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6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钟海英  张雅林  魏琮 《昆虫学报》2020,63(4):421-432
【目的】本研究通过合哑蝉Karenia caelatata成虫消化道的形态学、组织学和超微结构研究,进一步了解蝉科(Cicadidae)代表种类的消化道形态和功能分化。【方法】利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对合哑蝉雄成虫消化道的整体形态以及食道、滤室(中肠前端及后端、马氏管基部、后肠基部)、滤室外中肠(锥形体、中肠环)、后肠(回肠、直肠)的一般形态和超微结构进行了详细观察,同时对滤室的组织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结果表明,合哑蝉消化道由食道、滤室、滤室外中肠及后肠组成。食道狭长,被有上表皮和内表皮。中肠前端、中肠后端、马氏管基部以及后肠基部被一肌肉鞘包围形成滤室构造。组成中肠前端和后端的细胞基膜高度内褶,顶端的微绒毛发达。中肠后端分布许多线粒体和高电子密度的分泌颗粒。滤室外的中肠包括膨大的锥形体、中肠环。其中,锥形体由两种细胞组成;中肠环分为前、中、后3个不同的区段。前中肠细胞包含大量的分泌颗粒、线粒体、粗面内质网和溶酶体;中中肠细胞含有分泌颗粒;后中肠细胞包括许多低电子密度的分泌颗粒和滑面内质网。类铁蛋白颗粒零星分布于中肠环的前、中区段。组成锥形体和中肠环前端的细胞顶端微绒毛被丝状物质覆盖。后肠被有一层表皮。食道、中肠环中段、直肠细胞中含有微生物。【结论】本研究获得的合哑蝉消化道形态、组织结构和超微结构方面的信息为其功能分化研究提供了重要信息。同时,相关微生物的发现为进一步探讨共生菌与蝉总科昆虫的协同进化提供了信息。  相似文献   
52.
斑蝥素对粘虫和小菜蛾幼虫中肠组织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张雅林  周越  张志勇 《昆虫学报》2003,46(3):272-276
粘虫 Mythimna separata (Walker) 和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的幼虫经斑蝥素处理后,中肠组织发生明显的病变。粘虫幼虫中肠柱状细胞微绒毛脱落,杯状细胞变大,质膜消失;线粒体不规则肿胀,内嵴排列紊乱、溶解、断裂;粗面内质网扩张明显,核糖体脱落;细胞核肿胀,染色质浓缩,偏移。小菜蛾幼虫中肠组织病变更为明显。表明斑蝥素主要作用于中肠的膜系统,为进一步探讨其毒理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3.
中国19种蜡蝉的核型研究(同翅目:蜡蝉总科)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田润刚  张雅林  袁锋 《昆虫学报》2004,47(6):803-808
研究了中国19种蜡蝉的染色体数目、性别决定和染色体行为。2n=28(26+XO)被认为是蜡蝉科的原始核型特征。由于蜡蝉精巢具有被膜,减数分裂前期Ⅰ具有弥散期,因此作者认为蜡蝉与半翅目的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54.
对中国掌叶蝉属利叶蝉亚属进行了分类研究,我国现知4种,即横带掌叶蝉Handianus(Usuirontus)limbicosta (Jacobi)、双斑掌叶蝉H.(U.)limbfer(Matsumura)、冠斑掌叶蝉H.(U.)maculaticeps(Reuter)和条斑掌叶蝉H.(U.)ogikubonis(Matsumura),确认Usuironus quadrimaculatus Cai et Shen,1999是H.(U.)limbifer(Matsumura,1902)的新异名.文中提供了该亚属的鉴别特征和分种检索表、各种的地理分布、形态记述和特征图.  相似文献   
55.
记述中国角顶叶蝉亚科新记录属:点斑叶蝉属Graminella及1新记录种--刀茎点斑叶蝉Graminella nigrinota,重新确定了该种的分类地位,绘制了雄性外生殖器的特征图,并提供了成虫整体、头胸部、雌虫尾节腹面观特征图.  相似文献   
56.
