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3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2007年4-5月间,笔者在中国河北省乐亭县祥云岛林场及香港特别行政区蒲台岛分别记录到红胸姬鹟(Ficedula parva),为中国鸟类物种新记录。红胸姬鹟和F.albicilla原为红喉姬鹟(F.parva)的两个亚种,近年来很多著者依据形态、鸣声、分子等证据,认为两者应为在古北界异域分布(allopatric)的对种(semispecies)。本文亦就两者的鉴定特征和野外辨识要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2.
通过测定赤眼蜂Trichogramma羧酸酯酶和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对底物的亲和力以及对抑制剂的敏感度研究了繁殖寄主对松毛虫赤眼蜂T.dendrolimi和螟黄赤眼蜂T.chilonis的影响。柞蚕卵和米蛾卵繁殖的赤眼蜂羧酸酯酶对底物的亲和力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柞蚕卵繁殖的赤眼蜂羧酸酯酶对α-乙酸萘酯或β-乙酸萘酯的亲和力最高是米蛾卵的2倍以上。繁殖寄主对乙酰胆碱酯酶对底物亲和力没有明显的影响。米蛾卵繁殖的松毛虫赤眼蜂羧酸酯酶活性明显高于柞蚕卵繁殖的种群,而米蛾卵繁殖的螟黄赤眼蜂种群羧酸酯酶的活性明显低于柞蚕卵繁殖的种群。用柞蚕卵繁殖的松毛虫赤眼蜂种群对对氧磷的敏感度明显低于米蛾卵繁殖的种群,而增效磷则正好相反。繁殖寄主对松毛虫赤眼蜂吉林种群乙酰胆碱酯酶对DDVP和毒扁豆碱的敏感度没有明显的影响,而在松毛虫赤眼蜂广东种群和螟黄赤眼蜂中,柞蚕卵繁殖的种群乙酰胆碱酯酶对DDVP和毒扁豆碱的敏感度明显低于米蛾卵繁殖的种群。  相似文献   
93.
在液体培养基中设置无磷、低磷、中磷和高磷四种磷浓度,离体培养松乳菇Lactarius deliciosus的3个株系Ld-01、Ld-02、Ld-03和双色蜡蘑Laccaria bicolor S238N,分别测定外生菌根真菌的生长量、草酸、氢离子和酸性磷酸酶分泌速率。结果表明,在中磷的条件下,外生菌根真菌的生长最好,无磷、低磷或高磷对它们的生长产生抑制作用,抑制程度因菌种(株)不同而异。草酸、氢离子和酸性磷酸酶的分泌速率顺序为:无磷(0g NaH2PO4/L)〉低磷(0.229gNaH2PO4/L)〉中磷(1.147gNaH2PO4/L)〉高磷(5.735g NaH2PO4/L),表现出明显的种(株)间差异,看来外源磷的供应状况可能有调节外生菌根真菌活化土壤无机磷和有机磷的作用。在缺磷和低磷条件下,外生菌根真菌具有较强的活化作用,在足磷的条件下活化作用减小,由此有效地利用土壤中的磷。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索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患者亚砷酸(ATO)诱导治疗的疗效及治疗过程中凝血相关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指标的变化情况。方法:前瞻性收集我院血液内科2014年7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初诊和复发APL合并DIC患者24例,于给予ATO诱导治疗前(第0周)及治疗第1、2、3周,血液学完全缓解(HCR)时完善相关检查。每例患者设立正常对照1名。结果:24名患者中初发21例,复发3例,所有患者均有出血症状。最常见出血为皮肤粘膜出血。经过ATO诱导治疗后,21例患者(87.5%)达HCR,2例患者死于脑出血,1例患者达部分缓解。患者第0周(治疗前)凝血酶原时间(PT)显著延长,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显著降低,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明显增高(P0.001),ATO治疗1周时出血症状、PT、FIB基本纠正,DD、FDP改善明显,但DD、FDP直到HCR时仍高于正常。结论:ATO单药治疗APL合并DIC的HCR率高,并能在1周内迅速减轻凝血紊乱,但患者达HCR时凝血紊乱仍不能完全纠正。PT、FIB、DD、FDP可作为判断ATO治疗APL合并DIC疗效的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95.
以国内商品化水貂犬瘟热病毒疫苗所用毒株CDV-3为模板,构建犬瘟热病毒感染性c DNA克隆,为犬瘟热病毒新型疫苗研制、致病机理研究提供理论基础。设计13对引物对其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分析单一酶切位点,将CDV-3的全长分5个片段进行RT-PCR扩增。经酶切拼接,将5个片段顺次插入到酶切位点改造后的真核载体pc DNA3.2的多克隆酶切位点处,同时在F1首端和F5末端分别加入锤头状核酶和丁型肝炎核酶序列,获得CDV-3株的全长c DNA质粒(pcDNA3.2-CDV-3)。构建表达CDV-3 N、P、L蛋白的3个辅助质粒。利用转染试剂Lipofectamine~(TM) 2000将全长质粒和3个辅助质粒共转染293T细胞,3 d后,将上清接种到Vero细胞。观察犬瘟热病毒典型合胞体病变,对重组病毒进行免疫荧光鉴定和标签鉴定。最后,比较wtCDV-3和rCDV-3的生长特性。全长质粒和辅助质粒的酶切鉴定和序列测序均正确。拯救的重组病毒能在Vero细胞上形成典型的合胞体病变,经RT-PCR、间接免疫荧光和电镜观察鉴定,证明成功拯救出重组病毒rCDV-3株。rCDV-3的病毒滴度最高达到10~(7.667) TCID_(50)/mL,比wtCDV-3的滴度10~(6.667) TCID_(50)/mL高出约10倍。rCDV-3感染Vero细胞后,迅速大量增殖,于感染后36 h达到最高病毒滴度。而wt CDV-3增殖平缓,感染后72 h时病毒含量达到最大。文中建立的高效CDV-3株反向遗传操作平台,为犬瘟热病毒新型疫苗研制和致病机理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6.
