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5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初步调查表明,九龙山自然保护区有珍稀濒危植物30种,隶属于19科27属,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植物2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17种。这些珍稀濒危植物资源种类丰富,组成多样,有较明显的温带性质,起源古老,特有现象突出,并有广泛用途和巨大价值。  相似文献   
92.
通过样地调查与样带踏查相结合的方法,整理统计磐安七仙湖省级湿地公园维管植物共计664种(含种下等级),隶属于138科438属,其中包括蕨类植物15种,裸子植物13种,被子植物636种。生活型维管植物以草本最为丰富,主要优势科为菊科、禾本科、蔷薇科、蝶形花科等;省级及以上重点保护植物23科26属26种;外来入侵植物6科15属16种。本次调查讨论分析了七仙湖湿地公园生态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与相应的解决措施,并结合植物资源现状就湿地公园开发方向和植物配置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93.
为探讨油茶(Camellia oleifera)产地土壤和油茶果实中金属元素分布和富集特征,在油茶果实成熟期,对浙江5个油茶产地土壤及油茶果实中金属元素进行污染分析和富集能力评价。结果表明,浙江油茶产地土壤中Pb、Cr、Cd、As、Hg、Ni、Cu和Zn含量低于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综合污染等级为安全。个别产区常山县土壤中As、Ni、Cu和江山县土壤中Pb、Cr、Fe含量显著高于其他产地;常山和建德土壤中Cd单因子污染指数分别为0.93和0.81,处于污染警戒线。Cr、Ni、Cu、Zn主要分布在油茶籽中,Hg主要分布在壳中,Pb、Cd、As、Fe和Mn主要分布在青皮中。油茶籽中Cu、Fe、Mn的富集系数大于0.4,吸收能力强,Ni、Zn的富集系数小于0.4,具有一定吸收能力,Pb、Cr、Cd、As和Hg的富集系数小于0.1,吸收能力低;壳中Cu、Mn的富集系数大于0.4,吸收能力强,Fe的富集系数小于0.4,具有一定吸收能力,Pb、Cr、Cd、As、Hg、Ni、Zn的富集系数小于0.1,吸收能力低;青皮中Cu、Fe、Mn的富集系数大于0.4,吸收能力强,Pb、Cr、Cd、As、Hg、Ni、Zn的富集系数小于0.1,吸收能力低。浙江油茶主产区土壤质量安全,适合油茶种植。油茶果实对Cu、Fe、Mn有一定富集能力,对Pb、Cr、Cd、As和Hg无富集能力。  相似文献   
94.
百山祖自然保护区主要植被类型概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近20年来多次调查的资料进行系统整理,将百山祖植被主要划分成6个植被类型: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山地矮林和山地灌草丛,其下可分为22个群系:同时对群落的种类组成、结构和演替趋势作了概述。。  相似文献   
95.
浙江百山祖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分析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统计分析了浙江庆元百山祖自然保护区的种子植物区系。该区共有种子植物 16 7科、70 0属、 15 45种 (含种下分类群 )。科的分布区类型以泛热带分布最多 ,达 33 5 % ,热带分布的科多于温带分布的科 (75 4 4) ,16个表征科中 ,大多也是以热带分布的科 ;本区以单种属和寡种属为主 ,属的分布区类型以泛热带分布最多 (2 0 2 % ) ,其次是北温带分布(13 9% ) ,热带分布与温带分布的属几相当 (30 4 317) ;种的分布区类型以中国特有种最多(4 8 4 % ) ,其次是东亚分布 (2 3 9% )和热带亚洲分布 (13 6 % )。以中国区系分区标准 ,将特有分布种划分成 9个分布亚型 ,其中以华东 -华中 -华南分布最多 (2 5 9种 )。百山祖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丰富 ,区系起源古老 ,地理成分多样 ,具有明显的华东南缘山地植物区系特征 ,并且拥有众多特有、珍稀濒危植物  相似文献   
96.
浙江薹草属植物新记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整理和鉴定浙江薹草属植物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地理分布的新记录。其中包括10种、1亚种,即宽叶薹草组的大舌薹草(Carex grandiligulata Ktlkenth.),灰帽薹草组的横纹薹草(Carex rugata Ohwi)和豌豆形薹草(Carex pisiformis Boott),胀囊薹草组的朝鲜薹草(Carex dickinsii Franch.),瘦果薹草组的宝华山薹草(Carex baohuashanica Tanget Wang ex L.K.Dai),硬毛果薹草组的疏果薹草(Carex hebecarpa C.A.Mey.),菱果薹草组的高氏薹草(Carex kaoi Tang et Wang ex S.Y.Liang)、根花薹草(Carex radiciyTora Dunn)、遵义薹草(Carex zunyiensis Tanget Wang)、弯柄薹草(Carex manca Boott)和九华薹草(Carex manca Boott ssp.jiuhuaensis(S.W.Su)S.Y.Liang)。  相似文献   
97.
