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8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东海浮游磷虾类的生态类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兆礼 《生态学报》2007,27(9):3678-3786
根据1997~2000年东海23°30'~33°00'N、118°30'~128°00'E海域4个季节海洋调查,运用磷虾类物种丰度和同步的温、盐度资料,进行曲线拟合,构造数学模型,计算各种磷虾分布的最适温度和盐度,并参考其地理和季节分布特征,对东海浮游磷虾类生态类型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磷虾优势种中,太平洋磷虾(Euphausia pacifica)是温带外海种,小型磷虾(E. nana)是暖温带外海种,中华假磷虾(Pseudeuphausia sinica)是亚热带近海种,宽额假磷虾(P. latifrons)是热带大洋种.这些物种的高丰度区依次代表黄海冷水团,冬春季的混合水团,夏秋季的混合水团和暖流水团的位置,是良好的水团指示种.柔弱磷虾(E. tenera)、隆柱螯磷虾(Stylocheiron carinatum)、长额磷虾(E. diomedeae)、近缘柱螯磷虾(S. affine)、Nematoscelis sp.、瘦线脚磷虾(N. gracilis)、长线脚磷虾(N. atlantica)、Stylocheiron sp.、三晶柱螯磷虾(S. suhmii)和二晶柱螯磷虾(S. microphthalma)是热带大洋种.娇嫩线脚磷虾(Nematoscelis tenella)、三刺燧磷虾(Thysanopoda tricuspidata)、大眼磷虾(E. sanzoi)、拟磷虾(E. similis)、鸟喙磷虾(E. mutica)、短磷虾(E. brevis)、卷叶磷虾(E. recurva)和Euphausia sp.是亚热带外海种.在确定磷虾类生态类型过程中,最适温度具有更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2.
东黄海秋季浮游动物优势种聚集强度与鲐鲹渔场的关系   总被引:91,自引:5,他引:86  
一、前言日本鲐鱼(Pneumatophorus japonicus)和蓝圆鲹(Decaterus maruadsi)是东黄海主要中上层鱼类资源。秋季鲐鲹鱼在黄海南部和东海北部(北纬32°00′—33°30′,东经124°00′—128°30′)以及东海中南部(北纬26°30′—29°00′,东经123°00′—126°00′)形成两个索饵渔场,前者简称为北部渔场,后者简称为南部渔场。为了开发和利用东黄海鲐鲹鱼索饵渔场资源,需要对两渔场鲐鲹鱼资源分布的特点进行研究。根据以往国内外的一些报道,鲐鲹鱼是一类以浮游动物为主食的鱼类,其分布特点往往同浮游动物的分布有密切关系。因此,本  相似文献   
63.
高倩  陈佳杰  徐兆礼  朱德弟 《生态学报》2015,35(22):7328-7337
依据2002—2003年长江口及邻近海域(29°00'—32°00'N、122°00—123°30'E)4个季节的海洋调查资料,探讨了该水域小型水母(含水螅水母、管水母和栉水母)总丰度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季节差异。结果显示,该海域共出现小型水母41种,其中水螅水母28种,管水螅11种,栉水母2种。主要优势种包括管水母大西洋五角水母(Muggiaea atlantica)、双生水母(Diphyes chamissonis)和气囊水母(Physophora hydrostatica)以及水螅水母四叶小舌水母(Liriope tetraphylla)、两手筐水母(Solmundella bitentaculata)和短柄和平水母(Eirene brevistylus),其中大西洋五角水母为冬、春季第一优势种,双生水母则为夏、秋季第一优势种。该水域小型水母总丰度呈明显季节差异,夏季丰度最高((337.33±55.68)个/m~2),春、秋季次之(分别为(142.09±67.71)个/m~2和(132.84±35.17)个/m~2),冬季最低((113.69±32.72)个/m~2)。水温是影响调查区小型水母总丰度季节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小型水母丰度与表层温度显著正相关(P0.01)。盐度是影响小型水母平面分布格局的主要环境因子,春季小型水母丰度与底层盐度正相关(P0.05),夏季与10 m层盐度正相关(P0.01),全年则是与10 m层盐度正相关(P0.01)。此外,调查水域小型水母丰度与其饵料——小型桡足类亦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  相似文献   
64.
