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3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热带人工橡胶林林冠截留雾水的边缘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 2 0 0 1年 1 1月~ 2 0 0 2年 1 0月的林缘和林内雾水截留及相关环境因子观测资料 ,对西双版纳热带人工橡胶林林冠截留雾水的边缘效应进行了研究。西双版纳热带人工橡胶林内的雾日数及雾日频率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 ,全年雾日数可达 1 72 d,其中雾季 (1 1~翌年 2月份 )的雾日数及雾日频率最多 (高 ) ,月均雾日数可达 2 3d(76 .7% )。由林缘至林内 ,年雾水截留量在迎风面和背风面均呈现指数形式急剧减小 ,二者均是在林缘最边行外测的林冠下 (0 m处 )达到最大 ,分别为 4 1 .1 mm和 2 4 .3mm。迎风面和背风面林缘 0 m处的雾水截留量分别是林内雾水截留量 (1 6 .2 mm )的 2 .5倍和 1 .5倍。迎风面雾水截留在林内约 2 5 m处趋于稳定 ,而背风面在林内约 1 5 m处趋于稳定。林缘处的雾水截留量与日 0 :0 0~ 1 0 :0 0平均风速呈显著的正相关(P<0 .0 1 )。风速大 ,则雾水截留的边缘效应向林内越深入 ,且空间变异性减小。相对于迎风面林缘 0 m处的雾水截留而言 ,大的风速将削弱林内和林缘雾水截留量的差别 ,从而导致更多的雾水进入森林  相似文献   
82.
ELISA测定中TMB显色体系的优化及其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间接酶联免疫测定中显色体系的各影响因素的研究,确定了酶联免疫测定的最优显色体系为二甲基亚砜(DMSO)配制四甲基联苯胺(TMB)浓度为0.3 mg/mL的溶液为A液,pH5.5,0.2 mol/L磷酸氢二钠与0.1 mol/L柠檬酸缓冲液配制过氧化脲素浓度为0.74 mg/mL的溶液为B液,两者按一定比例混合后使用。试验结果表明,此显色体系在25-40℃内进行都可得到较为准确的结果,且A、B液混合后在室温下放置4 h仍可使用。A液及B液分别在4℃放置60 d后混合使用仍不影响测定结果。  相似文献   
83.
西双版纳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与地形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是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领域。该文利用6个时期的MSS/TM/ETM影像和1:50 000DEM数据分析了1976~2007年西双版纳地区不同地形下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动态, 结果表明: 1)31年间, 该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剧烈, 有林地面积由1976年的69.0%下降到2007年的43.6%, 橡胶园面积由1976年的1.3%增加到2007年的11.8%; 2)有林地在海拔1 600 m以下不断减少, 而橡胶园的海拔分布上限则持续增加, 由1976年的1 000 m上升至2007年的1 400 m, 面积在400~1 000 m处占优。农业用地主要分布在海拔400~600 m, 在600 m之上迅速减少; 3)各坡度带上的有林地面积逐年减少, 橡胶园则逐年增加, 而灌木林与旱地则先升后降; 橡胶园、农业用地等主要分布在坡度较缓的区域, 坡度越大, 有林地越多; 1988年后, 橡胶园面积在坡度5°以下基本保持不变, 但在坡度大于5°的区域持续扩张; 4)坡向对橡胶园与农业用地等分布的影响较大, 南坡的橡胶发展最为迅速, 且有向北坡发展的趋势。有林地在北坡分布比例较大, 旱地在北坡分布比例较小。人口增加与橡胶园和茶园等经济种植园的不断扩展是导致西双版纳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直接因素。要实现西双版纳的可持续发展, 必须控制经济种植园的盲目扩张, 科学合理垦殖, 保护热带森林。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阴道B超引导下可视人工流产术的应用价值。方法:观察组725例在阴道B超引导下进行无痛人工流产术,对照组481例按传统方法行无痛人流术,分别观察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缩短(P<0.05),平均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P<0.01),并发症少。结论:阴道B型超声引导下进行人工流产术手术效果良好,与传统人工流产术比较更为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5.
本文以重组大肠杆菌E. coli BL21(DE3) p ET30α(+)-Nmnat为研究对象,考察化学通透剂处理重组菌对其催化合成NADP的影响。实验显示,在单因素筛选实验中,四种通透剂曲拉通X-100、吐温80、二甲基亚砜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对细胞进行通透化处理均可提高全细胞催化产率,且提高幅度差距并不显著。进一步采用析因设计考察四种通透剂的复合效应,除了曲拉通X-100与吐温80和曲拉通X-100与CTAB交互作用的P大于0. 05为不显著,其余所有交互作用项P值均小于0. 05,呈现显著性,且复合通透剂中,仅单一增加CTAB量,复合体系的协同作用将减少,制约作用增加,不适宜用于复合配方。最后采用中心组合设计进一步对复配效果进行优化,通过拟合得到最佳通透剂配比为曲拉通X-100(1. 64%),吐温80(2. 53%)以及二甲基亚砜(1. 06%),此时NADP预测产率达到77. 46%,与实际验证产率均值77. 05%相差甚微,说明实验优化模型具有良好预测性,优化结果与未添加通透剂相比提升近47%,表明优化复合通透剂配方更有利于提高重组菌催化合成NADP。  相似文献   
86.
