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7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1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81.
马铃薯块茎蛾生物学、生态学与综合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闫俊杰  张梦迪  高玉林 《昆虫学报》2019,62(12):1469-1482
马铃薯块茎蛾又称烟草潜叶蛾Phthorimaea operculella,起源于中美洲和南美洲北部地区,现已分布在亚洲、欧洲、北美洲、非洲等100多个国家,是茄科作物的世界性农业害虫,尤其对马铃薯有毁灭性的危害。目前,该虫在我国南方马铃薯产区普遍发生,尤其是在云南、四川、贵州等地区该害虫发生极为严重,且随着气候的变化该虫可能会扩散到其他马铃薯生产区。马铃薯块茎蛾主要进行两性生殖,少数孤雌生殖,其幼虫钻蛀叶片和薯块危害。初孵幼虫无性二态性,4龄幼虫、蛹和成虫均可依据外形特征进行雌雄区分。马铃薯块茎蛾发生世代数取决于当地的农业气候条件,年发生2~12代。马铃薯块茎蛾对温度有广泛的适应性,且在干燥炎热的年份该虫容易大爆发。马铃薯块茎蛾早期防控主要集中在种植抗性品种、深种、灌溉等农业防治措施上,但化学防治依然是马铃薯生产过程中防治马铃薯块茎蛾的主要方式,由于化学农药的广泛使用,该虫对有机磷类、拟除虫菊酯类等杀虫剂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为了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延缓抗药性的发展,发现并筛选到多种对马铃薯块茎蛾具有防治作用的天敌昆虫和昆虫病原微生物。以(E4,Z7) 十三碳二烯基乙酸酯和(E4,Z7,Z10) 十三碳三烯基乙酸酯为主要成分的马铃薯块茎蛾性信息素在马铃薯块茎蛾监测和防治中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桉树、皱叶薄荷等植物源化合物能够抑制马铃薯块茎蛾产卵;转基因抗虫马铃薯、遗传不育技术等绿色防控技术也成为了防控马铃薯块茎蛾的新方法。以往的研究发现使用单一生物防治手段很难达到理想的防控效果,集成与生物防控技术相容的化学物质、自然天敌和病原微生物等技术是有效控制马铃薯块茎蛾种群的重要趋势。本文系统综述了国内外马铃薯块茎蛾发生为害规律及综合防控技术研究进展,以期为马铃薯块茎蛾的持续治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2.
目的:比较Centerpiece微型钛板固定与传统丝线悬吊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于2015年2月~2017年9月期间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拟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169例,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悬吊组(n=87,给予传统丝线悬吊治疗)和钛板组(n=82,给予Centerpiece微型钛板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颈椎疼痛时间、术后再关门发生率、轴性症状评分、日本骨科协会量表(JOA)评分、颈椎活动度、颈椎管矢状径、颈椎管横截面积、颈椎曲度、开门角度。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钛板组术后颈椎疼痛时间明显短于悬吊组,术后再关门发生率低于悬吊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2个月、末次随访JOA评分均高于术前,且钛板组高于悬吊组(P0.05),两组患者末次随访轴性症状评分高于术后2个月,且钛板组术后2个月、末次随访轴性症状评分均高于悬吊组(P0.05)。与悬吊组相比,钛板组术后2个月、末次随访颈椎活动度、颈椎管矢状径升高(P0.05);而钛板组术后2个月颈椎管横截面积小于悬吊组,末次随访颈椎管横截面积大于悬吊组(P0.05)。悬吊组末次随访颈椎曲度小于术前、术后2个月(P0.05),钛板组手术前后颈椎曲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钛板组术后2个月、末次随访颈椎曲度、开门角度均大于悬吊组(P0.05)。结论: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应用Centerpiece微型钛板固定比传统丝线悬吊治疗的临床效果更好,可有效维持患者颈椎功能及活动度,并能改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83.
