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4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辣椒红色素与辣椒碱的提取分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干辣椒粉为原料,用95%乙醇作溶剂进行索氏提取,溶剂的用量为原料质量的5倍,减压蒸馏回收溶剂至浸膏状,用石油醚溶解注入硅胶柱。用石油醚:丙酮(V/V)=5:1的复配液为洗脱剂把色素洗脱下来,回收洗脱液,得到深红色油状辣椒红色素产品。留在柱子上的辣椒碱则用75%乙醇作溶剂洗脱下来,去除溶剂,无水乙醚结晶得白色的矩形晶体。  相似文献   
52.
以新型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细胞质雄性不育系(Eru CMS)为不育源,通过远缘杂交结合回交的方法,并运用组织培养、单株选择、异地加代种植的手段成功地将该不育基因转育到了红菜薹上。经检测所得的红菜薹(Brassica campestris L.ssp.chinensis L.var.utilis Tsen et Lee.)不育系苗期遇低温叶片不黄化,不育性稳定,蜜腺正常,不育度和不育株率均为100%。  相似文献   
53.
吉林省达乌尔黄鼠种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吉林省14个区县市1953 ̄1994年达乌尔黄鼠密度监测资料,利用折线回归求出黄鼠密度转年份和动态模型,得到结论。42年的黄鼠密度分为2个阶段,1953 ̄1954年为黄鼠密度从原始状态经灭鼠后迅速下降阶段:1955 ̄1994年为黄鼠平均密度稳定在1只hm^2以下阶段。最后,用移动平均数法和折线回归对黄鼠密度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54.
配制了普通小麦与阿拉拉特小麦的正、反交组合20个,杂交结实率为4.9% ̄33.6%。不同组合种F1每个PMC平均的单价体为15.20 ̄8.55,二价体为7.03 ̄9.02,三价体和四价体分别为0.36 ̄1.15和0.01 ̄0.02。通过对杂种后代连续2年成株期混合菌种抗性鉴定和苗期分小种分菌系鉴定表明,从普通小麦中国春与阿拉拉特小麦的杂种F3和T4代已选择到对白粉病高搞 ̄免疫的单株,它们具有42条  相似文献   
55.
56.
云南傣族、景颇族、阿昌族PTC尝味能力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阈值法对云南德宏州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2327人进行了苯硫脲(PTC)味阈的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民族尝味阈值差异高度显著(P<0.01),不同民族的味盲率有高度显著性差异,三个民族总计,男女尝味阈值差异高度显著,味盲率差异高度显著;傣族、景颇族和阿昌族中,男女尝味阈值均有高度显著差异;傣族、景颇族的男女性别的味盲率间有高度显者性差异,阿昌族性别味盲率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三个民族总计,少年与成年组尝味阈值间有高度显著性差异,而味盲率间无显著性差异。傣、景二个民族不同年龄的尝味阈值间有高度显著性差异,阿昌族年龄的尝味阈值间无显著性差异;傣、景民族年龄间的味盲率无显著性差异,而阿昌族味盲率有显著性差异(0.05>P>0.01)。  相似文献   
57.
一、原理 1934年瓦维洛夫和切仑科夫发现,高速带电粒子通过透明媒质时,发出微弱的连续可见光,这种光通常称为切仑科夫辐射。随后,塔姆和弗朗克应用经典电磁理论作出了解释。切仑科夫辐射是具有连续光谱的平面偏振光,光量十分微弱,发光时间为毫微秒级,且具有鲜明的方向性。当快速带电粒子通过一透明媒质时,产生切仑科夫辐射的条件为:  相似文献   
58.
藏北志留系新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藏的下古生代地层出露甚少,藏北地区更从未有报道。原青海省普查大队某中队(1956年)对藏北伦坡拉盆地东部南、北两侧山地所出露的一套结晶灰岩、千枚岩和结晶灰岩互层以及砂板岩夹变质砂岩分别划分为三叠纪、石碳—二叠纪和侏罗纪。一九七六年六至八月间,西藏地质局第四地质大队综合研究队填图组,在藏北伦坡拉盆地东部南缘工作时,于盆地边缘山区的上述地层中采集到一定数量化石,对其时代归属问题,感到尚须进一步商榷。  相似文献   
59.
【目的】为了明确熊蜂蜂群发育过程中具有代表性的性状指标及其饲料花粉最优配比。【方法】以山杏Armeniaca sibirica花粉、山柳Salix caprea花粉和油菜Brassica rapa花粉为原料,通过{3,3}混料设计得到7种配比的混合花粉,分析不同混合花粉对地熊蜂Bombus terrestris(L.)无王工蜂群的产卵前时间、幼虫拖出数、幼虫总数量、幼虫总重量、蛹总数量、蛹总重量、雄蜂出房时间、出房雄蜂数量和雄蜂出生重9个蜂群性状指标的影响,使用主成分分析对蜂群性状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并通过混料回归模型预测熊蜂蜂群饲养过程中的最优花粉配比。【结果】地熊蜂无王工蜂群发育过程的9个性状指标可以归纳为幼虫发育、蛹发育、成蜂发育、蜂群发育周期4类评价因子,其中幼虫总数量、蛹总重量、雄蜂出生重、产卵前时间和雄蜂出房时间是5个主要性状指标;以蜂群主要性状指标为评价依据,得出蜂群饲养过程中最优花粉配比:当以油菜花粉单独饲喂蜂群时蜂群产卵前时间短、幼虫总数量最多、蛹总重量最大,当山杏花粉、山柳花粉和油菜花粉以1︰1.5︰1.5比例饲喂蜂群时雄蜂出房时间最短,当山柳花粉和油菜花粉以3︰1比例饲喂蜂群时雄蜂出生重最大。【结论】明确了地熊蜂无王工蜂群发育过程中的重要性状指标和饲料花粉最优配比,为进一步研究商品化熊蜂群不同发育阶段的营养需求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0.
<正>放射性肠炎(radiation enteritis,RE)分为急性期和慢性期,RE多发生在治疗后数周,以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为主要表现。RE的治疗方式多为口服药物、肠道内给药、高压氧治疗、内镜下止血等,通过治疗后4~6周多数好转。慢性放射性肠炎(chronic radiation enteritis,CRE)是腹部恶性肿瘤经放疗后引起的肠道并发症,多发生在放疗结束后12~2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