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为探究苏铁植物的水力安全边界(hydraulic safety margins,HSM),该试验选用经典的自然干燥法和最新发表的抽气法测定三种同质园苏铁植物抗旱性(即叶轴木质部脆弱性曲线),获得抗旱指标P_(50)和P_(88)(导水率丧失或气体抽取量分别为50%和88%时的木质部水势),与叶片正午水势计算HSM,结合管胞性状分析。结果表明:(1)苏铁(Cycas revoluta)、越南篦齿苏铁(C.elongata)、摩瑞大泽米苏铁(Macrozamia moorei)的管胞长度分别为(4413±378)、(5146±730)、(6954±862)μm,苏铁、越南篦齿苏铁与摩瑞大泽米苏铁差异显著(P<0.05)。(2)两种方法测定的脆弱性曲线都呈典型的“S”型,苏铁、越南篦齿苏铁、摩瑞大泽米苏铁的P_(50H)(导水率丧失50%时的木质部水势)和P_(50P)(气体抽取量为50%时的木质部水势)分别为-2.5、(-2.4±0.5)MPa,-2.3、(-3.6±0.7)MPa,-1.5、(-1.8±0.2)MPa,在已发表的裸子植物数值范围内。P_(50)和P_(88)具有显著一致性(除了越南篦齿苏铁的P_(50P)比P_(50H)更低,表示更强抗旱性),与已发表的其他木质部管胞物种通过水力学法和抽气法获得的P_(50)和P_(88)比较分析,具有显著相关性(R^(2)=0.72,P=0.0081;R^(2)=0.87,P=0.0007)。(3)自然干燥法和抽气法计算的HSMs具有相同的趋势,摩瑞大泽米苏铁为负值,而苏铁和越南篦齿苏铁为正值。综上所述,三种苏铁植物的抗旱性均在已发表的裸子植物范围内,两种方法都适于测定木质部管胞结构的苏铁类植物脆弱性曲线,苏铁、越南篦齿苏铁与摩瑞大泽米苏铁具有不同的水力安全边界。利用脆弱性曲线和正午水势探讨苏铁植物的水力安全边界,为苏铁植物的水分监测、管理和保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2.
苏铁类植物含2科10属, 是现存种子植物最原始的类群之一, 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和保护价值。苏铁属(Cycas)是唯一在中国有自然分布的苏铁类植物, 约20种, 多数种类为中国特有。中国的苏铁属植物主要分布于西南地区和东南沿海, 大部分种类为狭域分布的类群, 其生存繁衍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均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基于文献资料收集整理和野外调查, 本文对中国苏铁属植物的研究和保护进行了阶段性总结。介绍了中国苏铁属植物分类研究、地理分布; 阐述了中国苏铁植物生存面临的主要威胁及相应的保护措施, 提出了保护方案的制定应遵循遗传学特征等科学依据。文中总结了我国苏铁植物保护科研工作中存在的5个主要问题: (1)苏铁植物基础科学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2)苏铁植物生境破坏较为严重, (3)人为盗采贩卖依然猖獗而苏铁植物园林园艺育种事业却举步不前, (4)苏铁自身生物学特性导致繁殖困难, (5)迁地保护难以保证苏铁种质“纯洁性”等, 同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建议, 以期为我国苏铁属植物的研究、保护以及可持续利用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3.
中国裸子植物的多样性和地理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永 《生物多样性》2015,(2):243-246
<正>郑万钧和傅立国(1978)在《中国植物志》(FRPS)第七卷中将裸子植物分为4纲12科。这4个纲分别是苏铁纲、银杏纲、松杉纲和盖子植物纲,对应于Pilger(1926)的4个目,与Pilger和Meilchior(1954)的不同在于把银杏科从苏铁纲中独立为银杏纲,红豆杉科从松杉纲中独立为红豆杉纲(附表1)。FRPS记载中国产裸子植物有11科,分别是苏铁科(Cycadaceae)、银杏科(Ginkgoaceae)、松科(Pinaceae)、杉科(Taxodiaceae)、柏科(Cupressaceae)、罗汉松科(Podocarpaceae)、三尖杉科(Cephalotaxaceae)、南洋  相似文献   
84.
