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6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44篇
  2023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7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3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3篇
  1964年   4篇
  1963年   5篇
  1961年   2篇
  1960年   4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构建鼠肝炎冠状病毒(MHV)非结构蛋白1(NSP1)及其突变体(NSP1 mu)的原核重组表达质粒,在大肠杆菌中分别融合表达重组NSP1及NSP1 mu。方法:以现有质粒载体为模板,扩增编码NSP1及NSP1 mu的基因片段,并克隆至pMD18-T克隆载体;菌落PCR鉴定阳性克隆并测序分析;将阳性克隆的目的片段亚克隆至表达载体pET-28a,并转化大肠杆菌TOP10感受态细胞,PCR和双酶切鉴定转化菌落;将阳性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并加入IPTG诱导表达,SDS-PAGE和免疫印迹分析目的蛋白的表达。结果:PCR扩增得到表达NSP1及NSP1 mu的特异片段,并克隆到pMD18-T载体,测序结果正确无误;构建了NSP1和NSP1 mu的重组表达质粒,并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分别融合表达了重组NSP1及NSP1 mu,表达的目的蛋白均能与His单克隆抗体特异结合;用Ni-NTA琼脂糖试剂盒纯化重组蛋白,获得可溶性的NSP1及NSP1 mu,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27×103和28×103。结论:在大肠杆菌中分别表达并纯化获得了大量可溶性重组NSP1及NSP1 mu。  相似文献   
72.
黄芩的结构与黄芩苷含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解剖学、组织化学定位和植物化学技术,研究了一、二年生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营养器官的结构特征与黄芩苷积累的关系。结果表明:黄芩各营养器官的结构类似于一般草本双子叶植物,黄芩苷主要分布在各器官的薄壁组织细胞内,其中以维管组织的薄壁细胞为多。器官间含量的不同表现为根〉叶〉茎,这与其结构特征相对应,根中维管组织所占比例最大,其中薄壁组织细胞又占主要部分,故根中黄芩苷含量最高。说明根部是黄芩苷的主要贮存部位,符合黄芩以根入药的传统。不同生长期黄芩苷含量测定结果表明,两年生营养生长前期春季根内含量最高,所以春季采挖为好。  相似文献   
73.
目的研究大豆异黄酮(SI)对小鼠淋巴细胞的辐射防护作用。方法24只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辐射对照组和辐射补充0.5%SI组,喂养2周后,4.0Gy照射。照射后24 h处死小鼠,取血、胸腺和脾脏分离淋巴细胞,进行血淋巴细胞计数、观察DNA损伤情况;培养胸腺和脾脏淋巴细胞,检测3H-dT掺入量,观察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计算淋巴细胞的增殖指数。结果辐射使小鼠胸腺和脾脏淋巴细胞数明显减少、胸腺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和脾脏淋巴细胞转化指数降低、血淋巴细胞DNA损伤增加,这些变化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补充SI可降低胸腺和脾脏淋巴细胞数的减少幅度,降低胸腺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和脾脏淋巴细胞转化指数下降幅度,减少辐射对血淋巴细胞DNA损伤程度,其中SI对胸腺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和对血淋巴细胞DNA损伤程度的防护作用与辐射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大豆异黄酮可对小鼠的血、胸腺和脾脏淋巴细胞有一定的辐射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74.
黄芩的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药用黄芩为唇形科(Labiatae)黄芩属(Scutellaria)多年生草本植物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Georgi)的干燥根,是我国大宗中药材之一,药用历史悠久。我们对其原植物黄芩的种质资源、形态结构、生长发育、繁殖方式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及黄芩药材的解剖学研究和显微鉴定等进行了系统考察和总结,可为深入进行原植物黄芩的生物学研究及药用黄芩的真伪鉴别和提高药用部分的质量和产量提供依据和资料。  相似文献   
75.
家禽的性别鉴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现代家禽生产,祖代鸡通过翻肛鉴定性别,父母代鸡以羽速(快慢羽)判定公母,而商品代鸡则以羽色自别雌雄.常规性别鉴定方法耗资费力, 且慢羽基因(K)与内源病毒基因(ev-21)紧密连锁,导致慢羽鸡群免疫反应降低,成活率和产蛋性能下降.以鉴定W染色体上性连锁DNA序列或基因为基础,从分子水平上鉴定家禽性别的研究有望填补家禽性别鉴定空白.  相似文献   
76.