金施  孙岳  徐兆礼  毕亚梅  孙鲁峰 《生态学报》2014,34(19):5425-5433
滨海电厂和液化天然气(LNG)工程排出的余氯水可能对周边海域浮游植物造成不利的影响,从而成为破坏海洋生态系统平衡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余氯对浮游植物的抑制作用和造成的损失。余氯抑制试验用小球藻(Chlorella sp.)进行,依据工程余氯排放工况,余氯实验浓度设计为0、0.02、0.05、0.10和0.20 mg/L 5个水平;实验温度为27℃,代表夏季;观察时间分别为0、24、48、72和96h。结果表明:高浓度(0.20mg/L)余氯对小球藻生长有抑制作用,最大值出现在48h时,48h之后抑制作用基本维持在同一水平;低浓度(0.02mg/L)对小球藻有促进作用;0.05mg/L组与0.10mg/L组在实验时间24、48h和72h时表现出余氯对小球藻生长抑制作用,在96h时与对照组藻类生长情况差异不显著。采用积分方程计算累计损失率,参考上海LNG工程2009年9月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值,计算得出工程余氯排放在72h内所造成的藻类理论损失量为1.97×1012个。  相似文献   
65.
长江口疏浚弃土悬沙对褶皱臂尾轮虫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克隆培养法 (编制生命表 )和群体累积培养法 ,研究了长江口疏浚弃土悬沙对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plicatilis)的影响 .实验设 0 (CK)、1、3、5、7、9mg·ml-16个悬沙梯度和 2 0、12× 10 6cells·ml-1两个饵料密度 .结果表明 ,克隆培养时 ,悬沙可使该轮虫种群的内禀增长率 (rm)下降 2 9.6 %~ 6 4 .1% ,最大降幅为 130 .0 % .悬沙对轮虫种群的存活率 (lx)有影响 ,而对种群的繁殖率 (mx)无显著影响 .群体累积培养时 ,悬沙对轮虫种群的雌体密度、雄体密度、孤雌生殖卵和休眠卵的密度以及种群的动态变化规律无显著影响 .可见 ,长江口疏浚工程会对轮虫动物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66.
福建南日岛南部水域鱼类群落结构及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伟  徐兆礼  陈佳杰 《生态学报》2017,37(9):3172-3181
为探究南日岛南部水域鱼类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特征,在2009年冬季,2010年春季与夏季于南日岛南部海域展开了3个航次的渔业资源综合调查.采用Bray-Curtis聚类方法,对南日岛南部海域鱼类群落进行划分,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不同群落鱼类种类数、数量密度、生态类群和多样性特征,讨论了水团变化对鱼类群落格局划分及多样性特征的影响。结果显示:春季调查海域的鱼类可划分为北部沿岸群落和南部近海群落,这两个种群种类数分别是27和32种,密度分别为7.47×103尾/km2和24.34×10~3尾/km~2,多样度H'值分别为2.71和1.97,南部近海群落中暖水种数量密度均高于北部沿岸群落,而暖温种相反。与春季不同,夏季由西至东划分为西部沿岸群落和东部近海群落,种类数分别为55和27种,密度分别为329.24×10~3尾/km~2和106.47×103尾/km2,H'值分别为1.97和1.62,西部沿岸群落中沿岸种和近海种数量密度均高于东部近海群落。冬季调查海域鱼类可划分为北部沿岸群落和南部近海群落,种类数分别为25和32种,密度分别为9.96×10~3尾/km~2和28.85×10~3尾/km~2,H'值分别为2.45和2.33,南部近海群落暖水种与暖温种数量密度均高于北部沿岸群落。冬、春季时,海峡暖水影响的海域鱼类种类数、数量密度、多样度以及暖水种的数量密度均高于浙闽沿岸水控制的海域;夏季,西部沿岸径流影响的海域鱼类种类数、数量密度、多样度以及暖水种的数量密度均高东部海峡暖水影响的海域。可见鱼类群落分布特征与季节性变化的水团有关。  相似文献   
67.
