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7篇 |
免费 | 45篇 |
国内免费 | 18篇 |
专业分类
14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5篇 |
2021年 | 6篇 |
2020年 | 8篇 |
2019年 | 2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4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4篇 |
2013年 | 1篇 |
2012年 | 7篇 |
2011年 | 8篇 |
2010年 | 2篇 |
2009年 | 7篇 |
2008年 | 6篇 |
2007年 | 9篇 |
2006年 | 7篇 |
2005年 | 6篇 |
2004年 | 4篇 |
2003年 | 10篇 |
2002年 | 6篇 |
2001年 | 2篇 |
2000年 | 4篇 |
1999年 | 3篇 |
1997年 | 3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南亚热带的广州对荷兰引进的紫花凤梨的生物学习性观察研究。考察了紫花凤梨的分芽发生与叶片生长;花序生长发育与开花;耐性、抗性表现等多个方面的生物学习性,并进行综合评价,并提出掌握和利用其习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对3个小花型菊花品种'金陵白凤'、'金陵宝辉'和'金陵春色'在生长期分别进行不同浓度 NaCl溶液浇灌处理,通过调查花序的形态变化和测定幼花序的脯氨酸、可溶性糖含量及SOD活性以揭示NaCl胁迫对菊花开花的影响.结果发现:(1)300 mmol·L-1的NaCl胁迫减少了'金陵白凤'、'金陵春色'舌状花和管状花的数量;(2)NaCl胁迫均降低了3个品种的花(序)径,增加了3个品种畸形花序数量,NaCl浓度越高效果越明显;(3)3个品种相比,NaCl胁迫下'金陵白凤'的花(序)径下降最小,畸形花序增加量最少,是花序外观受盐胁迫影响最小的品种;(4)3个品种花序中的脯氨酸、可溶性糖含量及SOD活性随着NaCl胁迫程度的增大呈升高趋势,'金陵白凤'在盐胁迫下可溶性糖的含量增加最多,SOD活性最高,且脯氨酸含量最低,这与其花序受损害程度最轻相一致,从而表现出最强的耐盐生理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3.
菝葜属和肖菝葜属的核型变异和系统演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体细胞染色体核型及花序特征对菝葜科Smilacaceae菝葜属Smilax和肖菝葜属Heterosmilax进行了系统演化研究,报道了国产菝葜科17个分类群的核型。根据已研究的部分形态学特征和已有的核型和分子序列资料,对它们的系统进化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整个类群的核型变异表现在二型化、多倍化、染色体的微变异以及染色体基数递减(从16-15-13),16为菝葜类群的基本染色体基数。(2)草本菝葜的核型对称性在东亚到北美种类中,表现出从对称到不对称的变化,而木本菝葜的各组间并未表现出这种趋势。(3)先出叶(prophy11)是宿存的芽鳞,因此在菝葜组sect.China和土茯苓组sect.Coilanthus中具花序的分枝(该分枝基部具先出叶)与圆锥菝葜组sect.Macranthae和穗菝葜组sect.Smilax中着生叶腋的花序分枝或者具关节的单伞形花序是同源的;结合ITS资料,推测花序原始类型是具伞形花序无总花梗呈穗状排列的种类。从祖先类型,花序的分化朝两个方向:一为菝葜属的菝葜组和土茯苓组以及肖菝葜属的全部种类为代表的生于叶腋的单伞形花序,另一为菝葜属的圆锥菝葜组sect.Macranthae的全部种类构成的圆锥.伞形花序。(4)肖菝葜属的核型和ITS数据都表明其为非单系类群,与草本菝葜和土茯苓组成员为姐妹群,首次发现花被2/3联合的过渡类型——筐条菝葜S.corbularia,建议将肖菝葜属降为亚属,置于菝葜属。(5)核型特点支持草本菝葜是东亚起源,扩展到北美,与土茯苓组种类有共同祖先.来自于x=16的木本菝葜,赞同恢复草本组sect.Nemexia。(6)在广布种菝葜S.china中首次发现二倍体居群,已知其存在3种倍性(2x、4x和6x),发现不同倍性居群的分布规律,推测在第三纪至更新世中期日本、台湾岛与大陆分离之前,菝葜的叙居群已广泛分布,而目前广泛分布的缸居群是岛屿与大陆分离后形靠的。(7)我国西南是菝葜科现代分布和分化中心。 相似文献
4.
