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5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林业生态工程措施对滨海盐碱地草本植物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业生态工程是当前国内滨海盐碱地生态改良的重要措施,这一措施对滨海盐碱地的自然生态系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为揭示林业生态工程措施对滨海盐碱地草本植物的影响,在杭州湾余姚段滨海盐碱地上,应用生态工程措施营造一条长约3.5km、宽约30m的人工林带,分别以林带两侧农田和荒地为对照,运用目测法和样方法,以盐生和耐盐草本植物的种类、物种-面积关系、频度、单位面积生物量、综合优势度比、丰富度、Pielou均匀度指数、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为指标,研究了滨海盐碱地不同处理的草本植物在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上的差异。结果表明:研究区草本植物共有14科30属31种,不同处理的草本植物均以禾本科和菊科为主;与荒地和农田草本群落相比,林业生态工程改良带草本群落的物种数目没有显著变化,但种类组成有了显著的改变,最小面积显著扩大,群落结构复杂化,物种多样性有提高趋势;林业生态工程改良区生境过滤作用发挥着主要作用,而物种间的竞争排斥作用还不明显。林业生态工程措施有效地改变了滨海盐碱地原生草本植物的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促使研究区草本植物进入一个新的演替进程,显示出较高的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82.
红松阔叶混交林林隙大小及光照对草本植物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小兴安岭红松阔叶混交林中选取的6个林隙内,以每个林隙中心为起点,沿东西和南北两个方向,每隔2 m平行布置1个1 m×l m的固定样方.2011年6月和9月利用估测法测定样方内不同高度等级草本植物的覆盖度和多度,记载样方内基质特征.6-9月每月选择阴天,利用冠层分析仪拍摄鱼眼照片,用Gap Light Analyzer 2.0软件计算相对光强.分析不同林隙间相对光强、草本植物覆盖度和丰富度的差异,以及各物种覆盖度与直射光、漫射光和基质的关系.结果表明:开阔区和林冠下的大林隙相对光强均大于小林隙,而且从林隙中心到林隙边缘的漫射光、直射光变化范围也大于小林隙;不同区域大、小林隙到达地面的直射光大小顺序为北部大于南部;在Z1~Z4区域内,大林隙的草本植物覆盖度和丰富度均大于小林隙,其中大、小林隙物种丰富度之间的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另外,大多数草本植物覆盖度与漫射光和基质之间显著相关,只有少数草本植物覆盖度与直射光呈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3.
睡莲     
睡莲是睡莲科(Nymphaeaceae)睡莲属(Nym—phaea)植物的统称,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主产于温带与热带地区。有热带睡莲(tropicalwaterlily)与耐寒睡莲(hardywaterlily)2种生态型。茎是根状或球状块茎。叶圆形或心形。热带睡莲的叶缘有波状、锯齿状或重锯齿状的不规则缺刻,而耐寒睡莲叶片全缘。  相似文献   
84.
半干旱黄土区沟间天然草地植被空间分异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取陕北黄土高原半干旱丘陵沟壑区梁峁坡作为研究区,以40 m为间隔,调查了31个草本样方,采用传统统计方法和地统计学方法分析了天然草地植被空间分异特征.线性相关和秩相关分析表明:坡位是影响草本植物盖度及干鲜比的重要因子,坡向是影响草本植物平均高度和生物量的重要因子,坡度对草本植物空间分布没有显著影响.使用莫兰指数(Moran氏Ⅰ指数)进行空间相关分析表明:草本植物盖度、高度和干鲜比在60 m间隔距离内呈空间正相关,生物量在180 m内存在显著空间相关性.半方差分析表明,球状理论变异函数模型能够很好地模拟草本植物高度和生物量的空间变异,其变程分别为99.3和66.6 m,且均具有强烈的空间自相关性.干鲜比的理论变异函数模型为高斯模型,变程为78.4 m,具有强烈的空间自相关性;盖度的理论变异函数模型为线性模型.  相似文献   
85.
郁金香     
Tulipa 《植物杂志》2011,(4):94-95
郁金香是百合科郁金香属(学名Tulipa)球茎草本植物,为世界著名观赏花卉。 郁金香原生长在我国的青藏高原等地,经过园艺家长期的杂交栽培,目前全世界已拥有8000多个品种,被大量生产的约150种。它色彩艳丽,变化多端,以红、黄、  相似文献   
86.
