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应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及细胞色素b(Cytb)基因序列,分析了长江口及其南部邻近地区大弹涂鱼(Boleophthalmus pecinirostris)群体遗传结构及种群历史,结果显示这一区域大弹涂鱼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很高。(1)RAPD分析结果:从100个10碱基随机引物中筛选出30个多态性引物,对长江口九段沙湿地、浙江舟山定海、福建霞浦群体各20个体进行RAPD分析,3个群体分别获得236、270、274条带,共301个有效位点。3群体多态位点比例(P)、Nei基因多样性指数(H)、Shannon多样性指数(I)分别在93.02%—96.35%、0.3890—0.4219、0.5618—0.6044。分子方差分析(AMOVA)表明,大弹涂鱼群体间存在显著的遗传分化(Fst= 0.03004-0.03254,P<0.05),但仅3.2%的遗传变异来自群体间。(2)Cytb基因序列分析结果:从采自九段沙、定海、霞浦及浙江慈溪的42尾大弹涂鱼样本中,共获得33个Cytb基因单倍型(序列长1 141 bp)。4群体的平均单倍型多样性(h)、核甘酸多样性(π)分别为0.9814、0.0048。4群体间的遗传分化指数Fst为0.00043—0.07814,仅1.93%的变异来自群体间(AMOVA分析),而基因交流值却达14.50—30.79,群体间K2-P遗传距离为0.0040—0.0056,从而显示大弹涂鱼群体间没有发生明显的地理分化。以Cyt b基因序列构建的NJ树揭示4个群体的个体组成2个谱系,但这2个谱系与地理分布并不相关。中性检验、错配分析和网络亲缘关系分析皆表明大弹涂鱼群体有过种群扩张,扩张时间约在更新世末期的0.057—0.023百万年前。  相似文献   
72.
记述了采自闽南-台湾浅滩渔场的鲷科鱼类1新种,单长棘犁齿鲷Evynnis mononematos sp.nov..新种的犁骨有数颗圆锥状小齿,为犁齿鲷属所特有的特征.其背鳍仅第3鳍棘末端呈显著的丝状延长这一特征可与本属已知种E.cardinalis和E.tumifrons相区别.  相似文献   
73.
旨在阐明MAPK的激活在斑马鱼(Danio rerio)卵母细胞第一次减数分裂恢复中的作用。用17α,20β双羟孕酮(17α,20β-DHP)单独作用及17α,20β-DHP与U0126(MAPK上游信号MEK阻断剂)共同作用两种方法,分别培养斑马鱼卵母细胞。采集不同培养时间的卵母细胞,经裂解变性后利用SDS-PAGE电泳和Western Blot蛋白质免疫印迹技术,检测MAPK磷酸化变化,并且观察生发泡破裂(GVBD)发生情况。结果表明,斑马鱼卵母细胞在17α,20β-DHP诱发下6h基本发生GVBD,MAPK活性在2h明显升高,一直到6h都保持在较高水平。而加入U0126后,斑马鱼卵母细胞MAPK活性受到明显抑制,同一时间GVBD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斑马鱼卵母细胞。以上结果表明,MAPK参与调节斑马鱼卵母细胞第一次减数分裂的恢复,是斑马鱼卵母细胞GVBD正常发生所必需的。  相似文献   
74.
为了探究黑色素合成相关基因酪氨酸酶(Tyrosinase,tyr)和溶质载体24家族成员5(Solute carrier family 24,member 5,slc24a5)在西里伯斯青鳉(Oryzias celebensis)中的表达特征,研究采用RACEs(Rapid Amplication of cDNA En...  相似文献   
75.
为鉴定鱼类肌肉组织特异性顺式调控元件,通过分析斑马鱼多个组织的转录组数据,筛选出肌肉高表达基因及低表达基因.通过MEME对肌肉高表达基因和低表达基因非编码区序列特征进行分析,在5个肌肉高表达基因的转录起始位点上游发现了序列保守的DNA区域,包含6个排列顺序一致的DNA基序.将其中一段目标片段插入具有Tol2转座子元件的...  相似文献   
76.
溯河洄游的长江刀鲚种群的年龄结构及其生长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溯江产卵洄游中的刀鲚(Coilia nasus)是目前长江最名贵的水产品之一。本文分析了2009年4~5月采自长江九段沙、靖江和芜湖3个江段的299尾洄游型刀鲚样本。结果显示,3个种群的体长为15.8~32.8 cm,平均(23.3±3.5)cm,18.0~24.0 cm体长组占总数的52.51%。体重为11.83~143.80g,平均(48.19±24.89)g,10.00~50.00 g体重组占总数的59.53%。芜湖种群的体长和体重均显著小于九段沙和靖江种群(ANOVA,P=0.000<0.01)。299尾个体包括1~4龄4个年龄组,其中51.28%的九段沙个体和53.97%的靖江个体均为3龄;而多达85.26%的芜湖个体则为2龄。不论体长、体重还是年龄结构,已较20世纪70年代同江段渔获物有明显下降。结果还显示,九段沙、靖江和芜湖种群的性比分别为1∶1.28、1∶1.46和1∶1.97,显示出沿长江往上性比逐渐增加的现象。3个种群的平均丰满度为0.35±0.05,但即使是在同龄组,靖江种群的丰满度也显著高于芜湖和九段沙种群,这可作为刀鲚在这一江段最名贵高价的一种解释。  相似文献   
77.
