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7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云南省纳帕海自然保护区越冬黑颈鹤的集群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2004年10月-2005年5月,在云南纳帕海自然保护区采用定点扫描法对越冬黑颈鹤(Grus nigricollis)的集群类犁和集群大小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黑颈鹤夜间集群夜栖,形成较大的夜栖群,平均群体大小为67.9只(16-157,n=17):按照有无灰鹤加入,又将其分为同种集群和混种集群两种类型,其中同种集群的黑颈鹤数量占整个越冬种群的65.3%.在白昼,黑颈鹤以家庭鹤、集群鹤及特殊群体3种类型活动,家庭鹤和集群鹤的平均大小分别为2.7只(2-4,n=145)和16.1只(3-65,n=1017).黑颈鹤的集群大小并不稳定,在日内和月份间均有明显变化(P=0.000<0.05).存越冬期,最大集群形成于12月,其次为11月和1月;在日内,早上8时集群最大,随后减小并保持相对稳定,18时黑颈鹤开始向夜栖地靠拢,使得集群再次开始增大.随后观察中还发现,黑颈鹤的家庭解体过程开始于3月底,当幼鹤被成鹤驱逐离群后,逐渐加入集群鹤活动,从而使得家庭鹤和集群鹤的大小和组成发生改变.黑颈鹤的集群大小和组成受自身状况、种内关系、天气、食物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随时间和季节变动而发生变化,是对自身、种群和环境条件变化的综合反映.  相似文献   
82.
孙晶  王庆成  徐静  刘强 《植物研究》2009,29(4):424-427
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研究NaHCO3不同浓度和不同胁迫时间对朝鲜接骨木(Sambucus coreana(Nakai)Kom.et Alis.)叶片的膜脂过氧化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盐浓度的增加和胁迫时间的延长,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明显升高,可溶性蛋白含量整体均呈上升趋势;随盐浓度的增加,脯氨酸含量上升趋势明显,可溶性糖含量也呈上升趋势。研究结果显示,朝鲜接骨木在低浓度(1 g·kg-1)盐胁迫下相关生理指标相对稳定,且随胁迫时间延长变化相对较小,可在轻度盐碱化地区应用。  相似文献   
83.
张丽香  刘强 《动物学杂志》2004,39(2):14-18,F004
首次报道了火红拟孔蜂除雌性成虫以外的各虫态形态特征、生活史、生殖发育及性行为等生物学特性。该蜂在西鄂尔多斯地区一年发生一代。越冬幼虫翌年4月中旬开始化蛹;预蛹约d左右;蛹期约15d。成虫5月上旬陆续羽化出茧;雄蜂早于雌蜂数日出现,雄蜂交尾后不久死去,寿命约为10d左右。雌蜂寿命约30d。卵期约3d左右。老熟幼虫多数在6月中下旬结茧后进入滞育状态,幼虫期长达300d左右。滞育幼虫通过人工控制温度可提前打破滞育或推迟其羽化的时间。  相似文献   
84.
采用连续提取法研究了猪粪好氧堆肥处理中重金属浓度和形态的变化以及添加不同比例的重金属钝化剂对其浓度和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堆肥处理后,猪粪中重金属As、Cu和Zn的总浓度均有所增加.从重金属结合形态的变化来看,可交换态As和Zn含量降低,残渣态As和Zn含量升高,表明As和Zn存在着向有效性相对较低的形态转化的趋势;重金属Cu则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即可交换态与残渣态Cu含量下降,而碳酸盐结合态、铁锰结合态及有机结合态Cu含量有所增加,在今后的堆肥利用中应注意其可能带来的环境风险;3种重金属钝化剂及不同添加比例的处理中,5.0%的海泡石和2.5%的膨润土分别对重金属As、Zn表现出较好的钝化效果,堆肥后残渣态As和Zn的增幅分别达到79.8%和158.6%,均高于不加钝化剂处理.与对照相比,堆肥后7.5%的海泡石对残渣态Cu的降低幅度最小,为39.3%.猪粪堆肥中添加适量的重金属钝化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重金属的有效性以及猪粪堆肥利用中重金属污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85.
报道了中国兰科毛兰属一记录种——孟连毛兰,本种主要特点是花序短且一般具2朵花,花梗基部具较大的花苞片,唇瓣上有2条形状各异、增厚的附属物。但其茎长达30 cm,花梗和子房、花萼背面光滑无柔毛,唇瓣侧裂片大于中裂片等特征可与棒茎毛兰明显区别开。  相似文献   
86.
视觉记忆系统主要由视觉长时记忆与视觉工作记忆组成,是人类信息存储的重要方式。自从Baddeley提出工作记忆的多成分模型以来,视觉工作记忆独立于长时记忆系统的观点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然而,新的理论证据则支持两者之间具有紧密联系。基于所存储的信息具有不同表征状态的三嵌套成分模型,就把长时记忆与工作记忆纳入到一个统一的记忆系统中。一方面,视觉长时记忆能够利用其持久存储的性质来支持工作记忆的运作;另一方面,来自神经影像的证据也表明两者涉及共同的神经机制,并且整个视觉记忆系统呈现出从初级感觉皮层向前额叶皮层逐步递进的加工方式。同时,本文也为二者关系的未来研究提供展望。  相似文献   
87.
