水田稗(E.oryzoides,5份)、细叶旱稗(E.crus-galli var.praticola,6份)、硬稃稗(E.glabrescens,14份)、光头稗(E.colona,2份)、长芒稗(E.caudata,16份)、孔雀稗(E.cruspavonis,8份)、稗复合群(稗原变种E.crus-galli var.crus-galli、稗的变种无芒稗var.mitis、短芒稗var.breviseta和西来稗var.zelayensis,共150份),还有3份样本没有聚合成组。它们依次占总样本量的0.97%、0.97%、2.42%、2.91%、3.88%、7.77%、6.80%、72.81%和1.46%,反映出中国主要农区稻田稗属植物主要以稗及其变种为主;(2)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9个数量性状,包括叶长、叶宽、圆锥花序长度、总状花序长度、小穗芒长、小穗长度、第1颖长度/小穗长度、主茎直径和株高,在稗属植物的8个分类群(G1-G8)之间有显著差异;(3)根据8个分类群之间的形态性状特点及差异,给出了鉴别中国主要农区稻田稗属植物的分种检索表;(4)由于细叶旱稗具有总状花序简单、小穗无芒、叶较宽、植株高大、小穗紫黑色等独特形态性状,在206份稗属植物样本的聚类图上单独聚成一组,故建议将细叶旱稗作为独立种处理。  相似文献   
10.
杂草稻落粒粳的抗逆境特性研究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杂草稻落粒粳(Oryza sativa)发生在我国辽宁丹东.落粒粳植株明显高于当地大多数栽培品种,颖果呈中长型,成熟后容易掉粒;果壳稻草色或黄间黑灰色,小穗无芒或有芒,芒长4~12 cm;颖果千粒重235 g,种皮桔红色.落粒粳种子在13~38 ℃条件下的发芽率均大于88%,水层2.5~10 cm处理,落粒粳植株干重减少50%~69%.在幼苗期,落粒粳对无芒稗的各项影响因子均明显大于化感潜力品种I-kung-pao,表明落粒粳无化感作用.落粒粳可以忍耐0.5%的盐碱.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