世界范围内“四大家鱼”入侵现状及其适应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产中国的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Aristichthys nobilis)、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和青鱼(Mylopharyngodon piceus),即"四大家鱼",已分别被引入到世界上很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其中将近一半的地区成功入侵,远高于一般入侵生物的建群概率。这与其自身的高繁殖力、宽广的生理耐受性和食性,以及遗传结构多样性等特征有关,还与新栖息地环境因素密切相关。四大家鱼野外繁殖所需的具有一定流量、流速、足够长且通畅的河道,是其成功入侵的必备环境因素;气候因素也影响四大家鱼成功入侵的概率。此外,入侵地的饵料丰度以及与其他入侵生物的协同作用,也能促进四大家鱼在引入地建群之后的入侵速度和程度。  相似文献   
78.
松江鲈鱼皮肤的显微和亚显微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松江鲈鱼(Trachidermus fasciatus)成体皮肤的显微和亚显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松江鲈鱼体表不同部位皮肤的厚薄不一,但基本结构相似。皮肤由表皮和真皮层构成。松江鲈鱼的皮肤裸露无鳞,表皮层较薄,由约4~8层细胞构成,主要由复层上皮细胞和黏液细胞及基底细胞组成。表层细胞呈扁平、多边形,细胞之间主要靠桥粒紧密连接,连接处形成增厚的边缘嵴状突起。表皮细胞游离面向内凹陷,表面形成指纹状微嵴。黏液细胞呈圆形或卵圆形,散布在上皮细胞之间。黏液细胞内的黏原颗粒具有椭圆颗粒状、均匀致密的块状和疏松丝状3种不同形态。真皮通过基膜与表皮相连,由稀疏层和致密层构成。真皮结缔组织在腹部较厚而在其他部位较薄。表皮与真皮连接处有色素层,头部、背部、尾柄和体侧皮肤色素细胞分布多,色素层明显,而腹部和颏部皮肤缺少色素。松江鲈鱼黄河群体真皮层中有角质棘状突起,而滦河群体则无。头部、体侧和尾柄处皮肤上还分布有侧线孔和表面神经丘等感觉器官。  相似文献   
79.
松江鲈鱼野生群体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和SCAR标记的转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Zeng Z  Liu ZZ  Pan LD  Tang WQ  Wang Q  Geng YH 《动物学研究》2012,33(2):203-210
首先,从294条10个碱基随机引物中,筛选出32条多态性引物,对富春江、黄河、滦河和鸭绿江等4个松江鲈鱼(Trachidermusfasciatus)野生群体共120尾个体进行RAPD分析。结果表明,松江鲈鱼野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较丰富,其主要表现在:①在扩增得到的591个位点中,有515个(87.14%)位点呈现多态性,群体间多态位点比率(P)的大小顺序为:富春江群体89.17%>黄河群体87.99%>鸭绿江群体86.63%>滦河群体83.25%。②松江鲈鱼群体间的Shannon信息指数(IT)和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HT)分别在0.3393~0.3566和0.2157~0.2279间,滦河群体的值较其他3群体稍低;若作为一个整体,则总的Shannon信息指数(IT)和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HT)分别为0.3710±0.2153和0.2336±0.1643。③虽然群体间基因流值(Nm)在5.76103~19.84497间,显示各地理群体间存在程度不同的基因交流,但分子方差分析(AMOVA)结果却表明,各群体间存在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的遗传分化。④聚类分析表明,鸭绿江群体首先与黄河群体聚为一支,再与富春江群体相聚,最后与单独一支的滦河群体聚类,表明鸭绿江、黄河、富春江等3群体间的遗传距离与彼此间的地理距离远近密切相关,而滦河群体与它们的遗传距离较远。其次,从获得的S1225525bp、S1225605bp、S1225841bp、S1345695bp、S1345825bp等5个特异RAPD条带中,成功地由S1225605bp、S1225841bp条带分别转化出SCAR01560bp、SCAR02443bp的SCAR标记。这两个标记的出现频率,在鸭绿江群体最高(96.67%和93.33%)、富春江群体其次(83.33%和90%)、黄河群体再其次(56.67%和66.67%)、滦河群体最低(13.33%和20%)。因此,SCAR01560bp、SCAR02443bp可作为鉴别松江鲈鱼滦河群体与其他3群体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80.
鱼类对海洋升温与酸化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工业革命以来,空气中人为排放CO2量增加,引起温室效应,导致地球表面温度升高和海水升温;同时,由于海-气界面气体交换,大气中CO2部分溶解于海洋,引起海洋酸化。海洋升温加快鱼体内生化反应和代谢速率,并通过影响生长、觅食和繁殖等生命过程中能量供给,间接影响到鱼类种群分布、群落结构及生态系统的功能。而海水酸化会干扰海洋鱼类仔稚鱼的感觉和行为,增加其被捕食率,并削弱其野外生存能力,可能威胁自然种群补给量。综述了海洋升温、海洋酸化及其两者共同作用对海洋鱼类的影响,为预测鱼类响应全球海洋环境变化的响应趋势提供相关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