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暗中培养的绿豆幼苗子叶在萌发后3—4天时,外观出现衰老征状,6天后子叶凋落。随子叶日龄的增加,子叶的呼吸强度一直下降,呼吸商始终小于1。当外加L-苹果酸、α-酮戊二酸、琥珀酸和NADH为底物测定离体线粒体氧化活性时,衰老子叶的线粒体对上述四种底物的氧化活性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抗氰呼吸也有所升高。子叶衰老时,线粒体的ADP/O和呼吸控制(RC值均降低);线粒体ATPase水解ATP的活性升高。衰老绿豆子叶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偶联效率的降低和ATPase水解活性的增强是与线粒体结构改变相联系的一种功能变化,它导致能量亏缺,并进一步加速了衰老的恶化进程。  相似文献   
82.
83.
本文以绿豆子叶为材料研究了切伤、外源萘乙酸及激动素诱导形成愈伤组织的作用及其与内源色氨酸和吲哚乙酸生物合成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切伤对于愈伤组织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切伤面积的大小与愈伤组织的增殖成正比。在绿豆子叶愈伤组织形成的初期,游离色氨酸和内源吲哚乙酸的水平均降低,而在后期,组织内部游离色氨酸和吲哚乙酸的含量都有增加。在培养基中加入外源色氨酸可以部分代替萘乙酸促进愈伤组织的形成。可以认为,外源激素诱导愈伤组织的形成是通过促进内源色氨酸和内源吲哚乙酸的生物合成而实现的。受伤对愈伤组织的形成也起了重要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84.
1979年Grove等从油菜花粉分离得到一种新的植物生长调节物质——油菜素内酯,它具有生长素、赤霉素类似活性,并与生长素有加合作用(Yopp等 1979,1981;Takeno和Pharis 1982)。诱导乙烯产生是生长素一个显著的生物效应;Yopp等(1979)和Arteca等(1983)分别报道过油菜素内脂对绿豆等生长素诱导乙烯增加的加合作用,促进乙烯前体1-氨基环丙烷基-1-羧酸的合成(Schlagnhaufer等1984)。本文主要研究了BR及其与IAA共同对ACC和乙烯生成的影响的特征及其对MACC形成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5.
盐严重抑制绿豆下胚轴的延伸生长,5mmol·L-1的外源Ca2 对盐胁迫有一定的缓解效应。  相似文献   
86.
绿豆上胚轴中油菜素甾酮的结合特性徐如涓,何宇炯,王玉琴,赵敏橘(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上海200032)关键词:油菜素甾酮,绿豆,上胚轴,结合位点近十年来的研究表明,由体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植物体内,(Wewitt等1980,横田孝雄1987)...  相似文献   
87.
-1.6MPaPEG6000处理后,绿豆种子对渗透胁迫的适应能力增强,种子电解质泄漏减少,种子可溶性蛋白含量,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苯丙氨酸解氨酶和幼苗下胚轴及根系细胞膜定性都有增加。  相似文献   
88.
以内蒙古中东部地区61份绿豆品种大明绿系选后代为研究材料,通过对农艺性状的多样性及通径分析,明确了后代品系遗传类型及高产群体性状特征。结果表明,大明绿后代品系间性状差异显著,单株荚数变异系数最大为31.61%,其次为单株粒重28.05%,遗传多样性较丰富,多样性指数为单株荚数2.02,每荚粒数2.01,百粒重1.89,单株粒重1.96。后代品系主要有6种类型,各性状对单株粒重影响大小依次为:单株荚数>每荚粒数>百粒重>节数>株高。高产类型品系主要特征指标为单株粒重超过15 g,单株荚数超过30荚,每荚粒数8~10粒,株高48~60 cm,节数9~10节,百粒重可根据不同需求制定标准。  相似文献   
89.
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经10℃低温处理2d的绿豆下胚轴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的结果表明,细胞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其中大部分细胞的损伤是可逆的而非致死性的,如内质网膜模糊和呈颗粒状;线粒体呈现不同程度的膨胀,其数量增加,且聚集分布在内质网和高尔基体附近,核糖体聚集成为多聚核糖体等。也有小部分细胞受到的伤害是致死性的,如细胞质电子密度显著升高,质体中淀粉粒过度积累,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膨胀和解体,小液泡频繁吞噬细胞质和细胞器,细胞自溶死亡等。  相似文献   
90.
绿豆主要营养品质近红外预测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近红外法预测了中国绿豆主要营养品质蛋白质、淀粉和直链淀粉含量并比较绿豆粉和籽粒两种不同样品类型的差异。102份来自绿豆核心样品为试验材料,采用近红外分析系统扫描了绿豆籽粒和粉样品。光谱数据经预处理后,构建了最小二乘回归预测和交互验证模型并获得了最优校正统计参数。绿豆粉样品最大R2值和最小SECV值蛋白质含量为0.95和0.329,淀粉含量0.90和0.576,直链淀粉含量0.89和0.307;RPD值3.08至4.61。籽粒样品最大R2值和最小SECV值蛋白质含量为0.90和0.404,淀粉含量0.88和0.643,直链淀粉含量0.85和0.426;RPD值2.51至3.23。模型的稳健性采用外部验证法进行了评价。豆粉样品的平均差异1.0%~1.8%比籽粒样品略低。结果表明绿豆粉的三种组分的近红外预测方法具有快速和简单的特点,可应用于绿豆品质的测定。籽粒样品还具有无损种子结构,保持种子活力的特点,可在育种、种质资源创新等方面应用,但其准确度还有待进一步的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