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8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5篇
  1974年   1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藏北高寒草地植被和土壤对不同放牧强度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靳茗茗  徐增让  成升魁 《生态学报》2020,40(23):8753-8762
放牧压力在时间和空间的不均衡分布导致局部土地过度利用和生态退化,然而当前对放牧强度的量化多采用替代性指标或对照试验,缺乏直接监测数据,也缺乏不同草地类型对放牧强度变化的响应差异性研究。以西藏自治区那曲市为研究区,利用佩戴式GPS牛羊定位器构建高精度放牧轨迹数据集模拟放牧强度,构建栅格尺度放牧强度空间分布和划分方法,结合草地群落样方调查,通过Duncan法(Duncan''s multiple comparative analysis)进行多重比较分析,探究自由放牧模式下高寒草甸和高寒草原两类区域植被和土壤对不同放牧强度的响应方式及差异性。本研究可为放牧行为环境效应监测提供新思路,并根据不同草地状况因地制宜提出放牧优化管理策略,助力高寒传统牧区的可持续发展。主要结论有:1)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大,高寒草原地上生物量先升高后降低,高强度放牧对高寒草原植被的影响大于高寒草甸。2)高放牧强度下,高寒草原土壤水分显著高于中低强度,高寒草甸土壤容重显著低于低强度。可能原因是放牧压力多集聚于水源附近。高寒草原区土壤的砂粒含量随放牧强度的增大而增加。放牧强度的增大导致草甸上层土壤有机质增加,草甸下层、草原上层、草原下层土壤有机质先增加后减小。草甸上下层土壤全磷含量在低放牧强度下显著低于中高强度。3)植被土壤变化受到自然因子和放牧活动的共同影响。高寒草甸更加耐牧,高强度放牧对高寒草原的负面影响更大,而中度放牧有利于草地尤其是高寒草原的放牧利用。4)放牧生态系统是一个环境-植物-家畜自适应系统。在放牧管理中不能仅通过控制载畜量缓解草地超载,还需要综合考虑生态系统的弹性及各营养级的适应性,合理配置放牧强度,控制季节性超载和局部超载。  相似文献   
52.
该研究选用7条ISSR标记引物对百合属21种野生百合的亲缘关系进行分析,使用POPGEN1.32和MEGA5.1数据处理软件分析数据。结果表明:7条引物扩增出149条条带,其中136条为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条带比率为91.06%,平均有效等位点数为1.7624,平均Nei’ s基因多样度为0.4214,平均Shanon信息指数0.6085。遗传距离变化范围为0.3075~0.8873,紫脊百合和尖被百合的遗传距离最大,均值为0.8873,表明21份材料中二者亲缘关系最远;紫脊百合和宜昌百合遗传距离最小,均值为0.3075,表明二者亲缘关系最近。聚类结果与形态学分类大致吻合,21个供试材料可被分成5个类群,大理百合、宝兴百合、卷丹百合、紫斑百合、乳头百合、川百合、兰州百合、山丹百合、绿花百合和毛百合为第Ⅰ类群;紫脊百合、宜昌百合、岷江百合、通江百合和淡黄花百合为第Ⅱ类群;野百合和百合为第Ⅲ类群;青岛百合为第Ⅳ类群;第Ⅴ类群包括玫红百合、有斑百合和尖被百合。毛百合与卷瓣组百合亲缘关系较近,钟花组百合与卷瓣组百合存在基因交流,说明不能仅仅依靠形态学对野生百合进行分类。聚类分析结果中野百合与百合单独聚为一类,这说明是否具叶柄对野生百合的分类是一个重要的形态学特性。 ISSR分子标记适合用于百合属植物的亲缘关系分析。  相似文献   
53.