利用GARP生态位模型预测日本松干蚧在中国的地理分布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采用GARP生态位模型预测分析了松属植物的重要入侵害虫日本松干蚧Matsucoccus matsumurae(Kuwana)在中国的潜在地理分布。对现有分布地点的分析表明:日本松干蚧在 我国的扩散蔓延有三个主要阶段, 即零散分布期、逐步扩散期和迅速蔓延期。全国范围内的预测显示:该虫可以在中国27个省、市、自治区生存,主要集中在东北和东部沿海地区;在全国 扩散的趋势是向内陆发展。对辽宁省和吉林省地进一步预测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准确性,其蔓 延趋势与全国的预测结果相一致;同时还确定了6个高度危险区和13个影响该虫扩散的关键区。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对剖宫产后瘢痕子宫中期妊娠(孕14~27周)引产的临床效果。方法:对97例既往有剖宫产史、要求引产的中期妊娠妇女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单独使用利凡诺的有27例,米非司酮联合利凡诺的有28例,利凡诺联合米索前列醇的有19例,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的有23例,观察采用不同引产方法的孕妇宫缩出现时间、产程、产后出血量及完全流产率的不同。结果:使用米非司酮联合利凡诺、利凡诺联合米索前列醇、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的患者较单独使用利凡诺的患者,其宫缩出现时间及产程均显著性降低,完全流产率均显著性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联合利凡诺、利凡诺联合米索前列醇、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优于单独使用利凡诺进行引产,其宫缩时间及产程均降低,完全流产率升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8.
天山林区群落结构相对简单、木本植物种类较少,但天山林区灌木群落中主要木本植物间的水分竞争模式尚不明确,水分利用动态缺乏定量分析。运用稳定同位素技术,对天山林区灌木群落4种主要灌木的茎杆水分及各潜在水源的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进行测定,运用IsoSource模型定量分析4种灌木在夏季对各潜在水源的相对利用比例,探讨天山林区灌木群落主要灌木树种水分来源差异及动态变化。结果发现:7月,当浅层土壤含水量充足时,密刺蔷薇、黑果栒子和金丝桃叶绣线菊均大幅度吸收利用浅层土壤水,相对利用比例高于89.3%,异果小檗则相反,即吸收利用各潜在水源(浅层土壤水30.7%、中层土壤水29.4%、深层土壤水25.7%、溪水14.2%,下同);8月,当浅层土壤含水量降低时,密刺蔷薇转移至60-100 cm深层土壤水和溪水,相对利用比例分别为64.8%和27%,黑果栒子和金丝桃叶绣线菊以相似比例吸收利用各潜在水源(33.8%和36.8%、30.9%和29.7%、23.5%和22.3%、11.8%和11.2%),异果小檗则表现出可能吸收利用80-100 cm以下更稳定的深层土壤水;9月,当浅层土壤含水量升高时,4种灌木均大量吸收利用浅层土壤水,相对利用比例高于72.2%。这表明,天山林区灌木群落主要树种可通过可塑性转换水分来源来应对环境水分变异,在时间和空间上有效分割灌丛水源从而减缓对水分资源的竞争压力,从而通过在水分资源利用上的生态位分化促进物种间的共存。  相似文献   
89.
本研究以重组大肠杆菌E.coli BL21(DE3)pET30α(+)-Nmnat为对象,采用析因设计考察复合通透剂对重组菌全细胞催化合成NAD的影响。结果显示,当甲苯、曲拉通X-100、二甲亚砜和吐温80作为单一通透剂作用时,其质量分数分别为1%、1.5%、2%和0.5%时更利于重组细胞催化合成NAD。进一步采用析因设计考察通透剂的复合效应,方差分析显示四种通透剂单因子及部分多元因子交互作用均对响应值具有显著影响。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结果显示不同单因子和交互因子对响应值存在一定的制约或协同作用,表明复合通透性的改变是通透剂多重作用的结果。根据模型拟合并优选出最佳的复合通透剂组合为,0.5%甲苯、2%曲拉通X-100、1.5%二甲亚砜以及0.5%吐温80,并进行实验验证,其催化生成NAD的产率与单一通透剂相比提升近44%左右,证明析因设计得到的实验模型预测性良好且预测得到的复合通透剂配方更有利于提高重组菌催化合成NAD。  相似文献   
90.
利用18S rDNA分子约1 912 bp的序列对蝽次目21个科53个种进行系统发育分析。运用MP法、ML法和NJ法分析后的结果表明:蝽次目的单系性得到很高的支持;扁蝽总科成为毛点类的姐妹群;毛点类基本确定为两大分支:一支包含蝽总科和红蝽总科;另一支主要由长蝽总科、缘蝽总科和南蝽总科组成;长蝽总科和缘蝽总科都是多系;长蝽总科中,跷蝽科和皮蝽科的关系最近,构成姐妹群,位于整个毛点类的基部;与长蝽总科中另外两个科长蝽科和地长蝽科的关系很远。说明利用18S rDNA分子对研究蝽次目的系统发育关系是适合的,能够重建蝽次目;扁蝽总科和蝽总科单系性的结果与形态学的研究以及Li et al (2005)的研究一致;但较Li et al (2005)的研究更进一步把红蝽总科从广义的缘蝽总科中分出来;并建议皮蝽科作为一个独立的总科更合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