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2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15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4篇
  1956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551.
异色瓢虫4变种成虫对茶和茶蚜气味行为反应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用Y形嗅觉仪测定了异色瓢虫4个变种成虫对茶蚜利它素的行为反应,结果表明,供给茶蚜、甘蓝蚜和萝卜蚜的两两组合,茶蚜+蚜害茶梢和正常茶梢,蚜害茶梢和正常茶梢,天敌分别选择茶蚜、茶蚜+蚜害茶梢或蚜害茶梢(P<0.05);以8~9种质量梯度的茶蚜+蚜害茶梢、蚜害茶梢和茶蚜做味源,瓢虫对味源趋向率与味源质量呈Logistic曲线关系(P<0.01),其中二斑变型、显现变种和十九斑变种对茶蚜的趋向率与蚜数呈左偏的单峰曲线(P<0.01);茶蚜体表乙醚或正己烷漂洗物也有引诱力,以显明变种最敏感.  相似文献   
552.
缙云山四川大头茶树木年轮生长动态与气候因子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应用相关分析、逐步回归、数字滤波以及功率谱方法对四川缙云山四川大头茶年轮生长动态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数学模型滤除树木本身生长的遗传因素及定年后,建立了缙云山青龙寨和香炉峰的树木年轮年表。结果表明,四川大头茶年轮中保存的信息量较大,两地点年轮年表与其生长环境重庆地区的年降水量相关密切,可以用该年表表征重庆地区的降水情况。气象因子与四川大头茶年轮宽度间的统计数学模型为:Y=-2.19+0.00747J1+0.00612J2+0.00140J3+0.00384J4+0.00371J5+0.0731T1+0.0564T5,年轮的功率谱密度值随波数的分布不均匀,由年轮宽度变异的功率谱周期分析揭示了树木生长环境2、11~12、22年左右的降水波动周期。树木年轮表的建立与分析,是研究森林生态系统动态及环境历史变迁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53.
肾茶熊果酸含量测定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试验研究用薄层扫描法测定肾茶中熊果酸含量。样品经适当提取后点于硅胶GF254薄层板上,以环已烷-氯仿-乙酸乙酯-甲醇(25:15:5:2)为展开剂,置于紫外光灯(波长254nm)下定位;双波长反射锯齿扫描,λS=520nm,λR=650nm。结果表明,经方法学考察,点样量在0.5~2.5μg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其回归方程为y=3658.34X-7857.07,r=0.9998;平均回收率为101.57%,RSD=2.83%。  相似文献   
554.
茶蚜Toxoptera aurantii Boyer是茶树上的重要害虫之一,深入研究抗蚜特异资源的抗性机理对培育茶树抗蚜品种具有重要意义。课题组前期收集的望谟紫芽茶树优良品系‘W016’对茶蚜抗性强,为初步探明该种质的抗蚜特性,利用刺吸电位技术测定了茶蚜在‘W016’和黄金芽(感虫品种)上的取食行为,并探明影响茶蚜刺探取食叶片的主要物理性状及生化成分因子。结果表明,茶蚜在两种供试种质上均产生9种EPG波形,依次为非刺探波(np波)、路径波(A波、B波、C波、pd波)、机械阻力波(F波)、木质部吸食波(G波)、韧皮部唾液分泌波(El波)和韧皮部汁液吸食波(E2波)。刺探取食过程中,茶蚜在‘W016’上的非刺探时间(np波)和C波总持续时间均显著长于黄金芽。二者口针遇到阻力的次数(F波)和总持续时间无差异,但韧皮部吸食汁液(E2波)时间‘W016’显著短于黄金芽。茸毛密度、下表皮厚度和栅栏组织厚度是‘W016’抗茶蚜取食胁迫的主要物理屏障因子,而咖啡碱和可溶性糖含量为主要生化因子。表明‘W016’对茶蚜的取食抗性与其叶片理化性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55.