王克让 《昆虫知识》1992,29(1):32-33
记述了梨斑叶甲各虫期的形态。该虫每年发生1代,以成虫在土内越冬。3月下旬出蛰取食,产卵于寄生叶背面。卵期7~10天,幼虫期20天左右,蛹期11天左右,成虫期360天左右。在幼虫三龄以前用80%敌敌畏乳油、40%乐果乳油、20%杀灭菊酯乳油喷雾防治均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54.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时间像流云一样悄悄逝去。一转眼又到了12月下旬,应该是去山里的时候了。秋冬时节是栖息在高原的有蹄类野生动物繁殖的季节,动物身强体壮,雌雄合群,毛色纯正,活动频繁,因此,这个时候也是拍摄它们的最佳时机。如果干旱的山里能够下一场雪,那更是我亲近野生动物,亲近大自然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55.
四倍体小麦—粗山羊草双二倍体抗病新种质的创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四倍体小麦与粗山羊草杂交,利用幼胚拯救技术获得了PS5-Y287双二倍体(AABBDD)。该双二倍体PMC MⅠ染色体构型基本稳定,对小麦白粉病表现免疫,对条锈、叶锈和秆锈病表现良好的田间抗性。并且该种质籽粒外观品质好,是一份有利用价值的小麦种质材料。  相似文献   
56.
环境氟迁移与茶叶氟富集的关系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选择3种类型茶场进行大气氟污染与茶叶氟富集的现场监测与研究,对苏南茶区11个茶场的土壤总氟、水溶性氟和茶叶氟富集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茶叶氟富集量与来自砖瓦窑厂的大气氟污染浓度呈现高度的正相关,与土壤含氟量不呈现相关;茶树是高富集氟的植物,富集能力远高于一般植物,氟富集量可达每千克数十至数百毫克。茶叶的氟富集与氟污染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57.
青厉螨属一新种(蜱螨亚纲:厉螨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记述青厉螨属一新种,穴居青厉螨Qinghailaelapscavicoloussp.nov.,其特征:背板前部的刚毛,包括F2较后面的毛显著粗长;背板周围有一圈不规则的角质增厚区;胸毛粗长,St1末端超过胸板后缘;肛板前线内凹;腹表皮刚毛约25对,中部的毛粗长。模式标本采自青海玛沁县的鸟穴中,保存在南京大学医学院寄生虫学教研室。  相似文献   
58.
利用3个推广品种(莱州953、山农辐63、陕7859)分别与原产地不同的抗白粉病的6份粗山羊草[Aegilops tauschii(Coss.)Schmal.]杂交,得到63个无胚乳的种子,将56枚幼胚接种到N6 0.5mg/L IBA 0.2 mg/L NAA的培养基上进行褓姆培养,得到37个植株。其中莱州953与粗山羊草的杂交结实率和成苗率较高,分别平均为8.58%和4.82%。粗山羊草对白粉病的抗性基因在不同的杂交组合中受到不同程度的改变或抑制。以莱州953为父本,分别与不同组合的杂种F_1回交,大多数组合均得到回交种子,回交结实率平均为1.70%;以莱州953作母本,与莱州953/Y225 F _1回交得到2粒种子,说明普通小麦与粗山羊草的杂种F_1也能产生少量有授精能力的花粉。以山农辐63为父本与山农辐63/Y219 F_1回交亦得到回交种子。通过对普通小麦与粗山羊草6个杂交组合的杂种F_1PMCMI染色体构型的分析,一般多出现14个左右单价体和一定频率的多价体,并观察到可能为A、B组染色体形成的异形二价体;粗山羊草的D组染色体和普通小麦的D组染色体联会正常,可发生自由重组,从而为将粗山羊草的有益基因导入普通小麦提供了细胞学依据。  相似文献   
59.
本文报告了苏云金杆菌UV-17新细菌杀虫剂与Bt乳剂防治玉米螟效果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UV-17防效高于Bt乳剂,数理统计,差异显著、极显著(P<0.05、0.01)。  相似文献   
60.
粗山羊草随机扩增多态性DNA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对原产地不同、分属于两个亚种的29份粗山羊草进行了基因组DNA多态性分析。31个10核苷酸引物在29份粗山羊草中扩增到297条带,其中45.79%表现出多态性;在ssp.eusquarrosa(20份)和ssp.strangulata(9份)中分别扩增到288和268条带,各有47.22%和29.29%表现出多态性,说明前者比后者的基因组DNA多态性丰富。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