东海赤潮高发区春季浮游动物生态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29,自引:6,他引:23  
根据2002年4~5月东海122°~123°30′E、29°~32°N水域海洋综合调查资料,对东海赤潮高发区浮游动物的数量分布、群落特征、种类组成及优势种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调查区共鉴定出饵料浮游动物128种[不含16种浮游幼虫(体)和仔鱼],分5门12大类,以桡足类占优势(40种,31.25%).浮游动物群落以广温广盐生态类群为主.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为最主要优势种(142.10ind·m-3,68.09%).总生物量均值为243.80mg-m3(55.53~773.92mg·m-3),最高密集区(>500mg·m-3)位于长江口30°45′~31°15′N、122°45′~123°15′E水域.饵料生物量均值为195.96mg·m13(55.53~496.09mg·m。),呈长江口(30°30′N以北)水域高于舟山岛东南水域、长江口外海(122°45′E以东)高于近海水域的分布趋势.多样性指数(H′)均值为2.12(1.09~3.73).长江口水域多样度、均匀度和丰富度低,优势度大,反映出浮游动物群落结构不够稳定.采用逐步回归分析得知,影响本区春季浮游动物生态特征值分布的主要因子是水温、硅藻和甲藻.  相似文献   
68.
利用2002—2003年长江口近海(122°00′—123°30′ E,29°00′—32°00′ N)四季调查资料,研究了长江口近海浮游糠虾类多样性、数量波动过程及其与渔场的关系.结果表明:长江口近海共有浮游糠虾14种,秋季10种,春、秋季8种,冬季2种.种类组成季节更替明显,其中从秋季到冬季更替率最高(90.9%),春、夏和秋季多样性指数(H′)值均大于2,冬季为1- 夏季丰度均值最高[234.70 ind·(100 m3)-1],秋季为103.34 ind·(100 m3)-1,春季80.36 ind·(100 m3)-1,冬季最低12.40 ind·(100 m3)-1,丰度变化与温度一致.因温、盐适应范围最广,漂浮囊糠虾是春、秋、冬3季的优势种;短额刺糠虾是夏、秋两季的优势种;长额刺糠虾是冬季的优势种各季节优势种对总丰度贡献均较大.夏季短额刺糠虾的聚集强度最高.长江口近海浮游糠虾类对长江口渔场及舟山渔场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9.
东海浮游糠虾类生态类型划分及其对水团的指示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兆礼  沈盎绿 《应用生态学报》2007,18(10):2347-2353
根据1997-2000年东海23°30′-33°N、118°30′-128°E海域4个季节海洋调查资料,对浮游糠虾类丰度和同步的表层温、盐度数据进行曲线拟合,构造数学模型,计算糠虾类分布的最适温度和盐度,分析其地理分布和季节分布特征,确定物种的生态类型.结果表明:宽尾刺糠虾(Acanthomysis latiscauda)、漂浮囊糠虾(Gastrosaccus pelagicus)、中华节糠虾(Siriel-la sinensis)和美丽拟节糠虾(Hemisiriella pulchra)是亚热带近海种,同时具有暖温种的特征;极小假近糠虾(Pseudanchialina pusilla)、东方原糠虾(Promysis orientalis)、小红糠虾(Erythropsminuta)和双眼准异糠虾(Anisomysis bipartoculata)虽是亚热带外海种,但具有热带大洋种特征.东海浮游糠虾类大多数物种的最适温、盐度偏低,冬春季在东海近海有更多的分布,因而具有暖温近海类型的生物学特征,这是该类浮游动物区别于其它浮游动物类群的重要特征.宽尾刺糠虾、中华节糠虾和美丽拟节糠虾的较高丰度区,也正是长江冲淡水与暖流水团交汇、沿岸水团与外海高盐水团交汇的位置.小红糠虾和双眼准异糠虾可作为暖流指示种.四刺端糠虾(Doxomysis quadrispinosa)和东方原糠虾是台湾暖流指示种.其它种均不是良好的水团指示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