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10篇
  免费   5969篇
  国内免费   3251篇
  19230篇
  2025年   198篇
  2024年   444篇
  2023年   443篇
  2022年   754篇
  2021年   654篇
  2020年   701篇
  2019年   735篇
  2018年   467篇
  2017年   506篇
  2016年   513篇
  2015年   661篇
  2014年   853篇
  2013年   776篇
  2012年   1169篇
  2011年   1045篇
  2010年   862篇
  2009年   979篇
  2008年   1047篇
  2007年   1042篇
  2006年   971篇
  2005年   812篇
  2004年   603篇
  2003年   505篇
  2002年   457篇
  2001年   473篇
  2000年   423篇
  1999年   257篇
  1998年   122篇
  1997年   88篇
  1996年   67篇
  1995年   57篇
  1994年   48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45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30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34篇
  1985年   28篇
  1984年   21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29篇
  1981年   15篇
  1978年   10篇
  1959年   12篇
  1957年   9篇
  1954年   9篇
  1951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Herbivory-induced signalling in plants: perception and actio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lants and herbivores have been interacting for millions of years. Over time, plants have evolved mechanisms to defend against herbivore attacks. Herbivore-challenged plants reconfigure their metabolism to produce compounds that are toxic, repellant or anti-digestive for the herbivores. Some compounds are volatile signals that attract the predators of herbivores. All these responses are tightly regulated by a signalling network triggered by the plant's perception machinery. Several compounds that specifically elicit herbivory-induced responses in plants have been isolated from herbivore oral secretions and oviposition fluids. Elicitor perception is rapidly followed by cell membrane depolarization, calcium influx and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MAPK) activation; plants also elevate the concentrations of reactive oxygen and nitrogen species, and modulate phytohormone levels accordingly. In addition to these reactions in the herbivore-attacked regions of a leaf, defence responses are also mounted in unattacked parts of the attacked leaf and as well in unattacked leaves. In this review, we summarize recent progress in understanding how plants recognize herbivory, the involvement of several important signalling pathways that mediate the responses to herbivore attack and the signals that transduce local into systemic responses.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豹属(Panthera)物种间的系统发生关系,测定了虎(Panthera agm)、豹(Panthera pardus)和雪豹(Panthera uncia)的线粒体ND2和ND4编码基因序列,结合来自Ganebank的其他7种猫科动物的同源序列进行合并分析(2 417 bp).在2 417 bp比对位点中,其中有948个变异位点,632个简约信息位点.以犬为外群,分别采用最大简约法(Maximum Parsimony,MP)、最大似然法(Maximum Likelihood,ML)和贝叶斯推论法(Bayesian In-ference,Bl)重建分子系统树.结果表明:豹属除包括传统的虎、豹、狮、美洲豹(Panthera onca)和雪豹外,云豹(Neofetis nebulosa)应并归于豹属,不支持将云豹另立为云豹属的观点;豹属各物种间的系统发生关系总结为:云豹(虎(美洲豹(豹(狮、雪豹))))  相似文献   
3.
研究人参茎叶皂甙(GSL)对高胆固醇饮食大鼠心肌再灌注性心律失常(RPA_r)和脂质过氧化的影响。方法:将胆固醇乳剂用灌胃法饲养大鼠14d,建立高脂血症模型,各组大鼠进行心肌缺血再灌注实验,观察高脂血症和GSL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2h后血丙二醇(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一氧化氮(NO)水平的影响和对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发生率的影响。结果显示:(1)用胆固醇乳剂饲养大鼠14d,成功建立高脂血症模型。同时给予GSL14d有明显降脂作用。(2)高脂血症状态下,心肌缺血再灌注2h后,血MDA升高(p<0.01),SOD降低(p<0.01)和NO(p<0.05)降低,再灌注10min内RPAr的发生率增高。(3)GSL组再灌注后2h的血MDA降低,而SOD和NO水平显著升高;使RPAr发生率大为降低,无VF发生。实验显示高脂血症加重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和提高RPAr发生率及动物死亡率,GSL可减少高脂饮食大鼠脂质过氧化和诱导体内NO生成而减轻缺血再灌注心肌损伤,降低缺血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福州近郊分布的渔游蛇睾丸精子发生在10月份达最高峰。全年出现二次雄性激素高峰。肾性节在10月份达发育高峰,其上皮细胞中的分泌颗粒含糖类、缩醛磷脂、酸性磷酸酶和乳酸脱氢酶,不含酸性粘多糖、碱性磷酸酶、琥珀酸脱氢酶或含量(活性)极低。肾性节的组织学变化与睾丸的精子发生活动呈同步性。  相似文献   
5.
