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91.
张强  薛惠锋  张明军  刘雪艳 《生态学报》2010,30(16):4277-4286
生态安全问题是当前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预警是生态安全研究的重点。根据生态安全预警多层次、多维度和动态性的要求,利用可拓综合分析方法,建立了区域生态安全的"状态-胁迫-免疫"(State-Danger-Immunity,SDI)动态预警模型。运用该模型对陕西省历史年份(1990-2007年)生态安全进行定量评估,并对规划年份(2010年)生态环境进行动态预警。研究结果表明,陕西省1990年至2007年的生态环境从"不安全"状态到"较不安全"状态再到"较安全"状态,呈逐渐好转的趋势,但生态安全整体水平较低,均处于"安全"水平以下;2010年陕西省生态安全为"蓝色"预警,且具有向"黄色"预警变化的趋势,水资源出现"橙色"预警,是影响陕西生态安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2.
目的 建立艾滋病( AIDS) 患者载脂蛋白B mRNA 编辑酶催化多肽样蛋白3G( APOBEC3G) 的真核表达体系。方法 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PCR) 技术从AIDS 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 中获取APOBEC3G 基因编码区, 将其克隆到pMD18-T载体上, 测序验证正确后再将其转接入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 中, 然后将重组质粒pEGFP-N1-A3G 转染HEK293T细胞, 分别用RT-PCR 法和蛋白印迹法( Western 印迹法) 验证APOBEC3G 在mRNA 和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 从AIDS 患者体内克隆的APOBEC3G 基因编码区长度为1 154 bp, 测序结果与GenBank 中APOBEC3G 参考序列( NM021822) 比对发现存在2 处差异, 分别位于mRNA 第588 位和746 位碱基处。重组质粒pEGFP-N1-A3G转染HEK293T 细胞, 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融合蛋白A3G-EGFP的表达, RT-PCR 法和Western blot 法分别验证了蛋白在mRNA 和蛋白水平的表达。结论 成功构建了AIDS 患者APOBEC3G 蛋白的真核表达体系, 为进一步研究APOBEC3G 在HIV-1 感染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3.
降水是影响中国北方草原群落结构和生产力的关键环境因子,弄清植物响应降水变化敏感指标,确定关键阈值,可为草原的科学管理与制定应对气候变化措施提供依据。以贝加尔针茅为材料,基于不同降水的模拟实验,采用正态总体统计容忍区间及容忍限的估算方法,对测定的叶面积、株高、叶绿素和叶N含量等14个植物生理生态指标响应降水变化的敏感性及其阈值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植株总叶面积、水势(或叶绿素含量)和地上生物量可分别从形态、生理和生物量积累三方面较好地指示贝加尔针茅对降水变化的敏感性,受到胁迫时的降水量(6、7和8月3个月份总降水量)阈值分别是283、276(276)mm和280 mm。研究结果可为客观辨识贝加尔针茅草原干旱的发生发展与监测预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4.
全氟辛酸(PFOA)是一种重要的全氟化表面活性剂,具有环境持久性、高毒性和生物累积性等特征,成为当前备受关注的新污染物。沉积物是PFOA的重要环境储蓄库,被污染后的沉积物可作为长期污染源造成上覆地表水及周边地下水污染。本文结合近年来国内外研究,对地表水和沉积物中PFOA的来源、污染现状和界面吸附迁移行为进行了综述。结果表明: 地表水体和沉积物中PFOA最主要的污染来源为工业废水排放。全球范围地表水体和沉积物中PFOA污染水平普遍为ng·g-1和ng·L-1数量级,且国内部分地区污染形势更为严峻。沉积物组分、水化学条件、有机质及表面活性剂等因素均影响沉积物中PFOA的吸附行为,但目前在吸附主控机制方面仍然存在争议。沉积物中PFOA迁移行为的研究正处于起步阶段,相关报导还较为缺乏,对于迁移机理的认识还很不足,今后需在该方面加大研究力度。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60 μmol/L槲皮素调节BRL大鼠肝细胞谷胱甘肽(GSH)代谢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测定槲皮素对BRL细胞活力的影响;采用试剂盒法检测细胞内GSH和GSSG的含量,以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肝脏谷胱甘肽 S转移酶(GST)、γ-谷氨酰半胱氨酸连接酶(γ-GCL)、谷胱甘肽还原酶(GR)的活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GSH-Px、GST、γ-GCL和GR基因mRNA的表达情况;采用ELISA法测定细胞内的Keap1、总Nrf2、ERK1/2、磷酸化ERK1/2(p-ERK1/2)、JNK、p-JNK,以及细胞核Nrf2的蛋白水平。结果:槲皮素不影响大鼠肝细胞的活力(P>0.05);与对照组比较,槲皮素组细胞内还原型GSH含量和GSH/GSSG比值(P<0.05)显著降低(P<0.05),γ-GCL酶活性显著减弱(P<0.05),GR和GSH-Px的mRNA表达显著减少(P<0.05),Keap1和JNK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槲皮素可减少BRL大鼠肝细胞还原型GSH的含量,这种作用主要与槲皮素抑制GSH的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96.
