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980篇 |
免费 | 529篇 |
国内免费 | 2252篇 |
专业分类
776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2篇 |
2023年 | 120篇 |
2022年 | 215篇 |
2021年 | 189篇 |
2020年 | 203篇 |
2019年 | 195篇 |
2018年 | 226篇 |
2017年 | 160篇 |
2016年 | 206篇 |
2015年 | 234篇 |
2014年 | 357篇 |
2013年 | 200篇 |
2012年 | 254篇 |
2011年 | 264篇 |
2010年 | 195篇 |
2009年 | 223篇 |
2008年 | 258篇 |
2007年 | 215篇 |
2006年 | 255篇 |
2005年 | 236篇 |
2004年 | 241篇 |
2003年 | 193篇 |
2002年 | 163篇 |
2001年 | 213篇 |
2000年 | 190篇 |
1999年 | 170篇 |
1998年 | 173篇 |
1997年 | 200篇 |
1996年 | 181篇 |
1995年 | 144篇 |
1994年 | 163篇 |
1993年 | 169篇 |
1992年 | 193篇 |
1991年 | 157篇 |
1990年 | 134篇 |
1989年 | 124篇 |
1988年 | 78篇 |
1987年 | 53篇 |
1986年 | 81篇 |
1985年 | 61篇 |
1984年 | 75篇 |
1983年 | 57篇 |
1982年 | 69篇 |
1981年 | 50篇 |
1980年 | 39篇 |
1979年 | 23篇 |
1978年 | 16篇 |
1976年 | 12篇 |
1965年 | 11篇 |
1964年 | 1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7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2005年应该是我国植物科学研究进入飞跃发展的一年。据不完全统计, 2005年中国本土植物生命科学领域的科学家在植物科学及其相关学科专业顶级学术刊物Plant Cell、Plant Journal、Plant Physiology、Proteomics 和Bioinfomatics上发表的论文有46篇, 较2004年的22 篇增加了一倍。这反映了我国科研总体水平正在迅速提高, 并受到国际同行的高度关注。本文基于我国科学家发表在上述主流刊物上的成果作一简单介绍。对我国在模式植物拟南芥研究方面的进展, 读者可参阅许智宏院士全面的评述(Xu, 2006)。由于篇幅有限和统计上的困难, 我们相信这些介绍难于代表我国植物科研取得的全部成, 但是希望从一些侧面反映我国科学家在本土所做研究的主要进展, 本文就不同研究领域举例介绍。 相似文献
52.
分子人类学与现代人的起源*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1953年Watson & Crick 对于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提出及对其遗传机理的解释,标志着现代分子生物学的诞生。其后短短50年的时间里,分子生物学在各个学科之间广泛渗透,相互促进,不断深入和发展。在以研究人类的起源和进化为首要任务的人类学领域,由于现代分子生物学理论和方法的应用,诞生了分子人类学这一全新的结合型分支学科,为人类学的发展提供了科学可信的研究方法和具发展前景的研究方向。系统地介绍了分子人类学的发展历史、研究方法及原理;另外,结合分子人类学在古人类学研究中的应用,讨论了关于现代人起源的“非洲起源说”和“多地区连续演化说”。Abstract: Since Watson & Crick put forward the double-helix model of DNA structure and hereditary mechanism in 1953, it is generally accepted that this event marks the birth of modern molecular biology. This new field of biology has experienced a flourishing development in the past 50 years. On one hand, the development of molecular biology has been deeply influencing many relative fields; on the other hand, its own proceeding pace has been accelerated by the reaction from the other fields. Anthropology is one of the fields most deeply impacted by the theory and method of molecular biology. Most importantly, molecular anthropology was born as a result of combination of molecular biology, anthropology as well as paleoanthropology. This new branch provides reliable method and vital direction for paleoanthropology.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reviews the history, principle and method of molecular anthropology. Two hypotheses on the origin of modern human, which include “out-of-African theory” and “theory of multiregional evolution” are also discussed for the purpose of showing how molecular anthropology is applied in paleoanthropology. 相似文献
53.
设计的一对引物 ,对苏云金芽孢杆菌科默尔亚种 (Bacillusthuringiensissubsp .colmeri)1 5A3菌株中的cry1C基因进行PCR扩增 ,得到包括结构基因 ,调节基因在内的全长为40kb的PCR产物。经两步克隆 ,将此基因连接至穿梭表达载体pHT315上 ,得到重组质粒pHT 1C。通过电转化将其导入一株增产菌蜡状芽孢杆菌 (Bacilluscereus) 9509菌株 ,SDS-PAGE检测到 1条 60kD左右的蛋 相似文献
54.
王锐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6,6(1):86-86
羊水栓塞是指分娩过程中,羊水物质进入母体血循环引起肺栓塞,休克,DIC等一系列严重症状综合征。是比较少见的,严重威胁母婴安全的产科并发症[1,2]。也是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死亡率在70-80%。1临床资料我们自1983年至2003年治疗羊水栓塞9例,现报告如下。表1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病例123456789日期83.290.1092.195.999.1102.502.1003.803.9年龄223134433526304132孕周133940274140384111分娩方式钳刮术产钳剖宫产中引晚期引产剖宫产剖宫产剖宫产钳刮术发病时间术中四产程术中四产程临产前术中术中术中术中发病症状++++++++++++++++++++++… 相似文献
55.