Numerous discoveries in the Tiantai basin of Zhejiang Province, China, enrich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parataxonomy, paleobiology and taphonomic histories of fossil eggs from a diverse array of Cretaceous oofamilies. We describe the most abundant of these egg types catalogued in the Zhejiang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Spheroolithus cf. zhangtoucaoensis (oofamily Spheroolithidae).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here utilised for the first time on Spheroolithus eggs from Tiantai, and petrographic microscopy reveal 0.81–1.37-mm thick eggshell composed of a single structural layer of calcite with slightly flaring shell units, irregular pores, horizontal accretion lines and a sweeping extinction pattern under crossed polars. This contradicts previous reports of the presence of two structural layers in Tiantai Spheroolithus. Clutches consist of 2–13 eggs arranged in an irregular, single-layered pattern. As these eggs are among the oldest Asian examples of Spheroolithus currently known, they may shed light on the early evolution of this oogenus. This study establishes the definitive presence of the Spheroolithidae in the Tiantai basin, contra recent reports, and provides the framework for ongoing examination of egg diversity and taphonomy in the Tiantai basin.  相似文献   
98.
浙江朱家尖观音湾古木层中果实与种子的分类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道了浙江舟山群岛朱家尖观音湾古木层中的种子植物的果实和种子 ,其中 1 4种已经被鉴定其属种 ,它们是南酸枣 ( Choerospondiasaxillaris)、椴树属 ( Tilia sp.)、樟 ( Cinnamomum camphora)、茄属 ( Solanumsp.)、忍冬属 ( Lonicera sp.)、山胡椒属 ( Lindera sp.)、苜蓿属 ( Medicago sp.)、荆三棱 ( Scirpusyagara)、金鱼藻属 ( Ceratophyllum sp.)、乌桕 ( Sapium sebif erum)、鹅耳枥属 ( Carpinus sp.)、野山楂 ( Crataegus cuneata)、浙江紫薇 ( Lagerstroemia chekiangensis)和朴树属 ( Celtis sp.)。根据地下古木层中的果实和种子的调查和分析 ,并参考了木材解剖和孢粉分析资料 ,我们认为这里的古木层历史植被类型曾经是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植被  相似文献   
99.
2021年9月13日在浙江德清莫干山(30°36′27″N,119°51′39″E,海拔601 m)采集到1只刺猬标本。该标本耳较短,不超过周围棘刺长。体背棘刺短细,几无全白色棘刺,大部分棘刺从基部至刺尖分为4段:第1段白色,长度占棘刺长2/3以上;第2段黑色或深褐色,约3~5 mm;第3段白色,约1~3 mm;第4段,即棘刺尖端,黑色或深褐色。头骨吻部较短,鼻骨狭长;整个额部较为平直;矢状脊不发达,但明显可见;人字脊发达。这些特征与侯氏猬(Mesechinushughi)的鉴别特征基本一致。基于Cytb全序列构建的最大似然树显示,该标本与安徽的侯氏猬聚为一支(支持率100%),该支又与陕西的侯氏猬聚为一支(支持率97%),并构成单系群。该标本Cytb全序列与安徽的侯氏猬遗传距离为0.35%,与陕西的侯氏猬遗传距离为4.92%~5.27%。基于以上结果,确定该标本为侯氏猬。这是林猬属侯氏猬在浙江省的首次记录,也是继安徽发现侯氏猬以来,再次在长江以南发现侯氏猬的新分布点。根据已获取的信息,浙江的侯氏猬在浙西丘陵山区分布较广,主要栖息在林地生境,与东北刺猬(Erinaceus amuren...  相似文献   
100.
在最近提交的天目山姬小蜂科的报告基础上,本文再次对浙江该科昆虫进行了分类学研究。根据从天目山采集的标本和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动物标本馆馆藏标本。研究了分属于姬小蜂科4个亚科的20属35种。文中提供了亚科,属及物种的检索表,同时还提供了关键性状的扫描电镜照片,每个物种均附有最新的寄主记录和分布记录。根据现有材料,对浙江姬小蜂科昆虫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