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0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577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85篇
  2011年   79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93篇
  2007年   91篇
  2006年   80篇
  2005年   88篇
  2004年   67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69篇
  2001年   65篇
  2000年   59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49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49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42篇
  1990年   46篇
  1989年   45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5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951.
952.
报导寄生于我国水龟虫科Hydrophilidae榄形赖牙甲及Regimbartia attenuata昆虫上的虫囊菌目Laboulbeniales单主菌属Autoicomyces一新种:中华单主菌Auoticomyces chinensis,有显微结构图、拉丁文简介及中文描述。所研究的全部标本保存在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真菌标本室(HMIGD)。  相似文献   
953.
田沁  张莉 《动物学研究》2002,23(5):405-408,T004
应用光镜和透射电镜术,显示了包囊游仆虫休眠细胞中纤毛器骨架的形态,并对该纤毛虫休眠细胞和营养细胞的纤毛器及其α,β-微管蛋白进行了免疫荧光定位的比较研究。由免疫荧光显微术显示,包囊游仆虫形成休眠包囊后,背部毛基体完整地按原有模式保存下来;纤毛杆解聚后微管蛋白多集中在细胞皮层,小部分均匀散布在细胞质中,据所得结果认为,包囊游仆虫形成包囊后,微管蛋白主要有3个去向,即:91)处于自噬泡内被逐步消失;(2)以“微管蛋白库”的形式分布于细胞皮层及细胞质中;(3)保留在残留的基体中,此外,以往研究中发现的棘毛基部网络未被标记上,提示这些纤维体系可能不属于微管系统。  相似文献   
954.
两种昆虫生长调节剂对嗜虫书虱的致死作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系统测定了灭幼宝(Pyriproxyfen)和烯虫酯(Methoprene) 2种昆虫生长调节剂对储藏物主要害虫嗜虫书虱(Liposcelis entomophila)的生物活性。采用饲料混药法,针对不同浓度的灭幼宝和烯虫酯分别对嗜虫书虱若虫的致死作用,对若虫发育历期,成虫繁殖力和卵孵化率的影响设置不同处理和重复。结果表明,灭幼宝对嗜虫书虱若虫的致死作用非常明显,其效果比烯虫酯好;不同浓度的灭幼宝使若虫的发育历期明显延长; 灭幼宝和烯虫酯对嗜虫书虱的成虫无杀伤作用,但对成虫的产卵量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两者的作用浓度却相差5倍。灭幼宝对卵的孵化率影响更大,因而具有更显著的杀卵效果。  相似文献   
955.
据文献记载 ,有关我国三代虫 (Gyrodactylinae)的研究始于 1 948年[1],迄今为止 ,已报道三代虫 42种[1—3]。作者在整理、鉴定三代虫标本时发现 ,寄生于两种鳃部的四种三代虫在我国均未见报道 ,其中有两新种 ,现记述如下。量度均以毫米为单位。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鱼病学研究室。1 东湖三代虫 ,新种Gyrodactylusdonghuensissp .nov .(图 1 )宿主与寄生部位 :中华RhodeussinensisG櫣nther的鳃。图 1 东湖三代虫G .donghuensissp…  相似文献   
956.
古雪夫三代虫 (GyrodactylusgusseviLing)由林氏首次报道[1 ] 。近年来 ,随着南方鲇的人工养殖密度的不断提高 ,古雪夫三代虫引起的疾病愈来愈严重和普遍 ,主要危害 0 5kg及其以下的个体。其传播途径 ,疾病早期症状 ,在宿主体表的分布和药物防治已有报道[2 ,3] 。为进一步认识与致病作用密切相关的固着器的形态结构 ,本文进行了该三代虫固着器扫描电镜观察。1 材料和方法患三代虫病的南方鲇 (全长 1 0 2— 2 5 5cm)取自北碚嘉陵江养殖船内的网箱。用手术刀片轻刮病鱼体表 ,将黏液放于灭菌蒸馏水中 ,在双筒解…  相似文献   
957.
在系统调查棉田捕食性飘虫种数量动态的基础上,应用生态能学的方法,分析并比较了不同插种期、套间作等农业措施对棉田捕食性飘虫控害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类型棉田飘虫对害虫的摄入量为26.45-70kJ.m^-2,分别占整个捕食性在天敌摄入量的28.30%-47.88%,是棉田捕食性天敌的优势种类;不同类型棉田飘虫对棉蚜的控害系数为5.07%-12.85%,并随着棉花播种期的推后和间套作呈现出下降趋势,它们在棉田生态系统害虫生态调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58.
利用花粉管通道技术导入大豆抗病虫目的基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花粉管通道技术,将几丁质酶基因导入14个大豆品种,共导入1125朵花,花朵的成活率为47.8%,将Bt基因导入11个大豆品种,共导入260朵花,花朵的成活率为40.8%。8个转Bt基因品种中的D1代共收获192粒种子,获得幼苗132株,出苗率为68.75%,把转Bt基因的132株植株用X-Gluc溶液检测,没有发现阳性反应,将转Bt基因的132株植株进行PCR检测,得到5株阳性转化植株,对D1代获得的5株阳性转化植株的D2代,进行PCR检测,得到D2代稳定遗传的阳性转化植株2株。  相似文献   
959.
监测害虫迁飞的全自动雷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过去30年里,专用昆虫雷达大大深化了我们对昆虫迁飞,尤其是在高达1km高度夜间迁飞的认识。早期的昆虫雷达无法开展长期监测,这种缺陷现已被一种新型的全自动雷达所克服。这种“昆虫监测雷达”(IMR)造价低廉,可自动采集并通过电话网远程传输观测数据。其ZLC制式使其能够获得高质量的迁飞个体的飞行参数从而提高目标鉴别能力。目前,在澳大利亚东部的半干旱内陆地区,即迁飞性鳞翅目害虫和澳大利亚疫hortoicetes terminifera)的虫源区,装置了两部IMR并连续监测其迁飞活动,本报告了这两部雷达的部分监测结果。IMR能提供构成昆虫迁飞系统所需的若干参数,即估测迁飞事件在特定季节,特定方向响应于特定环境条件和信号而发生的概率,为害虫治理机构和测报人员提供对主要迁入事件及其目标害虫可能在迁入区的预警,而且,IMR还可用于更广泛的生态监测,特别是空中生物流量年际变化的定量监测。  相似文献   
960.
虫酰肼对甜菜夜蛾汰选种群生长发育及生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虫酰肼对甜菜夜蛾汰选种群生长发育及生殖的影响。结果显示:经虫酰肼处理后,甜菜夜蛾SS种群和RR种群卵的孵化抑制中浓度分别为179.38和160.71mg/kg,孵化幼虫的存活抑制中浓度分别为18.64和30.53mg/kg,虫酰肼对甜菜夜蛾卵的孵化率影响较小,而对孵化后幼虫的存活率影响较大。处理初孵幼虫6d后,2种群幼虫存活率及化蛹率随处理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幼虫历期最高饲毒浓度与最低饲毒浓度相比分别延长了2.71d和6.19d,同一浓度下,RR种群幼虫历期比SS种群缩短了0.94~2.59d。处理甜菜夜蛾3龄幼虫12h后,随虫酰肼浓度的增加,2种群化蛹率逐渐降低,雌雄蛹重均有递减的趋势,雌蛹比例随浓度的增加变化较小,但SS种群雌蛹比例≤50.00%,而RR种群雌蛹比例≥50.00%,雌雄成虫羽化率总体上依次递减,处理浓度大于1.00mg/kg时虫酰肼对甜菜夜蛾成虫羽化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