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中国裸斑螟属分类研究(鳞翅目,螟蛾科,斑螟亚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次报道裸斑螟属Gymnancyla Zeller,1848在中国的分布,并记述裸斑螟亚属Gymnancyla(Gymnancyla)2新种:尖裸斑螟G.(G.)termacerba Li,sp.nov.和叉裸斑螟G.(G.)termifurcata Li,sp.nov.,及2个中国新纪录种:须裸斑螟G.(G.)barbatella Erschoff,1874和砾褐裸斑螟G.(G.)sfakesella Chr(e)tien,1911.提供了新种的外生殖器照片和中国已知种的检索表.  相似文献   
82.
八仙山自然保护区蝴蝶群落多样性及区系组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选取(a)小港、(b)山门→太平沟、(c)山门→栈道、(d)栈道→仙姑泉和(e)仙姑泉→明安梁5个样地,对天津八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蝴蝶群落进行了系统研究。共采集蝴蝶2218只,隶属于8科56属88种。蛱蝶科的种类数(35种)和个体数(784只)均为最多,是保护区的优势类群;喙蝶科(23只)和绢蝶科(1只)都只有1种,是保护区的稀有类群。计算并分析了5个生境中蝶类的多样性指数、物种丰富度、优势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和生境间相似性系数。结果显示:生境条件的变化对蝴蝶多样性产生了明显的影响:总体上来讲,人类活动对环境和森林植被的干扰越大,蝴蝶多样性指数就越低。其中生境d的植物群落结构最为稳定和复杂,环境质量优越,最适合蝶类生存和繁衍,因此具有最高的多样性指数、物种丰富度、物种数和个体数以及最低的优势度指数;生境a的植物群落结构单一,环境质量相对较差,蝴蝶的多样性指数、物种丰富度和均匀度指数均为最低,而优势度指数最高;生境e的多样性指数H′(FGS)低于生境d和c,这种现象符合中度干扰假说。因此对保护区提出以下建议:恢复和提高生境质量;保护濒危珍稀物种;适度合理地发展旅游资源;适度的开发和利用蝴蝶资源。对八仙山蝴蝶区系组成进行了分析,广布种、古北种和东洋种所占的比例分别为56.82%,35.23%和7.95%,可见八仙山保护区内的蝴蝶广布种占有绝对的优势,古北种明显多于东洋种。  相似文献   
83.
记述采自台湾地区短翼蚱科1新属1新种,伪大磨蚱属Pseudomacromotettix gen.nov.及台湾伪大磨蚱Pseudomacromotettix taiwanensis sp.nov.。新属近似于大磨蚱属Macromotettix Gunther及拟大磨蚱属Macromotettixoides Zheng,主要区别为缺前翅,后翅极小;前胸背板后突顶宽圆形。模式标本保存于陕西师范大学动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84.
隐斑谷蛾属Crypsithyris全世界已知38种,其中5种分布于中国。本文记述了采自湖南、贵州和江西的1新种:锯隐斑谷蛾Crypsithyris serrata Xiao et Li,sp.nov.(Figs.1~3)。新种与分布日本的Crypsithyris japonica Petersen et Gaedike和Crypsithyris saigusai Gaedike相似,主要区别如下:新种前翅暗褐色,具1大的椭圆形透明斑以及沿后缘具1赭白色纵带;抱器瓣近矩形,末端斜直;抱器背基突大,W形;阳茎约与囊形突等长,两侧具数个锯齿。后2种前翅乳白色,具1模糊的透明斑,在透明斑外侧有1暗斑;抱器瓣基半部宽于端半部,末端尖或钝圆;抱器背基突窄并相连成桥;阳茎明显长于囊形突且两侧无锯齿。模式标本保存在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85.
本文报道了中国绿小卷蛾属6种,包括2新种和1新记录种:长绿小卷蛾Eucoenogenes elongata,sp.nov.,武夷绿小卷蛾Eucoenogenes wuyiensis,sp.nov.和叉绿小卷蛾Eucoenogenes cyanopsis(Meyrick)。文中给出中国已知6个种的检索表。模式标本保存在南开大学生物系。1.长绿小卷蛾Eucoenogenes elongata,新种(图1~2)翅展13.5mm。正模:♂,云南巍山县巍宝山,海拔2200m,2001-Ⅶ-20,李后魂,玻片号ZAH03725。本种与同属其它种的区别在于:雄性爪形突下垂,抱器瓣狭长,左侧颈部具5根粗刺,右侧具四根。2.武夷绿小卷蛾Eucoenogenes wuyiensis,新种(图3~4)翅展13.0mm。正模:♂,福建武夷山仙峰岭,海拔1000m,2004-Ⅴ-26,于海丽采,玻片号ZAH04215副模:1♂,同正模。本种与其余种明显不同,区别在于:雄性爪形突细长,尾突侧生,三角形,抱器瓣颈部具一根粗刺。  相似文献   
86.
