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用重组结核分枝杆菌ESAT6、CFP10、M16和M38抗原制备相应的抗体检测蛋白芯片。方法:将制备的结核分枝杆菌抗原ESAT6、CFP10、M16和M38及购买的LAM抗原点于醛基化修饰的玻片上,制备成结核抗体检测蛋白芯片;使用该芯片对130例临床结核病患者和50例健康体检者血液样品进行检测,分析其敏感性和特异性,以及5项结核抗体的构成比。结果:结核杆菌抗体检测蛋白芯片的敏感性为90.8%(118/130),特异性为90%(45/50),LAM的检出率最高为91.5%。结论:用ESAT6、CFP10、M16和M38及LAM抗原制备的结核杆菌抗体检测蛋白芯片用于结核病辅助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可用于结核分枝杆菌抗体检测蛋白芯片试剂盒的开发。 相似文献
2.
2007年7月至2009年6月间,分别于北江中上游及流溪河上游支流采集侧条光唇鱼样本358尾及522尾,对两种群的繁殖生物学特征的差异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两种群雌鱼及雄鱼的最小性成熟年龄均为1 龄,北江种群雌性由1 ~5 龄组成,雄性由1 ~4 组成,性比为雌性:雄性=1:1.73;而流溪河种群雌性由1 ~4 龄组成,雄性由1 ~3 组成,性比为雌性:雄性=1:1.40。北江种群繁殖群体的各年龄组体长及体重均较显著大于流溪河种群。北江种群的繁殖期约为2~10月份,高峰期为3~7月份;而流溪河种群繁殖期为2~8月份,高峰期约为每年的5~7月份;繁殖期内,北江种群雌性及雄性的成熟系数均高于流溪河种群。北江种群各年龄组或体长组的绝对生殖力、体长相对生殖力与体重相对生殖力均极显著地大于流溪河种群。本文结合北江和流溪河在营养状况、捕捞压力及溪流级别上的差异对研究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Th1/Th2细胞因子谱在恶性血液肿瘤患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简称粒缺)伴感染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1月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血液淋巴瘤科住院治疗的66例中性粒细胞缺乏继发感染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34例血液系统肿瘤化疗后粒缺无感染的患者与34例本院体检中心健康志愿者为研究对象,并采用流式细胞微球阵列(CBA)技术测定其外周血,同步进行血培养,探讨Th1/Th2细胞因子谱的临床意义。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粒缺伴感染组患者的生存曲线,使用log-rank检验比较生存情况差异的显著性。 结果粒缺伴感染组患者粒缺后的Th1/Th2细胞因子谱水平高于粒缺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粒缺无感染组粒缺后与粒缺前Th1/Th2细胞因子谱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粒缺无感染组的Th1/Th2细胞因子谱水平与健康组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粒缺伴感染组的干扰素γ (IFN-γ)、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10(IL-10)、IL-6、IL-4和IL-2水平相较于粒缺无感染组升高(P < 0.05);66例粒缺感染的患者中,占比最高的前三种感染菌类型为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其占比分别为36.36%、28.79%、12.12%,其中感染且病原菌未知的患者有3例(4.55%)。革兰阴性菌感染患者的TNF、IL-10和IL-6水平均较革兰阳性菌感染组升高(P < 0.05);粒缺伴感染组中感染死亡例数为12例,感染无死亡的例数为51例,感染死亡的患者IL-10、IL-6水平均较感染无死亡组患者相比升高(P < 0.05)。 结论Th1/Th2细胞因子谱在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伴感染患者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可指导临床早期用药,且IL-10、IL-6水平可作为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4.
噬菌体广泛存在于生态环境中。细菌在与噬菌体长期的共进化过程中,衍化出了多种针对噬茵体感染的抗性机制。我们从宿主菌的抑制吸附、阻止噬菌体DNA注入、切断噬菌体DNA和影响其功能及流产感染等方面,对宿主菌抵抗噬菌体感染的机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