本文通过PV技术对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主要树种辽东栎(Quercus liaotungensis)、棘桦(Betula dahurica)、五角枫(Acer mono)、大叶白蜡(Fraxinus rhychophylla)及其林下灌木六道木(Abelia biflora)、山地针叶林的主要树种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以及次生灌丛主要树种山杏(Prunus armeniaca var.ansu)、山桃(Prunus davidiana)、大果榆(Ulmus macrocarpa)、北京丁香(Syringa pekinensis)的日最低叶水势Ψmin、饱和含水量时的最大渗透势Ψs sat、初始质壁分离时渗透势Ψs tlp、初始质壁分离的渗透水的相对含量(ROWCtlp)、相对含水量(RWCtlp)、质外体水的相对含量(AWC)6种水分生理指标的季节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所研究的10种树种叶水势Ψw min的季节进程基本与土壤湿度的变化一致。乔木Ψw min季节均值由低到高的顺序为油松<辽东栎<大叶白蜡<棘皮桦<五角枫。次生灌丛4种树种Ψw min季节均值由低到高依次为:山杏<山桃<北京丁香<大果榆。在生长季的不同时期,同为灌木、生长于落叶阔叶林下的六道木Ψw min均高于灌丛样地4类树种的同期值,且季节变幅较小。2)各树种饱和含水量时的最大渗透势Ψs sat和初始质壁分离时渗透势Ψs tlp,表现出随季节进程而不断降低的趋势;Ψs tlp和Ψs sat的季节变化并未表现出与土壤水分状况变化的一致关系,而与树木自身生长发育的物候节律有关。从Ψs tlp和Ψs sat指标所反映的树木耐旱能力的季节变化来看,表现为随季节进程不断上升的趋势。一般在展叶和随后的生长旺盛期,上述树种的耐旱能力较弱。3)初始质壁分离的渗透水的相对含量(ROWCtlp)和相对含水量 (RWCtlp)的季节变化在各树种间呈现大体相同的趋势,5月下旬的生长高峰期,达到生长季中的最高值。而后随林木当年生叶的成熟和嫩枝的木质化,ROWCtlp和RWCtlp呈下降趋势。4)各树种质外体水的相对含量(AWC)表现为随季节进程而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97.
1955年麦秆蝇发生及为害的情况 1.种类 根据内蒙农业干部及我们的观察,在内蒙麦秆蝇已发现的有两种,一种是麦秆蝇(Meromyza saltatrix Linn.),另一种经详细从形态和化蛹地位等观察与田夫所指的“小麦蝇”  相似文献   
98.
名称:为害玉米的钻心虫种类很多,全世界已知者共有14种以上;其中分布最广为害最烈的是玉米螟(Pyrausta nubilalis Hubn.),共次是在东非及南非严重为害玉米的Busseola fuscaFuller,此外Diatraea属的许多种在我国,西印度、南美及美国的南部和西南部,Sesamia属的某些种在南欧及北非,Chilo zonellus Swinh。在印度及锡兰,Elasmopalpus lignosellus Zell。在南北美洲,Papaimena nebris Gn。及Calendra spp。在  相似文献   
99.
目的:分析景东县药用维管植物的多样性特征,为当地植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有效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实地调查编制的《云南省景东县药用维管植物名录》为基础,结合相关资料,统计分析该区域的药用维管植物多样性特征。结果:(1)记录药用维管植物134科486属722种。(2)含2~9种的科数的比例最高,含1种的属数最多。(3)药用种子植物属的区系组成以热带成分为主,表现出从热带向亚热带过渡的趋势。(4)珍稀濒危物种有26种,包括9种兰科植物。(5)药用维管植物生活型以草本类为主。结论:景东县药用维管植物种类丰富,具有丰富的珍稀濒危植物和明显的地方特色,建议因地制宜建设野生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库,筛选培育具地方标志性特色品种,为当地的绿色经济发展提供新平台。  相似文献   
100.
多胺被认为是影响细胞存活的一个关键分子。有证据显示,多胺可直接或间接参与细胞程序性死亡的调控。多胺与细胞程序性死亡直接相关,是指其参与特定的生物学过程及与导致细胞程序性死亡的分子/结构发生相互作用;间接相关,是指多胺通过调控细胞程序性死亡的代谢衍生物,如异化和互变产物来调控这一过程。此外,多胺代谢过程中的细胞毒性产物也参与到细胞程序性死亡的级联反应中。因此,对动植物中依赖于多胺的细胞程序性死亡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可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