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3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24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39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不同激素和注射方式对家猫超排效果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了PMSG/hCG和FSH/hCG两种方案以及PMSG的不同剂量和注射方式对家猫的超排效果的影响。用100IU的PMSG超排家猫所得到的排卵点数及平均每只猫获得的卵数显著低于200IU处理组或300IU处理组(P<0.05),但200IU处理组与300IU处理组之间的超排效果也无显著差异(P>0.05);用皮下注射200IU的PMSG或用肌肉注射200IU的PMSG对超排效果无差异(P>0.05);用200IU PMSG/200IU hCG和1.5mg FSH/200IU hCG两种方案对家猫超排,发现不论是每只猫的排卵点数、卵子获得数,还是卵子的第一极体排放率都没有显著差异(P>0.05)。实验说明,PMSG的注射方式不影响对家猫的超排效果,用200IU的PMSG超排家猫是较适合的剂量,FSH和PMSG都可用于家猫的超排,但PMSG使用更为方便。  相似文献   
82.
铜矿区超积累Cu植物的研究   总被引:30,自引:3,他引:27  
1 引  言土壤重金属污染一直是环境污染问题之一 ,而且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具有严重性、长期性和广泛性的特点[1 ,6] .但常规的一些物理化学方法因费用过高、对土壤性质破坏等一系列问题而难以广泛应用 ,植物修复为重金属污染带来了希望[5,7,9,1 3] .植物修复主要是基于重金属超积累植物 (hyper accumulator)的研究而兴起的 .超积累植物是指地上部分能富集重金属占干重的 1 0 0mg·kg-1 (Cu、Pb、Cd)或 1 0 0 0 0mg·kg-1 (如Zn)的一类植物[2~ 4,8] .在过去 2 0年内 ,已报道的超积累植物已有 4 0 0余种 …  相似文献   
83.
用高灵敏度的单光子计数系统探测人工老化 (40℃ ,相对湿度 90 % ) 0、7、14和 2 1d的水稻种子吸胀初期的超弱化学发光强度变化 ,首次观测到水稻 (OryzasativaL .)种子吸胀初期超弱化学发光强度与其老化程度有关。加水激活水稻种子的超弱化学发光 ,其强度依赖于种子的老化程度。实验结果表明水稻种子的人工老化时间越短 ,则吸胀初期 (2 0~ 30min)超弱化学发光的强度越强 ,萌发率越高。水稻种子萌发率与超弱化学发光强度呈显著正相关。观测水稻种子吸胀初期超弱化学发光强度的变化可望成为检测种子老化程度的一种快速、简便、无损伤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84.
超薄切片及冰冻撕裂电镜观察、吸收光谱及 77K低温荧光发射光谱的测定结果表明 :CO2 浓度倍增对小麦(TriticumaestivumL .)叶绿体的超微、超分子结构及光谱特性的影响均为正效应。具体反映在 :(1)小麦叶绿体中除了比对照积累有较多的淀粉粒外 ,其基粒和基质类囊体膜发育较好 ;(2 )叶绿体的光合膜系 ,无论是垛叠和非垛叠膜区 ,其镶嵌于内质膜撕裂面 (EFs和EFu)及原生质膜撕裂面 (PFs和PFu)的功能蛋白粒均比其对照的发育良好 ,尤其PFs与EFs面较为突出 ,即它们除了所含蛋白粒的密度较大外 ,在EFs面上有时还呈现出密集有序的阵列结构 ;(3)叶绿体整个吸收谱带 ,尤其红区和蓝区的主峰均较其对照有较大的光吸收 ,表明对光能的捕获能力明显高于对照 ;(4)无论是以 4 36nm还是以 4 80nm波长激发的 ,其叶绿体的F684/F73 3 (PSⅡ /PSⅠ )的比值均较对照的高 ,表明CO2 浓度倍增条件下生长的小麦叶片叶绿体的PSⅡ相对荧光强度有所增强 ,这与叶绿体的超微、超分子结构及吸收光谱的测定结果相一致。以上结果可为小麦在高CO2 浓度下增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5.
超干贮藏提高梭梭种子的耐贮藏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梭梭 (HaloxylonammodendronBge .)的种子为短命种子 ,在自然状态下 ,种子的含水量为 8.5 % ,寿命约为 10个月。将梭梭种子含水量降至 2 .5 %和 1.4% ,其耐贮藏力增强。经过 5 0℃下 5d和 10d的人工加速老化后 ,超干种子表现出较强的抗老化能力。与对照相比 ,超干种子具有较高的萌发率、活力指数及较长的根 ,其细胞膜具有较低的电导率和较高的脱氢酶活性  相似文献   
86.