郭馨  黄成  林晓晴  郑欣怡  刘强  黄凌风 《生态学报》2022,42(6):2442-2460
海洋微型鞭毛虫是海洋原生生物中一类高度异质化的类群,物种多样性高,具有多种营养方式,在全球海洋生态系统中占据广阔的生态位,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然而关于其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认识十分有限,特别是有关环境因子与其生物地理分布关系的研究更为罕见。为了探究微型鞭毛虫群落多样性、群落结构以及影响其生物地理分布格局的环境因素,将高通量测序技术与传统的显微镜观测方法相结合,全面调查了中国东海春季和秋季微型鞭毛虫的群落特征,并深入探讨了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东海微型鞭毛虫的丰度平均为2.27×10~3个/mL,表现为近岸处较高、随离岸距离的增加而下降的趋势;Shannon多样性指数呈现表层低于底层、近岸区低于陆架区的特征,反映了生物群落的稳定程度以及对环境条件的适应程度;不同类群的鞭毛虫具有各自独特的营养模式和相对固定的粒级,表现出对温度、盐度、溶解氧等环境因素的不同响应,从而使群落的物种组成和分布模式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和生境差异。研究结果可为深入认识东海海洋微型鞭毛虫的群落结构、分布格局以及环境影响因素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4.
油莎豆(Cyperus esculentus L.)起源于地中海北非地区,是一种在块茎器官中储藏油脂的特殊油料作物。为了在我国推广油莎豆的种植,急需对我国油莎豆品系的基本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我们收集了国内油莎豆主要种植地的种质资源(品系),经过大田种植后,比较分析了品系间块茎和植株部分性状及其相关性。根据块茎的大小和形态,将这些栽培油莎豆品系归为3个基本类型,即长粒型、大粒型和圆粒型。在大田种植条件下,油莎豆各品系都极少开花,品系之间块茎芽点数和茎环数无显著性差异。但是这3个类型油莎豆在块茎含油量、叶片和植株形态、分蘖特性等方面具有很大差异。叶片长宽比与块茎高宽比显著正相关,但叶片形态与块茎含油量的相关性不显著。该研究结果可为油莎豆的大田种植和品种选育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85.
名刊封面     
《生命世界》2005,(9):7-7
《自然》2005.8.18"国际空间站"面临的未知数"国际空间站"的首要任务是实施布什总统的"太空探测设想",即在2020年之前执行载人登月任务,接着执行载人火星探测任务。"国际空间站"是进行太空飞行所需要的很多研究工作(如关于骨头退化和辐射危险等研完工作)的理想场所。  相似文献   
86.
目的:探讨可吸收棒与微型钛板在桡骨小头骨折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的研究。方法:回顾性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于医院骨科诊治的桡骨小头骨折患者58例,根据不同的治疗方式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28例患者采用微型钛板治疗;研究组30例患者采取可吸收棒治疗,患者术后均以石膏固定4周后,采用X射线复查恢复情况,统计两组患者的骨性愈合时间、肘关节HH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两组患者在2年内骨折均愈合,研究组患者的骨性愈合时间(13.86±2.05)周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的骨性愈合时间(15.54±2.71)周(P0.05);(2)治疗后4周,研究组患者的肘关节HHS评分为(95.32±4.14)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2.48±5.27)分(P均0.05);(3)研究组患者中仅有1例发生骨延迟愈合,对照组患者中2例肘关节活动范围缺失、2例骨折位移、1例肘关节骨关节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33%和17.85%存在显著差异(P均0.05)。结论:桡骨小头骨折患者肘关节损伤严重,采用可吸收棒治疗能取得与微型钛板相似的治疗效果,并且患者的骨性愈合时间短、肘关节功能恢复较快,同时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7.
由于生源质量和学习目标的多元化,以教师为主导、验证性实验为主要内容的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为此我们以微型科研项目为载体,在提供一定数字资源的基础上,采用加强线上自学、课内和课外实验相结合的手段进行微生物学实验技能和科研素质的训练,结果显示该模式有效地提高了实验教学的效果、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88.
流式细胞仪在微型浮游植物生态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微型浮游植物是水域生态系统中的初级生产者 ,是海洋生态系统存在的基础。习惯上浮游植物根据其粒径大小有分为小型浮游植物 (micro - phytoplankton ,>2 0um) ,微型浮游植物 (nano - phytoplank ton ,<2 0um ,>2um )和超微型浮游植物( pico - phytoplankton ,<2um )三类[13 ] 。本文将后两类统称为微型浮游植物。在早期的多数研究中 ,检测技术和方法落后 :譬如测定水域中的生物量和叶绿素a含量常用的拖网方法 ,几乎丢失了所有的微型浮游植物 ;即使是实验室内常用 0 .45um…  相似文献   
89.
海洋微型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和初级生产力的摄食压力   总被引:20,自引:5,他引:15  
张武昌  王荣 《生态学报》2001,21(8):1360-1368
综述了国际上研究微型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和初级生产力摄食的方法,并重点介绍了稀释法的理论和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各种方法的微型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和初级生产力摄食压力的估计表明,微型浮游动物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扮演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