目的研究探讨肠道益生菌联合纳洛酮对重症手足口病(HFMD)患儿免疫功能及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94例重症HFMD患儿开展本项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7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同时辅以肠道益生菌,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纳洛酮。连续治疗5 d后对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症状消退时间、住院时间、免疫功能指标、肠黏膜屏障功能指标等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36%(42/47),高于对照组的72.34%(34/47),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6)。观察组疹消退时间、热退时间、易惊消失时间、肢体震颤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免疫功能指标IgA、IgG、IgM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二胺氧化酶(DAO)、D 乳酸(D LA)、内毒素(E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肠道益生菌联合纳洛酮对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促进患儿的症状消退,提高其免疫功能和改善肠道黏膜屏障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7.
MRSA与VRE在医院获得性感染中检出率的不断增加给临床治疗由此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因此迅速隔离带菌者,防止院内感染的传播,提高治疗效果至关重要。本文旨在综述能直接从患者的送检原样本中检出MRSA和VRE的快速诊断试验的研究。  相似文献   
98.
通过接合作用,大肠杆菌携带的质粒载体pFAJ1819::mTn5gusA -pgfp21转入目标受体菌催娩克氏菌;载体上的转座子mTn5gusA -pgfp21携带的葡萄糖苷酸酶基因(gusA,无启动子)、卡那霉素抗性基因(nptⅡ,有启动子)和2个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有启动子)插入到催娩克氏菌的基因组DNA中;借助绿色荧光蛋白、gusA及卡那霉素抗性基因的表达,形成的表型直观变化展示细菌的遗传与变异现象,可以作为高中生物学实验的教学案例.  相似文献   
99.
△8途径是合成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替代途径,△8-脂肪酸脱氢酶是该途径的关键酶之一.根据已报道的△8-脂肪酸脱氢酶基因设计引物,分别从小眼虫藻基因组DNA和cDNA中扩增得到该基因片段,序列分析表明:结构基因长1 266 bp,编码421个氨基酸;该基因没有内含子,比已经报道的△8-脂肪酸脱氢酶基因长6bp,并且N末端序列也有所不同.利用酿酒酵母的载体pYES2.0构建△8-脂肪酸脱氢酶表达载体pYEFD,并转化到营养缺陷型酿酒酵母菌株INVSc1中,在选择培养基中筛选得到酿酒酵母转化菌株YD8.YD8在合适的培养条件下,添加外源底物二十碳二烯酸和二十碳三烯酸并诱导基因表达.脂肪酸甲酯气相色谱分析表明小眼虫藻△8-脂肪酸脱氢酶基因在酿酒酵母中获得了高效表达,将二十碳二烯酸和二十碳三烯酸分别转化成二高-γ-亚麻酸和二十碳四烯酸,其底物转化率分别达到了31.2%和46.3%.  相似文献   
100.
紫外诱导植物产生DNA损伤的修复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光中的紫外线可以诱导生物体的DNA产生损伤,产生的损伤主要有两种:环丁烷嘧啶二聚体(CPD)和6-4光产物(即6-4嘧啶二聚体).这些损伤如果不经修复则可能会导致生物体死亡.最近的研究证明,植物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修复紫外诱导的DNA损伤,包括6-4光产物和CPD的光修复作用.此外,植物还可以通过一般的核酸切除修复(NER)以及旁路聚合酶(bypass polymerase)来修复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