多效唑提高水稻幼苗抗低温能力的机理初探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植物生长延缓剂多效唑 ( PP333)影响水稻幼苗抗低温能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用PP333浸种后在水稻培养液中培养 1 0 d的幼苗 ,经 ( 4℃± 0 .5℃ )低温胁迫后 ,能有效地降低相对电导率 ,维持较高的 SOD活性 ,提高 CAT、POD活性 ,减缓 MDA的积累。PP333处理使低温下的水稻幼苗维持较高的游离脯氨酸含量 ,延缓幼苗生长 ,使幼苗生长健壮  相似文献   
87.
超薄切片及冰冻撕裂电镜观察、吸收光谱及77 K低温荧光发射光谱的测定结果表明:CO2浓度倍增对小麦( Triticum aestivum L.)叶绿体的超微、超分子结构及光谱特性的影响均为正效应.具体反映在:(1)小麦叶绿体中除了比对照积累有较多的淀粉粒外,其基粒和基质类囊体膜发育较好;(2)叶绿体的光合膜系,无论是垛叠和非垛叠膜区,其镶嵌于内质膜撕裂面(EFs和EFu)及原生质膜撕裂面(PFs和PFu)的功能蛋白粒均比其对照的发育良好,尤其PFs 与EFs面较为突出,即它们除了所含蛋白粒的密度较大外,在EFs面上有时还呈现出密集有序的阵列结构;(3)叶绿体整个吸收谱带,尤其红区和蓝区的主峰均较其对照有较大的光吸收,表明对光能的捕获能力明显高于对照;(4)无论是以436 nm还是以480nm波长激发的,其叶绿体的F684/F733 (PSⅡ/PSⅠ)的比值均较对照的高,表明CO2浓度倍增条件下生长的小麦叶片叶绿体的PSⅡ相对荧光强度有所增强,这与叶绿体的超微、超分子结构及吸收光谱的测定结果相一致.以上结果可为小麦在高CO2浓度下增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8.
藻类种质的超低温保存技术已受到广泛的重视。目前已对数千种、株的淡水和海水藻类进行过超低温保存。其中,绝大多数藻类是采用两步冰冻法保存。影响藻类存活的主要因素是两步法冰冻保存程序和藻类自身的抗冻性。鉴定存活率是超低温保存技术中的重要环节。由于两步法保存技术的局限性,玻璃化和包埋脱水法等新技术在某些藻类的种质保存中可能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89.
目的了解致细菌性肝脓肿的肺炎克雷伯杆菌多位点序列分型及药敏情况。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科住院的细菌性肝脓肿患者,脓液培养为肺炎克雷伯杆菌的23株菌株,对23株菌株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应用K—B纸片扩散法检测23株肺炎克雷伯杆菌菌株对10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应用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确认试验了解23株菌株的产ESBLs情况。结果23株菌株经过多位点序列分型:ST23为最主要序列型,共有10株,ST25、ST30、ST65、ST86、ST163、ST367、ST375、ST380、ST660、ST700及ST806各1株,2株为新的ST型,未发现文献报道的产耐碳氢酶烯酶的常见sT型;23株菌株的药敏结果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及头孢哌酮舒巴坦等8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为0%,对头孢呋辛耐药率4.4%,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为100%;ESBLs确认试验其中22株为ESBL^-;1株为ESBL^+。结论收治的致细菌性肝脓肿的肺炎克雷伯杆菌均为敏感菌株,可以经验性的选用青霉素(三代头孢)复合制剂,避免碳氢酶烯类抗生素的乱用及滥用。  相似文献   
90.
Nature is a huge gallery of art involving nearly perfect structures and properties over the millions of years of development. Many plants and animals show water-repellent properties with fine micro-structures, such as lotus leaf, water skipper and wings of butterfly. Inspired by these special surfaces, the artificial superhydrophobic surfaces have attracted wide attention in both basic research and industrial applications. The wetting properties of superhydrophobic surfaces in nature are affected by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s and the surface topographies. So it is possible to realize the biomimetic superhydrophobic surfaces by tuning their surface roughness and surface free energy correspondingly. This review briefly introduces the physical-chemical basis of superhydrophobic plant surfaces in nature to explain how the superhydrophobicity of plant surfaces can be applied to different biomimetic functional materials with relevance to technological applications. Then, three classical effects of natural surfaces are classified: lotus effect, salvinia effect, and petal effect, and the promising strategies to fabricate biomimetic su- perhydrophobic materials are highlighted. Finally, the prospects and challenges of this area in the future are propo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