银杏和苏铁类植物的生殖特征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银杏和苏铁类植物是现存种子植物中仅有的2个具多鞭毛游动精子的类群。自1896年Hirase和Ikeno分别发现银杏和苏铁类植物的游动精子以来,研究人员对它们的生活史、胚胎发育、系统演化等已进行了大量研究。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银杏和苏铁类植物在生殖生物学方面的研究进展,比较了它们生殖特征的异同,并对它们间的亲缘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通过对一些演化上有重大意义的特征的比较,显示在雄配子体发育及种子发育方面苏铁类植物较银杏保留了更为原始的特征,而在雌配子体发育方面则较银杏更为特化;银杏和苏铁类植物均具有许多特有的结构特征,表明两者在进化过程中是平行发展的,在种系发生上不相关。  相似文献   
85.
攀枝花苏铁传粉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攀枝花苏铁(Cycas panzhihuaensis L.Zhou et S.Y.Yang)自然群体中,雌雄株在数量上基本相等,但雄株的无性系产量是雌株的1.31倍,小孢子叶球的数量是大孢子叶球的2.21倍,呈现偏雄现象。小孢子叶球散粉次序是从轴基部向顶部和从小孢子叶的基部向顶部进行的,散粉高峰出现在午后,风传花粉浓度在2.55m内随着距离增加而迅速下降,而在2.55m以外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在大孢子叶球内发现有两种蚂蚁和一种蜚蠊类昆虫在活动,没有发现这些昆虫对大孢子叶球的破坏,小孢子叶球则几乎没有昆虫探访。清晨在大孢子叶叶片上出现许多水样液滴,可能起着将大孢子叶叶片上沉积的花粉传递至胚珠的作用。研究表明,在攀枝花苏铁的传粉过程中,风是将花粉从小孢子叶球传至大孢子叶球的唯一媒介,大孢子叶球内活动的昆虫和大孢子叶叶片上的液滴同样起着传粉媒介作用,但不排除风传花粉一步到位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6.
德保苏铁——中国苏铁一新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德保苏铁 新种 Cycas debaoensis Y.C.Zhong et C.J.Chen,sp.nov. Cycas multipinnatae C.J.Chen et S.Y.Yang affinis sed frondibus 7~11,1.5~3.5 mlongis,pinnulis fasciariis,apice longe acuminatis,ovulis persaepe 4,segmentis laminarummegasporophyllarum usque ad 50,filiformibus differt. 本种苏铁与多歧苏铁Cycas multipinnata C.J.Chen et S.Y.Yang相似,但叶7~  相似文献   
87.
广东苏铁及中国东南部几种苏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华东南(台湾,广东,海南)产的广东苏铁、台东苏铁及海南苏铁的形态学、解剖学和分类学问题、以及这几种苏铁的亲缘关系进行了讨论。本文附有检索表及图。  相似文献   
88.
多歧苏铁的补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歧苏铁 独把铁,独脚铁(云南屏边) 图版1 Cycas multipinnata C. J. Chen et S. Y. Yang in Acta Phytotax. Sin. 32(3): 239.1994. Plate 1 Trunk 20—40 cm tall, 10—20 cm in diam., brown-grey. Leaves 1, rarely 2, termi-  相似文献   
89.
广西一种新的苏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韦发南   《广西植物》1994,14(4):300-300
广西一种新的苏铁韦发南(广西植物研究所,桂林541006)关键词苏铁新种;广西ANEWCYCADFROMGUANGXI¥WeiFanan(GuangxiInstituteofBotany,Guilin541006)Keywords:Newspecie...  相似文献   
90.
从攀枝花苏铁(Cycas panzhihuaensis L. Zhou et S. Y. Yang)叶中分离出6个化合物,其中1个为新黄酮碳甙,命名为攀枝花苏铁甙(1),其结构通过波谱解析和化学降解得以确定.其余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3-二氢偏柏黄酮(2)、 5,5″,7,7″,4′,4-六羟基-(2′,8″)-双黄酮(3)、香草酸(4)、β-谷甾醇(5)和胡萝卜甙(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