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91.
河北坝上樟子松人工林径向生长及其对气候因素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树木年轮学方法测定了河北坝上地区樟子松逐年树轮宽度和胸高断面积增量,建立了樟子松树轮宽度差值年表并分析其对气候因素的响应以及生态弹性,为河北坝上地区利用樟子松开展退化杨树防护林更新建设的适宜性提供理论参考。研究结果表明,河北坝上地区樟子松树龄在28 a左右,其生长阶段可划分为快速生长期(0—10 a),生长下降期(11—20 a)和生长平稳期(21—28 a);樟子松树轮宽度在1992—2000年期间为快速增长期((4.49±1.15)mm/a),在2001—2010年期间呈现下降趋势((3.62±1.39)mm/a),而在2011—2019年期间樟子松生长呈平稳特征((2.21±0.68)mm/a),约为快速增长期增长速度的一半;樟子松BAI在1992—2000年间一直呈上升趋势((5.09±2.26)cm~2/a),2001—2019年期间呈平稳特征((10.46±0.67)cm~2/a),表现出稳定且持续的生长能力。樟子松差值年表与气候因素的相关性显示:樟子松径向生长主要与上一年生长季末期(9、10月)、休眠期(12月)及当年生长季(7月)平均温度和最高温度呈显著负相关,其中...  相似文献   
92.
为探讨亚热带森林对氮沉降增加的响应,项目在杉木人工林中开展了野外模拟N沉降试验,分N0(对照)、N1、N2、N3等4种处理,N沉降量分别为0、60、120、240(kgNhm-2a-1)。通过3a的研究发现,中高氮处理(N2、N3)明显促进了杉木胸径的生长,而低氮处理(N1)则没有产生明显影响。氮沉降对树高生长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随着氮沉降水平的增加其影响有减弱趋势。通过各水平N处理后,杉木年平均蓄积增长量分别为28.82、28.96、32.63m3hm-2和33.68m3hm-2,表明N沉降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林分蓄积量的积累,但处理之间的差异没有达到统计上的显著性水平。随着氮沉降水平的增加,NH4 -N和NO3--N含量明显上升,而土壤pH值、有机质、速效P、速效K和交换性Ca、Mg含量则呈下降趋势。杉木针叶养分状况对氮沉降的响应也比较敏感,N1、N2、N3处理使针叶平均N含量分别增加18.25%、11.68%和13.14%,但对P、K、Ca、Mg含量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3.
吴洪俊  孙网保 《蛇志》2007,19(3):199-200
蝮蛇咬伤的主要死亡原因是呼吸麻痹、急性循环衰竭、急性肾功能衰竭,必须早诊断、早预防、早治疗。一般而言,三大危症多先后出现,故临床常常利用其中的时间差分别给予处理。早期特别要保护肾功能,中期应及时处理呼吸麻痹而导致的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并随时注意心脏功能的情况,避免两种以上的危症同时出现,以免造成抢救的困难。  相似文献   
94.
森林降水酸度及电导率的时空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离大气污染源距离不同的两片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中建立监测场,对降水化学进行了为期3年(1994~1996)的定位监测。降水通过林冠截留后,其酸度和电导率均明显增加,尤以树干径流为显著。在 FFC监测场,降雨、穿透雨和树干径流雨量加权平均pH值分别为6.13、6.06和4.18,在XQF监测场,其相应的数值分别为5.86、5.67和3.37;降雨和穿透雨的酸度表现出一定的季节变化动态,其最低月均pH值出现在夏委,最高值在冬季。在FFC监测场,降雨、穿透雨和树干径流雨量加权平均EC值分别为28.51μs·cm-1、63.71μs·cm-1、240.85μs·cm-1,在XQF监测场,其相应的数值分别为36.99μs·cm-1、66.41μs·cm-1、501.85μs·cm-1:降水电导率表现出显著一致的季节变化格局,其月均值均以夏季最低,冬季最高,春秋季居中,这种格局强烈受降雨量的影响。离污染源较近的XQF监测场,降水酸度和电导率明显高于相对未受污染的FFC监测场。  相似文献   
95.
施洪俊  孙网保 《蛇志》1999,11(1):42-43
迄今为止,西医尚无特效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药物,中医治疗亦在探索阶段。我院乙肝专科1996年5月至1997年6月应用李秋礼教授研制的“乙肝保康袋”、“乙肝拔毒膏”和“乙肝解毒丹”等对200例乙肝患者进行内外合治,疗效满意,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  相似文献   
96.
<正> 供血者或是在血液中心的献血员、或是患者指定的在医院采血的献血者、必要的检查原则应该一致。 1.为保护供血者的标准 可按卫生福利部《新采血标准》的通知规定执行。 2.为保护受血者的标准 一、血型检查:A B O型,Rh(D)型。  相似文献   
97.