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组成完整性能够指示和预测水生态环境的健康程度和变化趋势,已经在大量研究中得到验证.然而,群落水平的全部样品采集过程的复杂性并不利于它们的便捷应用.蜻蜓目幼虫是大型底栖动物中相对易于捕捉和识别的类群,并且拥有特别的两栖生命周期,它们的多样性特征以及对水体性质变化的敏感反应,使其成为湿地生态系统中非常广泛...  相似文献   
6.
棉田绿盲蝽的空间分布型及其抽样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9—2010年于河北省廊坊市对棉田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Meyer-Dür)的空间分布型及其抽样模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绿盲蝽成虫空间分布型与其种群密度有关,当种群密度大于百株1.6头时呈随机分布,当小于百株1.6头时一般呈聚集分布;绿盲蝽若虫在不同种群密度下均呈聚集分布;绿盲蝽整个种群呈Possion分布。应用Iwao的抽样模型建立了棉田绿盲蝽的理论抽样数公式:N=(1.35/x珋)/D2。  相似文献   
7.
以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油菜素内酯受体BRI1为目的基因,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定向编辑拟南芥BRI1,以期获得更多BRI1的突变体,为后续BRI1功能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奠定基础。通过筛选转基因植株,对编辑后的BRI1进行测序分析,结果显示该突变体中BRI1基因序列由于新碱基的插入导致提前终止。同BRI1强突变体bri1-710一样,相比于野生型对照均对BL处理不敏感,但相比于bri1-710,该突变体植株较大,暗示BRI1 N端可能在BR信号途径中有重要作用。因此该研究可为后续进一步研究拟南芥及其他同源物种的BRI1功能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食管癌组织中类胰蛋白酶(tryptase)和白细胞介素-29(interleukin-29,IL-29)的表达及其与食管癌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双重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对87例食管癌根治术标本中hyptase和129进行检测,并探讨tryptase和IL-29双重染色的表达与食管癌的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结果:食管癌中tryptase的表达与食管癌组织学分级呈显著的负相关性,tryptase和IL-29双染均阳性表达与癌组织浸润深度亦呈负相关性.结论:癌间质内切印tase表达与食管癌分化程度有关.tryptase和IL-29均阳性的MC可能具有抑制食管癌生长的作用.tryptase和IL-29的表达与食管癌的生物学行为有相关性,对食管癌患者预后评估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杨泽艳  吴素凤  蒋淑珍 《生物磁学》2011,(17):3342-3345
目的:探讨早期联合干预对脑损伤早产儿智能及运动发育的影响。方法:80例存在脑损伤的早产儿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与保健指导,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与早期康复训练,定期随访两年,观察比较患儿纠正胎龄40周时神经行为评分(NBNA),智力及运动发育情况。结果:干预组患儿纠正胎龄40周NBNA评分为33.04±1.12.对照组NBNA评分为30.95±0.88,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MDI与PDI指数分别于9月龄始和6月龄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或0.05);1岁时进行Gesell智力发育检查,干预组大运动、精细动作、适应性、语言、个人一社会交往等五个能区情况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17.5%的后遗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32.5%的发生率(P〈0.01)。结论:联合旱期干预治疗可有效促进脑损伤早产儿神经系统功能修复,改善智能及运动发育,减少后遗症发生。  相似文献   
10.
信号处理技术在生物分子序列分析中的应用主要包括周期分析、基因预测、相似和重复序列分析、蛋白质分子结构预测等。涉及的技术方法有:Fourier变换、小波变换、相关分析、分形技术、非线性信号处理技术等。本文将全面回顾这些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