目的构建不同程度恐惧应激大鼠模型,探究恐惧应激对LE大鼠视觉认知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足底电击作为应激刺激,设计认知抉择实验,采集杏仁核脑区神经响应信号进行功能网络分析,评价大鼠视觉认知效果。首先,将实验大鼠分成强(S+)、弱(S)恐惧应激组与对照组(N),分别设定不同强度的足底电击刺激;然后对其进行单一图形"△"的视觉认知强化训练;最后,采用双图("△"和"十"图形)进行视觉抉择测试实验。另外结合复杂网络理论,构建恐惧应激大鼠杏仁核神经核团的视觉认知功能网络,通过平均路径长度和聚类系数表征脑功能网路的信息传递效率。结果完成视觉认知强化训练所需时间,S+组显著高于S、N组,强化训练前期S组显著高于N组,后期两组无显著性差异;认知抉择实验中,S组与N组均形成视觉认知联结,而S+组未形成视觉认知联结;脑功能网络分析中,S组与N组杏仁核神经元之间形成有效的视觉信息传递,而S+组未形成。结论恐惧应激对视觉认知造成消极影响,且随着恐惧程度的增强认知效果显著变差。  相似文献   
88.
杨俊杰  杨旭  雷宇  刘强 《生态学报》2019,39(14):5371-5377
动物对夜栖地选择的灵活程度是其分布和扩散的重要因素之一。钳嘴鹳(Anastomus oscitans)为中国新分布种,要了解其扩散趋势,掌握其夜栖地需求至关重要。2015年11月至2018年7月在云南蒙自坝区,使用卫星跟踪技术对6只钳嘴鹳进行了夜栖地利用和夜栖树选择研究,结果表明:(1)钳嘴鹳可以在多种生境中夜栖,包括林地、沼泽、岛屿等。从群体水平上分析,钳嘴鹳主要夜栖于沼泽中,利用率为(51.19±12.34)%,其次为林地(31.55±11.34)%和岛屿(17.26±5.70)%;从个体水平上来看,不同钳嘴鹳的夜栖地利用方式差异较大,其中4只主要利用沼泽,而另外2只主要利用林地;(2)随机森林分析表明:影响钳嘴鹳夜栖树选择的首要因子为距觅食地距离,其次为树高、地径和最低枝高度,而人为干扰因子的影响较弱。综合来看,钳嘴鹳对夜栖地类型以及夜栖树均表现出了极强的适应性和可塑性,这可能是其能够快速扩散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也表明夜栖树并不能成为一个有力的限制因子,钳嘴鹳有可能继续向国内的南方湿地区扩散。  相似文献   
89.
目的:观察盆底肌肉康复训练联合盆底重建术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的疗效及对炎症反应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1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PFD患者200例,按乱数表法分为对照组(100例)和研究组(10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盆底重建术治疗,研究组患者接受盆底肌肉康复训练联合盆底重建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的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两组相关量表评分、炎症反应及应激反应指标。结果:研究组治疗后盆底功能影响问卷简表(PFIQ-7)、盆底不适调查表简表(PFDI-20)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盆底Ⅰ类肌纤维肌电压、盆底Ⅱ类肌纤维肌电压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前列腺素E2(PGE2)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盆底肌肉康复训练联合盆底重建术治疗PFD,可促进盆底功能恢复,减轻机体炎症反应及应激反应,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90.
郭馨  黄成  林晓晴  郑欣怡  刘强  黄凌风 《生态学报》2022,42(6):2442-2460
海洋微型鞭毛虫是海洋原生生物中一类高度异质化的类群,物种多样性高,具有多种营养方式,在全球海洋生态系统中占据广阔的生态位,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然而关于其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认识十分有限,特别是有关环境因子与其生物地理分布关系的研究更为罕见。为了探究微型鞭毛虫群落多样性、群落结构以及影响其生物地理分布格局的环境因素,将高通量测序技术与传统的显微镜观测方法相结合,全面调查了中国东海春季和秋季微型鞭毛虫的群落特征,并深入探讨了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东海微型鞭毛虫的丰度平均为2.27×10~3个/mL,表现为近岸处较高、随离岸距离的增加而下降的趋势;Shannon多样性指数呈现表层低于底层、近岸区低于陆架区的特征,反映了生物群落的稳定程度以及对环境条件的适应程度;不同类群的鞭毛虫具有各自独特的营养模式和相对固定的粒级,表现出对温度、盐度、溶解氧等环境因素的不同响应,从而使群落的物种组成和分布模式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和生境差异。研究结果可为深入认识东海海洋微型鞭毛虫的群落结构、分布格局以及环境影响因素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