为研究长期氮沉降条件下林木凋落物与土壤养分之间的关系,该文以亚热带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模拟氮沉降处理第12年时杉木林凋落物不同组分(叶、枝、果)与不同土层土壤(0~20 cm、20~40 cm、40~60 cm)的C、N、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氮沉降处理分4个水平,分别为N0(0 kg N·hm-2·a-1)、N1(60 kg N·hm-2·a-1)、N2(120 kg N·hm-2·a-1)、N3(240 kg N·hm-2·a-1),每处理重复3次。结果表明:(1)凋落物各组分的C、N、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均高于土壤; 凋落物和土壤化学计量比均表现为C/P>C/N>N/P; 凋落物不同组分的C、N含量表现为叶>果>枝,而P含量表现为叶>枝>果。(2)12 a氮沉降增加了凋落物叶、枝和果的N含量,增幅分别为4.24%、15.97%、6.47%; 同时增加了凋落物枝N/P,降低了凋落物枝C含量、C/N和C/P; 中-高氮沉降(N2、N3)增加了土壤N含量,低氮沉降(N1)增加了土壤C/P、N/P。(3)相关性分析表明凋落物N与土壤N显著正相关,土壤C/P与凋落物C/P、N/P显著负相关,土壤P与凋落物N/P显著负相关。综上结果说明凋落物N是土壤N的重要N素来源之一,而土壤N可能是决定长期氮沉降后凋落物N/P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8.
基于遥感技术的森林健康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遥感技术可以有效完成复杂时空尺度海量信息的收集处理,其与森林健康研究的交叉、融合大大提高了复杂时空尺度上森林健康研究的表达能力.目前,森林健康遥感研究正处于各学科交叉、融合、调整,由静态向动态、单一向复杂、零散向系统转变的关键发展时期,但缺乏对森林健康问题的全面考量、逻辑安排和系统的顶层设计.在把握森林健康活力、组织结构和恢复力核心理念的基础上,从森林资源调查、森林生态功能评估、森林健康风险控制和森林植被参数提取四个方面构建和丰富基于遥感技术森林健康研究体系,对国内外森林健康遥感研究进行综述.通过对以上研究内容的总结分析,明确基于遥感技术的森林健康研究各领域的研究进展,及其在理论、技术和应用方面的不足.分析认为:(1)未来应加强森林生态和遥感技术重大基础理论研究,以明确森林结构、过程、功能与遥感数据之间的耦合关系;(2)发展完善新型遥感技术、遥感数据解译算法与软件工具,提高遥感数据的精确度、利用率和利用效率;(3)提升森林健康遥感研究成果的科技转化水平,推进快速分析评价与辅助决策功能研究,指导相关森林健康经营活动和科学研究的开展,以及林业政策的制定.  相似文献   
99.
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15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立华  朱飞英  孙网保 《蛇志》2007,19(2):150-151
冠心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是目前危害人类健康和威胁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患者需长期服药。麝香保心丸是防治冠心病标本兼治的中成药。我院用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150例,并与用通心络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的100例比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0.
杉木人工林凋落物分解对氮沉降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凋落物分解是陆地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的关键过程,是全球碳(C)收支的一个重要主要组成部分,正受到全球大气氮(N)沉降的深刻影响。探讨大气氮沉降条件下森林凋落物的分解,有利于揭示森林生态系统C平衡和养分循环对全球变化的响应。选择福建沙县官庄林场1992年栽种的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自2004年开始野外模拟氮沉降试验,至今12年。氮沉降处理分4个水平,N0、N1、N2和N3分别为0、60、120、240 kg N hm-2 a-1。2015年12月开展分解袋试验,对经过氮沉降处理12年的凋落物(叶、枝、果)进行模拟原位分解,每3个月收回一次分解袋样品,为期2年,同时测定凋落物干物质残留量及其C、N和磷(P)含量。结果表明,经2年分解后,氮沉降条件下凋落物叶、枝和果的干物质残留率平均值分别为27.68%、47.02%和43.18%,说明分解速率大小依次为叶 > 果 > 枝。凋落物叶、枝和果的分解系数平均为0.588、0.389和0.455,周转期(分解95%年限)分别为4-5年、6-8年和5-7年。低-中氮处理(N1和N2)均促进凋落物叶、枝和果的分解,以N1的效果更明显,而N3起到抑制作用。N1处理的凋落物叶、枝和果的周转期分别为:4.50年、6.09年和5.85年,N2处理的分别为4.95年、8.16年和6.19年。模拟氮沉降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凋落物叶、枝和果分解过程中的N和P含量,但降低了C含量。凋落物叶、枝和果分解过程中C元素呈现释放-富集-释放模式,N和P元素呈现释放与富集交替,除枝的N元素外,其他均表现为释放量大于富集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