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8篇
  免费   116篇
  国内免费   75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68篇
  2019年   79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88篇
  2015年   120篇
  2014年   136篇
  2013年   125篇
  2012年   106篇
  2011年   80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61篇
  2000年   92篇
  1999年   64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6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7篇
  1964年   5篇
  1959年   14篇
  195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91.
本刊重点介绍国内外微生物学基础研究与临床相结合的研究成果和新进展,主要内容涉及与人类、动物和植物感染有关的微生物,如病毒、细菌、真菌、立克次体、螺旋体、支原体等的生物学及分子生物学特性,抗感染免疫,实验室诊断技术以及临床感染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垂体瘤免疫微环境中免疫细胞浸润情况及其与垂体瘤侵袭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35例垂体瘤病理组织切片,通过免疫组化染色分析巨噬细胞、T细胞以及中性粒细胞的特异性标记蛋白CD68、CD4、CD8和MPO的表达情况。结合临床和影像学数据分析,分析生长激素腺瘤、泌乳素腺瘤和无功能腺瘤的侵袭性与免疫细胞浸润数量的相关性。结果:在15例生长激素腺瘤,10例泌乳素腺瘤和10例无功能性腺瘤患者中,侵袭性垂体瘤中有更多的巨噬细胞浸润(P分别为0.014,0.032和0.032)。侵袭性促生长激素腺瘤、泌乳素腺瘤和无功能性腺瘤巨噬细胞浸润数量均明显多于非侵袭性促生长激素腺瘤、泌乳素腺瘤和无功能性腺瘤(P0.05)。结论:在垂体腺瘤中,巨噬细胞是肿瘤免疫微环境的主体。巨噬细胞浸润可能促进垂体瘤的进展。  相似文献   
93.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1973年创刊,系中国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主管、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之一。本刊宗旨为:报道国内外微生物学、免疫学及相关领域的新理论、新进展、新方法、新技术、新成果等,传播科技信息,促进学术交流及应用,为微生物学、免疫学及相关领域事业的发展与进步服务。  相似文献   
94.
正我国微生态学的研究最早开始于1950年。当时中科院院士魏曦教授与康白医生在临床上首次发现青霉素与链霉素治疗败血症并发菌群失调(二重感染)而致死的病例。这一沉痛的教训使他们认识到在"光辉的抗生素时代"来临之后,必须对其可能带来的阴影——菌群失调进行系统的研究。因此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全国有关科研单位、院校、医院等相继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逐步形成了一整套系统的微生态思想和理论。尤其在生态防治方面,研制出一系列生态制剂,取得了可喜成果,获  相似文献   
95.
张增可  郑心炫  林华贞  林欣  黄柳菁 《生态学报》2019,39(10):3749-3758
植物功能性状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功能性状研究的重点,环境因子驱使植物功能性状发生变化,进而推动群落发生演替。以平潭岛4个不同演替阶段的森林植被(灌草丛、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为研究对象,结合不同群落演替阶段的物种特征和群落结构,分析海岛不同演替阶段茎、叶功能性状的变化规律,以及功能性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随着演替的进行,土壤养分和水分逐渐增加,土壤pH逐渐下降。比叶面积(SLA)、叶片氮含量(LNC)、叶片磷含量(LPC)、茎氮含量(SNC)、茎磷含量(SPC)下降后上升,叶厚度(LT)、叶片碳含量(LCC)、茎碳含量(SCC)与之相反,叶干物质含量(LDMC)、茎组织密度(STD)逐渐上升。(2)冗余分析表明,演替早期植物主要分布在土壤pH、容重高的贫瘠环境,拥有较高SLA、SNC、SPC、LPC的性状组合;演替后期植物主要分布在土壤养分和水分高的肥沃环境,拥有较高的STD、LDMC、LCC、LNC的性状组合。其中,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是影响海岛植物演替过程中功能性状变化的关键环境因子。研究海岛植物功能性状与环境之间的关系随演替的变化规律,探讨各演替阶段功能性状和环境特征,以及功能性状如何响应环境变化。旨在为今后选择合适的树种进行海岛植被修复和重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6.
97.
本刊宗旨系面向应用基础理论研究,以促进科研,加强我国的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期刊内设三个栏目:研究论文,报道与应用有关的生理学研究及对应用生理学有指导意义的基础理论研究的论文;技术方法,登载有关的新技术、新方法;研究简报,以短篇的形式报道最新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98.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刊与审稿专家、作者、读者之间的互动,帮助广大读者及相关人员及时获知稿件及相关行业信息,本刊开通了《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微信公众平台”,欢迎大家关注我刊微信公众平台,并对我们的服务予以监督!关注方法:1.直接“扫一扫”我刊封面或网站首页的二维码进行关注。2.登录微信软件后点击“通信录”,然后点公众号栏目中的“订阅号”,最后点右上角的“加号(+)”,搜索“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找到后直接关注即可。  相似文献   
99.
办刊宗旨《中国农业科技导报》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主管,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主办,全面为科教兴农服务,具有权威性、导向性、代表国家农业科技发展的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于1999年6月创刊,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  相似文献   
100.
肝细胞生长因子在正常大鼠腰段脊髓和背根神经节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在大鼠脊髓和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的表达。方法:取健康成年6只SD大鼠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HGF在腰段脊髓、背根神经节内的表达和分布。结果:在L4-6段脊髓,HGF免疫阳性产物可见于各板层神经元,尤以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明显;在DRG中,HGF免疫阳性物质可见于以大、中型为主的神经元的胞浆及突起中。结论:脊髓和背根神经节内的HGF通过与受体c-Met结合可能在神经再生及突触可塑性方面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