头细蛾属昆虫与叶下珠科植物互利共生体系中头细蛾复合体的区域性物种组成的具体情况是互利共生多样性研究模型选取的重要参考指标。本研究通过对全世界头细蛾属昆虫与叶下珠科植物协同进化体系中非一对一互利共生关系进行系统的整理,并对小果叶下珠Phyllanthus microcarpus、黑面神Breynia fruticosa、圆果算盘子Glochidion sphaerogynum、革叶算盘子Glochidion daltonii 4种植物相关的互利共生模式在不同分布区头细蛾物种成分以及种群动态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在广西小果叶下珠居群上共生3种头细蛾,这3种头细蛾在同年的第一个世代只出现2种,在云南和海南小果叶下珠上全年只发现2种,而在广州目前饲养的头细蛾成虫更是仅有叔头细蛾1种;革叶算盘子在云南和四川有2种共生头细蛾,而在广西和海南均仅有1种;在海南和厦门黑面神与喙果黑面神共享2种头细蛾,而在广西和广东黑面神上仅发现1种头细蛾;圆果算盘子是目前发现共生头细蛾物种最复杂的寄主植物,在海南记载有4种头细蛾,但在云南圆果算盘子上仅发现优头细蛾1种。4种寄主植物相关的互利共生体系中头细蛾物种组成在不同的分布地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区域性共生多样化,甚至在同一地区的不同世代之间也存在着头细蛾物种数量的变化,这对于深入理解具有互利共生关系的物种间协同进化多样性形成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7.
记述聪谷蛾亚科Harmacloninae 2属2种,其中聆谷蛾属Micrerethista Meyrick,1938及齿聆谷蛾M.denticulata Davis,1998为中国首次报道.文中提供了成虫及外生殖器图.  相似文献   
88.
报道7种中国卡拉草螟属Culladia昆虫,包括新种郑氏卡拉草螟Culladia zhengi sp.nov.和中国新纪录种齿线卡拉草螟C.dentilinealis Hampson,1919。文中提供了新种和新纪录种的成虫和外生殖器图,给出了中国该属已知种的名录和检索表。研究标本保存在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昆虫标本室。郑氏卡拉草螟,新种Culladia zhengi sp.nov.(图1,3,5)新种的雄性与刺突卡拉草螟Culladia hastiferalis(Walker,1865)相似,但是该种抱器背基突中部有1枚小刺,阳茎无微刺状角状器;雌性外生殖器交配囊与囊导管的界限不明显且无囊突。刺突卡拉草螟抱器背基突无小刺,阳茎末端有多枚微刺状角状器;囊导管与交配囊的界限显著,且交配囊有1枚条纹状囊突。正模♂,香港大帽山,海拔700m,2007-04-13,李后魂等采,外生殖器玻片号LWC08414。副模:7♂♂,1♀,采集信息同正模;2♀♀,香港嘉道理农场,海拔210m,2007-04-13,2009-09-20,李后魂等采;1♂,广西上思平龙山,海拔510m,2002-04-06,郝淑莲、薛怀君采;1♂,海南尖峰岭,海拔940m,2007-06-06,张志伟、李卫春采;1♂,1♀,海南五指山,海拔640~650m,2007-05-15~21,张志伟、李卫春采;1♀,海南吊罗山,海拔300m,2008-08-14,胡冰冰、张利采;1♂,云南瑞丽珍惜植物园,海拔1000m,2005-08-06,任应党采。词源:新种种名以著名昆虫学家郑哲民教授的姓氏命名。  相似文献   
89.
中国帝斑螟属分类研究(鳞翅目,螟蛾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帝斑螟属Didia Ragonot,1893在中国的分布,共记述3种:新种直突帝斑螟D.adunatarta 6sp.nov.,丘突帝斑螟D.indra Roesler&Kppers,1981和脉纹帝斑螟D.strigivenella(Hampson,1899)。提供了成虫和外生殖器特征图。  相似文献   
90.
细蛾科头细蛾属昆虫与大戟科算盘子属、叶下珠属和黑面神属植物互利共生关系的发现为研究昆虫与植物协同演化过程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模式。目前,国内对头细蛾与大戟科植物的互利共生关系了解和研究都很少。本文介绍了头细蛾的分类、生物学和形态适应;大戟科相关5属植物(算盘子属、叶下珠属、黑面神属、白饭树属和守宫木属)的生物地理学,开花生物学,花的结构与传粉系统的关系;寄主植物与传粉者的对应关系;互利共生关系的维持机制等。研究表明中国有丰富的头细蛾与大戟科植物资源,开展其互利共生关系的研究有重要科学意义。很多新的、复杂的头细蛾与大戟科植物的生态关系和大量的头细蛾种类有待我们去发现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