由于植物稳定碳同位素组成(δ13C)综合反映了植物光合过程中C、H2O交换的信息,因而从理论上讲它可以作为植物长期水分利用效率的潜在指标,并揭示与植物生理生态过程相联系的一系列气候环境信息。通过对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400 mm等降水样带上28个科的118种C3草本植物叶片δ13C值的测定,探讨了C3草本植物δ13C和水分利用效率(WUE)对环境温度梯度变化的响应以及气候环境因素对其产生的影响,揭示了样带控制植物δ13C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结果显示: 在400 mm降水带上C3植物δ13C分布区间为-31.5‰ -23.0‰,平均值为-27.6‰,分布范围与黄土区干旱-半干旱区C3草本植物一致。整体C3植物δ13C随年均温度和夏季均温升高分别变重0.14‰/℃和0.27‰/℃,指示植物WUE随大气温度升高而增加。但这仅是一种表象,温度与植物碳同位素的这种关系实质上是温度升高导致的土壤相对湿度(或湿润指数)降低造成水分胁迫进而影响植物碳同位素分馏的结果,植物可利用的有效水分是本样带植物碳同位素分馏的控制因子。5种C3广适性植物δ13C均随温度升高而变重,但变化幅度不同,而且它们之间平均δ13C值有显著差异,表明不同物种的水分利用状况对温度的响应不同,说明不同物种有不同适应环境变化的策略。此外,本结果还显示不同寿命的草本植物δ13C值以及用碳同位素表征的WUE表现出多年生草本>2年生草本>1年生草本(可能与不同寿命草本植物的根系分布和吸水能力有关),这与Ehleringer等在沙漠地区研究的结果一致,而与湿润气候区的结果相反,表明不同寿命的草本植物δ13C值和WUE的变化可能与当地水分条件有关。  相似文献   
87.
植硅体作为古环境的代用指标是以植硅体形态分类研究为基础的,植硅体分类研究程度将直接影响到植硅体应用的精度及深度。从植硅体的植物母体来源分析和讨论,分别总结和比较多种植物(21科的草本植物及20科的木本植物)科、属乃至种级水平上的典型植硅体类型,植硅体组合特征及同一类型植硅体的细微差别。综合多位学者的认识,以期能够完善植硅体形态学研究,为植硅体在现代植物分类、重建古环境、环境考古等领域提供有意义的证据和资料。  相似文献   
88.
地表层植被是影响绿地火灾蔓延的关键因子之一。为探究北京常用地表层草本植物的燃烧性,助力绿地生态防护功能的提升建设与管理,本研究以涝峪薹草、青绿薹草、山麦冬、马蔺、鸢尾、野牛草为对象,在重点防火期对叶片燃点、燃烧时间、热释放速率等燃烧特性指标,叶片含水率和粗脂肪含量等理化指标,叶片厚度、单位载量等生物学特性指标进行测定,采用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熵权法和K-mean聚类分析对其燃烧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叶片厚度和燃点所占权重最高,对综合燃烧性的影响最大;热释放速率峰值和点燃时间权重最低,对综合燃烧性的影响最小。6种草本植物的燃烧性由强至弱依次为:野牛草>青绿薹草>山麦冬>涝峪薹草>马蔺>鸢尾。燃烧性聚类分析表明,野牛草、青绿薹草和山麦冬的燃烧性为Ⅰ级,燃烧性最强;涝峪薹草的燃烧性为Ⅱ级;马蔺和鸢尾的燃烧性为Ⅲ级,燃烧性最差。作为用量极大的野牛草、青绿薹草和山麦冬,在冬春季的防火需要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89.
该文对薇甘菊及其所在群落内19种植物(草本和木本)的叶片透射率、反射率和光合特征指标进行了测定, 结果表明:薇甘菊与其它植物透射和反射图谱的变化趋势都比较相近, 在各个光学特征指标与光合相关指标的相互关系中, 薇甘菊并没有表现出区别于同一群落内其它植物的特征。从平均值来看, 200-800 nm下叶片反射率和透射率由大到小依次为: 薇甘菊>草本植物>木本植物, 薇甘菊各光学植被指标(SR680、SR750和PRI)均低于其它植物的平均值, 但是其光合能力(光利用效率、水分利用效率、电子传递速率和净光合速率)与其它植物接近或稍高。而且, 薇甘菊夏季叶片反射和透射率明显高于冬季, 这有利于散失夏季过多光照和充分利用冬季短缺光照。薇甘菊叶片的上述光学特征, 可能是其生长于其它植物表面强光照环境的一种适应性表现, 有利于其在入侵地快速生长。  相似文献   
90.
黄土丘陵区草本植物叶片与枯落物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黄土高原延河流域森林、森林草原和草原3个植被区的4种典型草本植物达乌里胡枝子、长芒草、铁杆蒿、茭蒿的叶片和枯落物为对象,测定叶片和枯落物中碳(C)、氮(N)、磷(P)、钾(K)含量及其比值,分析草本植物在该区域的养分限制及再吸收规律.结果表明: 4种植物叶片N/P均小于14,生长主要受氮元素含量限制;除达乌里胡枝子外,其他3种植物N、P、K的养分再吸收效率平均值分别为48.7%、32.5%、79.9%.茭蒿和铁杆蒿较高的N、P、K养分再吸收效率和叶片K含量有助于其在水分竞争中占据优势.铁杆蒿枯落物的C/N显著低于长芒草和茭蒿的枯落物,因而更易分解和进行养分循环.这可能是铁杆蒿在3个植被区分布广泛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