提取没食子的资源植物—茶条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556.
1980年10月在安徽省舒城县采集茶蚕虫尸,分离出一株茶蚕颗粒体病毒。小区试验及大面积防治示范表明:茶蚕颗粒体病毒防治茶蚕,致病死亡速度与气温密切相关;防效不受夏季较高气温影响,而受秋季较低气温影响;每亩剂量为100—200mg,气温低于20℃以200mg为宜;对各代虫体均有较好防治效果,为75.5—97.5%;防治适期以卵盛孵期至2龄前幼虫为宜。气温低于20℃时,病毒与低剂量杀虫双混用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增效18.8%,缩短死亡期6天,病毒对天敌安全,后效作用明显,1—3年内,感病死亡率为40—56.4%。  相似文献   
557.
摊放(萎凋)技术对茶鲜叶游离氨基酸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58.
【目的】茶小绿叶蝉Empoasca onukii体表覆盖的网粒体具有超疏水性,杀虫剂喷雾触碰虫体后药滴动态是否受网粒体影响尚未完全清楚。本研究旨在明确网粒体在茶小绿叶蝉成虫抵御杀虫剂雾滴渗透的屏障作用。【方法】以罗丹明B(RhB)作为指示剂添加到测试的杀虫剂(联苯菊酯和茚虫威)中,利用可拍照显微镜观察记录联苯菊酯(1.25 mg/L和0.05 mg/L)和茚虫威(0.006 mg/L和0.0009 mg/L)喷雾处理后24 h,茶小绿叶蝉成虫翅面药滴滚落、蒸发、被抖动扫除等行为动态,分析翅面药滴大小与蒸发后固化形态的关系;测定网粒体移除前后药滴与翅面的接触角,统计不同疏水性翅面上的网粒体分布密度;收集并利用扫描电镜分析叶蝉体表抖落的药滴及药剂颗粒是否含有网粒体,同时观察网粒体与翅面残留溶质接触的显微形态。【结果】药滴动态观察显示,圆球状药滴在茶小绿叶蝉成虫翅面不会自行滚落,72.0%成虫静止等待翅面药滴蒸发,蒸发后形成药剂颗粒或不规则药斑与药滴大小无关,而与虫体翅面的疏水类型有关,蒸发后24 h内翅面的药剂颗粒都被叶蝉抖动扫除;在叶蝉疏水性强翅面上,药滴的静态接触角为141.63±8.06°,药滴蒸发后形成药剂颗粒,网粒体分布密度为6.1±1.2粒/μm2,而疏水性弱的翅面上药滴蒸发形成药斑,网粒体分布密度为2.2±0.9粒/μm2;SEM图片显示被茶小绿叶蝉抖落的药滴和药剂颗粒表面均带有网粒体,药斑和药剂颗粒的显微结构显示网粒体出现聚集并与残留溶质相融合。【结论】超疏水性网粒体的均匀分布决定药滴触碰茶小绿叶蝉成虫翅面后形成圆球状,网粒体的亲油性及团聚性促使药滴蒸发后形成药剂颗粒,网粒体的脱落性使药剂颗粒可被茶小绿叶蝉成虫抖动扫除。  相似文献   
559.
张芙蓉 《生物资源》2018,40(4):361-365
以新型物质D-茶氨酸的酶法制备过程为研究对象,考察了HZ201(Cl~-)强碱型阴离子树脂在不同温度下吸附情况及动态实验的洗脱流速,研究结果表明:在25℃时,以8 mL/min稀HCl洗脱,分离出D,L-N-乙基海因丙酰胺酶转化产物,经结构鉴定为N-氨甲酰-D-茶氨酸,该新物质收率达71%,为D-茶氨酸的生物法制备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560.
阐述了宁武毛健茶的现代机械化制作工艺,并按照标准GB/T 14456.1-2017对产品的各项指标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完全符合标准,分析了加速推进毛健茶全程机械化生产的意义,并提出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