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几种植物精油及单体对栗疫病病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栗疫病 ( Cryphonectria parasitica)是一种世界范围的林木病害 ,2 0世纪上半叶不到50年的时间里栗疫病将美洲栗几乎毁灭 [1 ] ,欧洲栗也曾遭受巨大损害[2 ] ,中国板栗一向被认为是最抗栗疫病的 [3] ,但由于栽培制度的改变、种质资源的频繁交流、单一化品种的应用等原因 ,原有相对平衡的寄主——病原物系统被迅速打破 ,我国部分地区的栗疫病已经造成了较大损失[4] 。由于欧洲栗的栗疫病菌群体遗传结构较为单一 ,欧洲人利用含有ds RNA的低毒力栗疫病菌菌株对欧洲栗的栗疫病进行生物防治取得了成功 [5] ,但因为这种 ds RNA一般只在具有营养…  相似文献   
2.
湖北省主要城市园林绿地土壤养分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湖北城市地形,对2个山地城市(恩施、十堰)、3个丘陵城市(荆门、襄樊、宜昌)和6个平原城市(武汉、孝感、咸宁、荆州、随州、黄石)绿地土壤进行采样.每个城市又按照4种不同利用类型,包括公园绿地、住宅区、事业单位(包括学校、医院、政府机关等)和交通主干道绿地分别取样.结果表明:湖北省主要城市绿地土壤pH较自然土壤明显偏高,均值7.9;土壤有机质(6.8g·kg-1)明显处于缺乏水平;有效N、P、B含量处于较低水平;其他中微量元素(Ca、Mg、S、Fe、Cu、Mn、Zn和B)有效态含量适中.土地利用方式对平原城市土壤养分含量影响显著,住宅区绿地土壤pH显著高于公园、街道旁和事业单位,街道绿地微量元素S、Cu、Mn、Zn有效态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利用类型,公园绿地养分含量最低.不同地形城市土壤养分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平原城市土壤有机质、铵态氮、有效K、有效P和许多中微量养分元素(Ca、Mg、S、Fe、Cu和Mn)的含量显著高于丘陵城市.  相似文献   
3.
苦皮藤籽粕蛋白质品质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苦皮藤籽粕氨基酸种类和含量进行了测试,运用模糊识别法和化学分析法对苦皮藤籽粕与文献提供的同科2种植物及常用饲料植物玉米进行蛋白质品质比较。结果表明:苦皮藤籽粕比同科2种植物的氨基酸总量高,蛋白质品质也比同科2种植物的要高;其蛋白质品质与玉米基本相当。作为植物源杀虫剂的副产品,苦皮藤籽粕具有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长期施肥对农田杂草的影响及其适应性进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杂草一方面与作物竞争资源而造成作物减产,另一方面在维持农田生态平衡以及保持农田可持续利用方面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化学肥料的施用显著加快了农田土壤肥力演变的进程,也直接影响了农田杂草的生长、群落演替及遗传进化.因此,如何科学合理地制定农田养分管理对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现实问题.本文就长期施肥对农田杂草物种、群落结构的影响以及杂草的遗传与适应性进化三个方面的研究结果进行了收集整理;综合分析了杂草营养管理的薄弱环节,指出在治理杂草的同时也要考虑到保持杂草群落的生物多样性,提出加强对长期不同施肥方式下的杂草遗传多样性及其分子生态适应性方面的研究,以评价在土壤施肥选择压力下的杂草遗传多样性,评估杂草的生存与进化潜力及其适应性进化的分子机制,为科学制定杂草综合管理策略提供更广阔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杨树-农作物复合系统中的化感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综述了植物化感作用的类型、作用机理、影响植物化感作用的因素,并从化感作用角度提出目前长江中下游主要农林复合系统(杨树-农作物)的研究方向,杨树与不同农作物种类配置研究;针对杨树主要害虫天牛进行生物防治的“相生植物”的筛选;杨树自毒作用以及对后续农作影响研究:杨树对土壤微生物区系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6.
疏花水柏枝种子结构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长江三峡库区特有河岸植物疏花水柏枝的种子适宜于水力传播的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成熟种子具直立型胚,无胚乳.种皮细胞一层,其外围有较厚的脂质层.胚轴和子叶的细胞均纵列排列,具较大列间隙,有时,在胚轴上可见位置不定的坑.胚根区有栅栏状细胞,珠孔区以上有薄壁细胞解体后形成的断裂层.中央维管网贯穿胚体,其盲端区常出现不能与之连通的局部输导组织.种子的结构特征为水力扩散提供了便利,但也限制了扩散效力.本文可为该物种的种群构建等生态学研究提供生物学根据.  相似文献   
7.
为阐明施肥与猕猴桃产量、品质的关系,优化施肥配方,以猕猴桃品种‘红阳’(Actinidia chinensis‘Hongyang’)为试验材料,采用田间小区栽培方法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红阳’植株生长、叶片光合特性及果实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N、P、K任何一种元素的缺乏均会影响植株生长并降低果实产量;均衡施用N、P、K肥可以提高叶片光合作用,促进植株新梢和主干茎的生长,从而提高果实产量;如果N和K比例过大则会降低叶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和净光合速率,从而减少果实产量;增施有机肥对提高果实产量效果不显著,但可以提高单果重,过量施用有机肥则会显著降低产量。本研究结果表明,均衡施用N、P、K并配施一定的有机肥(N 250 g/株、P2O5250 g/株、K2O 250 g/株、有机肥6 kg/株)能显著促进植株的生长并提高果实产量。氮、磷、钾肥与有机肥配合施用是提高猕猴桃果园养分管理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珍稀濒危植物迁地保护策略中植物营养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营养缺乏、过量或不平衡都会直接导致植物生长繁殖障碍甚至死亡,通过改良土壤或补充矿质元素来解决这些问题是植物营养学研究的主要内容。这一学科的研究范围已经从传统人工生态系统发展到自然生态系统中。但总的来说,这一学科还没有真正渗透到珍稀濒危物种的迁地保护领域中来。中国各植物园目前正在开展大规模的珍稀濒危植物迁地保护工作,但人们都只重视了物种的引入,却忽视了它们在迁地保护过程中业已存在和可预见的生长繁殖障碍,对迁地保护植物的研究很少涉及其生长繁殖所需的营养条件。针对这一现状,本文提出了目前应开展的几项工作:(1)明确优先开展植物营养学研究的物种范围;(2)物种原产地土壤与植物化学元素背景值的分析;(3)迁地保护物种营养状况动态监测与营养诊断。该研究思路的提出,无论是从植物营养学与植物保育学的学科交叉角度,还是从珍稀濒危物种迁地保护保育策略的理论探索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角度,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由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研究所主办的湖北省·武汉市植物学会2000年年会于2000年12月22~23日在武昌珞珈山宾馆隆重召开。参加此次大会的有来自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中科院武汉植物研究所、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湖北大学、湖北中医学院以及湖北农学院、黄冈师范学院、三峡大学等全省各地市州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及中小学校的236名代表。此次会议还特别邀请了中国植物学会副理事长韩兴国研究员。湖北省动物学会、湖北省林学会、湖北省植物保护学会、湖北省植物生态学会、湖北省植物生理学会等5个兄弟学会也应…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