56.
57.
【目的】大豆食心虫Leguminivora glycinivorella (Matsumura)是一种危害大豆的主要害虫,在中国北方地区危害较重。本研究旨在探讨大豆食心虫在中国东北不同地理种群间的遗传变异。【方法】测定了10个不同地理种群153个个体的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Ⅰ (mtCOI)基因的657 bp序列,利用DnaSP 5. 0和Arlequin 3. 5. 1. 2等软件对大豆食心虫种群间的遗传多样性、基因流水平和分子变异进行分析。【结果】结果表明:10个地理种群间的COI基因共有36个变异位点和17个单倍型,其中1个单倍型为10个种群所共享。总种群的单倍型多样性指数Hd为0.456,各地理种群单倍型多样度范围在0~0.634之间。总群体的固定系数Fst为0.12545,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06326,总基因流Nm为3.49,且各种群间的基因流均大于1,种群间基因交流的水平较高。【结论】大豆食心虫种群内遗传多样性水平处于中低等水平。总群体和各种群的Tajima’s D检验结果皆不显著,说明中国东北地区大豆食心虫在较近的历史时期内没有出现种群扩张现象。AMOVA分子变异分析结果表明,大豆食心虫的遗传分化主要来自种群内部,而种群间未发生明显的遗传分化。各地理种群的单倍型在系统发育树上和中介网络图上散布在不同的分布群中,缺乏明显的地理分布格局。各种群的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之间没有显著线性相关性,种群间的基因交流并未受到地理距离的影响。 相似文献
58.
华北农田大仓鼠的能量代谢特征及其体温调节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利用封闭式流体压力呼吸计 ,测定了华北农田主要害鼠大仓鼠 (CricetulustritondeWinton)在 5~36℃范围内的能量代谢特征。结果表明 :在 5~ 31℃范围内 ,大仓鼠的体温基本维持恒定 ,平均体温为 (36 7±0 1)℃ ;热中性区为 2 9~ 34℃ ;基础代谢率 (BMR)为 (1 2 3± 0 0 2 )mLO2 /(g·h)。在 5~ 15℃范围内 ,热传导率维持恒定 ,平均为 (0 12± 0 0 0 )mLO2 /(g·h·℃ )。大仓鼠的能量代谢特征是 :在总兽类中 ,高于期望值 ;在啮齿动物中 ,低于期望值 ;在仓鼠亚科动物中 ,稍高于期望值 ;从食性上看 ,高于食种子类的期望值 ,而与食草类的期望值相似 ;体温稍低 ;热传导较高 ;这些特征与该物种夜行性、主要以作物的种子为食、独居和穴居等生活习性密切相关。结合大仓鼠在我国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北 ,但在极端干旱和高寒地区则没有分布的特点 ,提出了生理生态特征可能是限制大仓鼠地理分布的重要因素的观点。 相似文献
59.
用Hungate厌氧技术,从豆制品废水厌氧发酵液中分离到一株细胞直径为0.5--1.2μm的球形产甲烷细菌,编号8508。该菌株利用H2/CO2和甲酸盐生长产甲烷。生长要求乙酸盐、酵母膏和酪素水解物。最佳生长要求0.5--1.0%的NaCl或MgCl20生长的最适温度为35℃,最适pH 7.0--7.3。DNA的G+C含量为41mol%。菌株8508可能是甲烷球菌属(Metha-nococcus)中的一个新种,但还要通过DNA杂交、荧光抗体等测定证实。 相似文献
60.
武夷山五种竹子叶、枝、秆碳氮磷化学计量对生长阶段和海拔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究竹子化学计量特征对生长阶段和海拔的响应对于了解其生理生态特征及生长适应策略至关重要。对武夷山沿海拔分布的五种典型竹子叶、枝、秆的碳(C)、氮(N)、磷(P)含量及化学计量内稳态指数(H)进行两个生长阶段的测定。结果显示不论生长阶段的变化,各器官N、P含量的变异系数均显著大于C含量,且秆的N、P含量变异系数要显著大于叶片和竹枝,但不同生长阶段并未改变秆的N∶P (12∶1)。毛竹4月份枝和8月份叶的N、P含量均随海拔增加而降低,而箬竹叶的N、P含量均随海拔增加而增加。海拔和生长阶段的交互作用显著提高了竹秆N含量对生长阶段变化的响应。竹叶N和秆的N、P含量在不同生长阶段具有明显的内稳性调控机制,但竹枝N、P的内稳性特征表现不明显。总而言之,这些结果一方面反映了武夷山五种竹子偏向于选择维持叶N含量的内稳态机制,另一方面调节秆N、P含量的协变来应对海拔和生长阶段变化中养分的利用策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