刘海桑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14,22(6):653-454
<正>在印度洋的塞舌尔群岛,分布着种子直径为30 cm、重达20 kg的巨籽棕[Lodoicea maldivica(J.F.Gmel.)Pers.]——全世界种子最大、种子最重的植物。巨籽棕为棕榈科,单干型,高达30 m,胸径40 cm,基部可形成高45 cm、直径75 cm的\"座茎\"**;叶掌状浅裂,具中肋,叶身长5.4 m,宽3.6 m,叶柄长3.6 m;雌雄异株;雄花序猫尾状;雌花序\"之\"字形弯曲;果实梨形,长45 cm;种子1(~3),卵球形,沿纵轴方向二浅裂(图1)。 相似文献
5.
6.
中国水仙花芽分化观察及储藏条件对花芽数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张晓晴;高健;彭镇华 《植物研究》2012,32(5):549-553
以三年生中国水仙‘金盏银台’为材料,采用石蜡切片法观察其花芽形态分化过程。结果表明:中国水仙的花芽分化从7月上旬开始,到9月中旬形成雌蕊结束。其过程可分为叶芽时期、花序原基形成期、佛焰状总苞形成期、花原基形成期、花冠形成期、雄蕊形成期、雌蕊形成期7个时期。其中花冠形成期较长,20 d左右。花芽的外部形态变化上,分化后期芽的生长速度明显快于前期。对鳞茎球内花序数量的统计结果显示,高温储藏及烟熏法共同使用对中国水仙花序的形成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花序是影响植物繁殖的关键性状,也在分类学和系统发育研究中起着重要作用。药用植物穿龙薯蓣(Discorea nipponica)的花序类型具有多样型,但目前相关研究资料较少,且常有争议。为明晰穿龙薯蓣的花序类型及特征,本研究以观察测量为主,结合石蜡制片技术,对穿龙薯蓣的花序形态、数量性状及发育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穿龙薯蓣雌花形成腋生的穗状花序,具退化雄蕊,具花粉囊,但不产生花粉;雄花序特征与现有资料的描述不尽相同,雄花序生于叶腋或顶生于侧枝,花序主轴为无限花序,侧轴为蝎尾状单歧聚伞花序,整体为形似穗状的混合花序;由于雄株部分侧枝叶片退化,腋生花序向顶逐渐短缩,与顶生花序结合呈圆锥状;雄花序的长度、小花数量、小花密度及花期时间等均高于雌花序。本研究发现,穿龙薯蓣雌雄花序形态与有限花序向无限花序演化过程相符,具原始性,可保证传粉的成功率,增强对环境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8.
选用盐地碱蓬(Suaeda salsa)幼嫩花序为外植体, 建立了快速而高效的离体培养体系。在附加1.0mg.L-16-BA和0.4 mg.L-1 IAA的MS培养基上培养25天可诱导出不定芽, 诱导频率达到82.1%; 不定芽在此培养基上可快速扩增和长期继代培养。不定芽转至MS培养基中培养2~3周生根形成完整植株。 相似文献
9.
通过野外调查和文献资料查阅,初步统计出江苏野生藤本植物共有35科74属153种,其中蕨类植物有1科1属1种,单子叶植物有3科4属12种,双子叶植物有31科69属140种。该区藤本植物以寡种科(属)、单种科(属)为主;地理成分复杂,具有明显的热带亲缘性,并受温带成分的影响。生长型以木质藤本为主(56.58%),草质藤本次之,其中,共有17科全为木质藤本,如木通科(Lardizabalaceae)以及防己科(Menispermaceae);共有13科全为草质藤本,如百部科(Stemonaceae)以及萝藦科(Asclepiadaceae)等;共有4科含木质与草质藤本植物,如百合科(Liliaceae)以及葡萄科(Vitaceae)等。高位芽植物最多(56.58%),地面芽植物(20.39%)、一年生植物(11.19%)、地下芽植物(8.55%)及地上芽植物(3.29%)的数量依次减少。该区藤本植物攀援类型可以分为4大类,以缠绕类居多(40.13%),其他依次是卷曲类(30.26%)、搭靠类(22.37%)以及吸固类(7.24%)。有性繁育系统以两性花最多(76.97%),单性花次之(19.74%),杂性花最少(3.29%);花序组成丰富,以无限花序占有绝对优势(71.05%)。 相似文献
10.
“植物花序类型”一节的教学改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植物花序一节的教学实践中,按照“花序类型的演化关系”树型结构图这一主线,开室内课堂教学,并采用“二合一”的教学模式,再计划室外课堂教学实践,不仅使学生能够通过外部形态准确地辨别出植花序类型,也能讲出该花序在演化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同时也提出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