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SFI)联合同步放化疗对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效果.方法:46例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综合组23例:采用盖诺+顺铂方案同步放化疗,放疗予以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常规分割,靶区剂量90%归一,1.9Gy/f,总量6080~6840eGy,同时加用参附注射液60ml/d静脉滴入,14天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对照组23例:采用盖诺+顺铂方案同步放化疗.放疗后评价疗效.结果:两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21.8%(5/23)和13.0%(3/23)(P>0.05);有效率分别为78.3%(18/23)和65.2%(16/23)(P>0.05);综合组3级以上白细胞下降发生率为17.4%(4,23),而对照组为47.8%(11,23)(P=0.035);综合组3级以上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7%(2/23),对照组为30.4%(7,23)(P<0.05);综合组无3级以上放射性肺炎发生(0/23),而对照组为4.4%(1/23)(P>0.05);综合组3级以上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17.4%(4/23),对照组为43.5%(10/23)(P-0.049).结论:参附注射液联合同步放化疗可以减轻放化疗引起的胃肠道反应,减少3级以上骨髓抑制和3级以上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并有可能进一步提高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同步放化疗的疗效.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中晚期宫颈癌患者应用调强放射治疗(IMRT)技术在提高靶区剂量与减少正常组织受量方面的价值.方法:40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均给予全程IMRT 1.8~2.2 Gy/次,每周4次外照射和1次内照射,外照射的处方剂量为50~55 Gy,中位剂量为53.5 Gy,内照射共给6次,每次5 Gy.同时拟设计该40例患者2野和4野的放疗计划,拟给予相同的处方剂量,比较危险器官(OAR)直肠、小肠、膀胱和骨髓的受照射剂量和体积.结果:40例患者均完成全程的IMRT,放射治疗计划靶区(PTV)的平均剂量为54.5 Gy,90%的等剂量曲线(中位剂量53.5 Gy)可以覆盖99%以上的肉眼靶区(GTV)体积.IMRT与普通2野和4野放疗组比较,小肠、直肠、膀胱和骨髓的受照射剂量和体积均明显减少(P<0.05).急慢性放射反应明显减轻.1,2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IMRT放疗技术可以使患者的放疗靶区获得较为理想的剂量分布,邻近危险器官得到很好的保护,从而减小了急慢性放疗反应,毒副反应可以耐受,但未能提高近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63.
放射治疗是肿瘤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据国内外文献统计,70%左右的恶性肿瘤病人需作放射治疗.放射治疗除了有辅助性治疗、姑息性治疗的作用外,还有根治性治疗作用.提高放疗疗效在于增加肿瘤细胞的放射敏感性和减轻正常组织的放射损伤.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s-activated receptors,PPARs)是一类依赖配体活化的转录因子,属于Ⅱ型核激素受体超家族成员.目前已鉴定出具有三个亚型:PPARα,PPARβ/δ和PPARγ,各亚型在不同的组织中分布不同,并发挥不同的生理作用.近些年来,PPAR-γ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问题.PPARγ在多种肿瘤组织中均有表达,包括乳腺癌、结肠癌、肝癌、肺癌、胰腺癌等.PPARγ与配体结合后,可通过影响细胞增殖凋亡,血管生成,炎症和转移等过程抑制恶性肿瘤的生长.因此,PPARγ可能通过协同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增加肿瘤细胞放射敏感性,减轻周围组织的放射性损伤等作用和放疗联合发挥抗肿瘤作用,PPARγ有望与放疗联合提高治疗比.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磁感应热疗联合放疗在小鼠4T1乳腺癌细胞株皮下移植瘤模型中的治疗作用.方法:小鼠经皮下移植4T1乳腺癌细胞株,建立皮下移植瘤模型,待肿瘤直径达到10mm左右,然后将其分为以下4组进行处理:标准对照组(未做任何特殊处理,C组)、单纯热疗组(48±2℃10min,MIH组)、单纯放疗组(10Gyx2次,R组)、热放联合组(10Gyx1次+48±2℃10min,MIH+R组).观察各治疗组和对照组的肿瘤体积的大小、肿瘤体积抑制率.每组分别在实验处理后24小时处死小鼠应用免疫组化检测肿瘤组织中Bcl-2和Caspase-3的表达情况.结果:热疗后的第1-4周MIH+R组的肿瘤体积抑制率分别为(64.38±17.97)%、(73.90± 9.48)%、(77.43±0.71)%、(73.17±8.58)%;MIH组的分别为(40.66+ 21.46)%、(54.60±10.20)%、(51.22+ 5.05)%、(39.53±5.49)%;R组的肿瘤体积抑制率分别为(51.60±18.93)%、(57.53±9.76)%、(52.34±7.42)%、(35.42±4.14)%.与对照组相比,各治疗组均能抑制肿瘤的生长(P<0.05).其中以MIH+R组抑瘤作用最显著.与其它组相比,Bcl-2在MIH+R组的表达显著下降,而Caspase-3的表达显著上升,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磁感应热疗与放疗均能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有效地抑制小鼠4T1乳腺癌细胞株皮下移植瘤的生长,而磁感应热疗与放疗的联合治疗的抑瘤作用最显著,而且降低了放疗剂量.  相似文献   
65.