几丁质的去乙酰化修饰与昆虫的发育变态密切相关,几丁质去乙酰化酶(chitin deacetylase,CDA)是这个过程中的关键酶。家蚕(Bombyxmori)是鳞翅目昆虫的代表性昆虫,目前对家蚕CDAs的研究较少。为了更好地揭示BmCDAs对家蚕变态发育的作用,本研究采用生物信息学分析、蛋白表达纯化以及免疫荧光定位等方法对表皮中高量表达的BmCDA2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BmCDA2有两种mRNA拼接形式BmCDA2a和BmCDA2b,分别在幼虫眠期和化蛹期表皮高量表达,两个基因均有几丁质去乙酰化酶催化结构域(catalyticdomain)、几丁质结合结构域(chitinbinding domain)和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结构域(low 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 domain);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该蛋白在表皮存在,荧光免疫定位发现BmCDA2蛋白随着幼虫新表皮的生成而逐渐增多,推测BmCDA2可能参与了幼虫新表皮的形成。该结果丰富了家蚕CDAs的生物学功能信息,也为其他昆虫CDA的研究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77.
日本菟丝子(Cuscuta japonica)吸取不同寄主植物的营养,经过营养代谢其机体内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活性或酶带数发生变化,从而改变了它对胶孢炭疽菌菟丝子专化型[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Penz.)Sacc.f.sp.Cuscutael]同一菌株的抗性,以此为依据,采用寄生在不同植物上的日本菟丝子做为鉴定寄主,可以鉴别出胶孢炭疽菌菟丝子专化型中不同菌株的致病力差异。 初步认为:龙眼、桂花、柚子和冬青上的紫色菟丝子及泡桐、桂花和冬青上的黄色菟丝子可以作为鉴定寄主。  相似文献   
78.
东北雷公藤三萜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东北雷公藤(Tripterygium regeli)根的乙醇提取物分得10种三萜化合物,经波谱分析和化学转化,鉴定为雷公藤内酯甲(wilforlide A 1)、雷公藤内酯乙(wilfo rlide B 2)、黑蔓内酯(regelide 3)、3β-羟基-11,13(18)-齐墩果二烯(3β-hydroxy-olean-11,13(18)-diene4)、orthosphenic acid(5)、salaspermic acid(6)、3-epikatonic acid(7)、maytenfolic acid(8)、3β-acecyl-oleanolic acid(9)和南蛇藤素(celastrol 10)。化合物3—10首次从该植物分得,3是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79.
南方大口鲶(SilurussaldatovtmeridtonalisChen)又名河鲶,在嘉凌江中其最大个体可达30公斤,一般个体2—3公斤。年产量高,与土鲶计算在一起,占全江鱼产量的12.7%,其中河鲶约占8%左右。广元清水河下段,是一个捕捞河鲶的据点,其捕捞量占全部渔获物的10.9%。由于滚钩渔具的使用影响了河鲶的增殖。为此,我们对河鲶的生物学进行了调查研究,为今后改善渔具,稳定产量提供参考。计收集了标本341尾。河鲶有生长快、个体大、肉味肥美的特点,与土鲶一样被列为甲级鱼。在嘉陵江干流及其一级支流中都有河鲶。山溪、渠溪的上段不见此鱼,这与土鲶不同。一、…  相似文献   
80.
辽西北票义县组是含著名的热河生物群的地层单元。近年发现鸟类化石的丰富程度已登上世界之最。其它门类的动物化石如昆虫类、鱼类、两栖类、爬行类也大量发现。植物化石方面近年也不断有新的报导。在已报导的被子植物化石中 ,对有的种类的隶属关系虽然尚有不同看法 ,但是大家对化石生态都有一个新奇的共识。因而不仅古生物学家、地层学家等自然科学家格外关注 ,就连收藏家和社会各阶层对热河生物群所产化石的兴趣也火爆起来。我们知道 ,现在地球上千姿百态的一切生命有机体(包括人类在内) ,都不是什么神创造的 ,而是在30多亿年前由最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