生长抑素受体介导的放射性核素治疗(peptide receptor radionuclide therapy,PRRT)是用于不能手术治疗或有远处转移的胃、肠和胰腺等神经内分泌肿瘤病人的一种新型治疗方法,本文旨在综述近年来不同核素标记生长抑素类似物的临床评价及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66.
筛选了人肺腺癌细胞A549放射前后的差异蛋白质,并探讨了其在放射中的作用.用双向凝胶电泳对人肺腺癌细胞A549放射前后的蛋白质谱进行分析.寻找差异蛋白质.并用MALDI-TOF-MS进行蛋白质鉴定.检测出25个差异蛋白质点,对其中差异2倍以上的7个蛋白质点用MALDI-TOF-MS鉴定,鉴定出锰超氧化物歧化酶B亚型前体、角蛋白8、角蛋白9、dystrobrevin、不均一核糖核蛋白1(HNRPH1)、烯醇化酶1等6种蛋白质.用双向凝胶电泳筛选细胞系放射前后差异蛋白质,筛选的蛋白质与抗氧化、辐射防护、信号转导、RNA加工和转运、能量代谢及细胞凋亡有关,对于揭示放射的分子机制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67.
目的 研究放疗增强DC疫苗治疗小鼠肾癌的作用机理.方法 Renca肾癌细胞制作BALB/c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分别用单纯放疗、单纯DC和Dc瘤内注射联合放疗等方法治疗,第28天牺牲小鼠.体外培养2×106Renca肾癌细胞,经20 Gy X射线单次照射培养24 h后,收获细胞.提取细胞和肿瘤组织蛋白,免疫组化和免疫印迹法检测治疗后肿瘤组织中TNF-α、CD3、CD11和F4/80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DC瘤内注射联合放疗有效抑制肾癌细胞在BALB/c小鼠体内生长,局部放疗明显增加了肿瘤组织内TNF-α表达水平,体外培养的Renca肾癌细胞经放射线处理后TNF-α表达明显上调.结论 放射线能够促进肿瘤细胞分泌TNF-α,瘤内注射DC联合放疗的增效作用与肿瘤局部产生的TNF-α表达上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8.
冠心病介入治疗已经成为冠心痛的重要治疗方法.但是支架内再狭窄是冠心病介入医师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近年来随着关于ISR发生的病理生理学基础研究细胞信号转导等基础研究的深入,有关各种针对其发生机制的相关防治方法不断发展.各种涂层支架、冠脉内放射治疗、基因治疗以及口服药物治疗为解决ISR提供了各种方法.本文就冠脉支架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机制及诊治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9.
过去的几十年,在肝转移癌的治疗方面,放疗已经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临床。对于局部肝转移癌,临床上往往采取加大剂量已提高局部控制率,以期提高患者生产期。但是,对于有症状的广泛性肝转移患者则给以全肝低剂量照射。放疗已成为不适合手术或化疗等方式的肝转移癌患者的有效治疗手段。放疗靶区勾画及放疗技术进步更好的保护了高剂量靶区周围的正常肝脏组织,使得提高靶区放疗剂量的手段很好的应用于临床。关于肝转移癌的适形与立体定向放疗治疗的提高局控率及生存期的临床研究不断出现。本文就局部肝转移的根治放疗与全肝的姑息放疗临床数据做相关综述,认为放疗在肝转移癌的治疗中是安全,有效的。但是,肝转移癌的临床随机试验研究仍较匮乏。  相似文献   
70.
我国是全世界食管癌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国家之一。食管癌每年新增病例的一半发生在我国,但由于食管癌早期症状不明显及国内医疗技术水平等多种因素,目前的食管癌病人发现时多为中晚期,已失去了手术的机会,此时放疗成为其主要的治疗手段。然而,由于周围正常组织及食管本身因素的限制,导致放疗剂量无法继续提高,限制了放疗的效果,使得食管癌的5年生存率仍然较低。这就迫切的要求我们寻找可以指导我们选择最佳治疗方式的生物指标,以改善当前的治疗现状。伴随着EGFR研究的突破性进展及相关靶向药物在临床中的逐渐应用,近些年EGFR及相关靶向药物在食管癌中研究也在逐渐的开展,成为当前食管癌研究热点。本文将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EGFR表达情况及其与诊断、预后、放射治疗、放化疗综合治疗、放疗与靶向综合治疗的关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做简单的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