记述全世界弓背叶蝉属Cyrta Melichar昆虫10种,其中包括8个新种。编制了分种检索表,绘制了新种头、胸部及雄性外生殖器特征图。研究标本中,已知种金弓背叶蝉C.blattina Jacobi的正模标本保存于德国Zoologisches Forschungsinstitut und Museum Alexander Koening (ZFMK),Bonn,但标本标签为Staatliches Museum fuer Tierkunde,Dresden;新种逆毛弓背叶蝉C.recusetosa,sp.nov.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南开大学(NKU);具毛弓背叶蝉C.setosa,sp.nov.正模保存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昆虫博物馆(NWSUAF),副模保存于中国天津自然历史博物馆(TJNHM);版纳弓背叶蝉C.banna,sp.nov.、尖齿弓背叶蝉C.dentata,sp.nov.和异额弓背叶蝉C.parafrons,sp.nov.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IZAS);异色弓背叶蝉C.bicolor,sp.nov.正模保存于中国科学院上海昆虫研究所(SHIE);长突弓背叶蝉C.longiloba,sp.nov.正模及1副模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IZAS),1副模保存于天津自然历史博物馆(TJNHM);双斑弓背叶蝉C.bimaculata,sp.nov.正模及2副模保存于天津自然历史博物馆(TJNHM),1副模保存于英国Comm.Inst.Ent.(CIE)。  相似文献   
57.
中国脊额叶蝉属五新种记述:同翅目:横脊叶蝉科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中国脊额叶蝉属五新种记述(同翅目:横脊叶蝉科)李子忠,汪廉敏,张雅林贵州农学院植物保护系,贵州省贵阳市550025西北农业大学昆虫研究所,陕西省杨陵区712100关键词同翅目,分类学,横脊叶蝉科,脊额叶蝉属,新种,中国脊额叶蝉属Carinata系李子...  相似文献   
58.
河南伏牛山缘脊叶蝉亚科种类记述:同翅目:叶蝉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论述河南省伏牛山缘脊叶蝉亚科3属5种,其中包括1新属:管茎叶蝉属Fistulatus gen.nov.和3新种:中华管茎叶蝉Fistulatus sinensis sp.nov.河南胫槽叶蝉Drabescus henanensis sp.nov.细茎胫槽叶蝉Drabescus minipenis sp.nov。此外还厘订新异2个。新种模式标本分别保存在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中山大  相似文献   
59.
消室叶蝉属Chudania由Distant建立于1908年,张雅林、杨集昆(张雅林,1990)对该属作了订正,将Chudania exposita Jacobi移出本属,报道了8个新种,使本属已知种数目增加到10种。本文报道1新种西藏消室叶蝉Chudania tibeta。正模()保存在西北农业大学昆虫博物馆,副模(1)保存在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系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60.
【目的】筛选斑蝥素衍生物,寻找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新型化合物研发杀虫剂。【方法】采用生物测定和酶活性测定方法,对100种斑蝥素类衍生物进行筛选,采用叶碟饲喂法测定其对粘虫3龄幼虫的胃毒活性;测定亚致死剂量下试虫体内解毒酶系的活性变化。【结果】通过生物测定发现斑蝥素衍生物Ⅰ-7~#和Ⅳ-13~#的杀虫活性优于去甲斑蝥素,Ⅰ-7~#与斑蝥素对粘虫的胃毒LC_(50)值相近,其LC_(50)分别为49.818mg/m L和43.677mg/m L。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斑蝥素、斑蝥素衍生物去甲斑蝥素、Ⅰ-7~#和Ⅳ-13~#对粘虫解毒酶系酶比活力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对细胞色素P450酶比活力有明显的抑制活性,对羧酸酯酶比活力有不同程度的激活作用,而对谷胱甘肽S-转移酶比活力大体表现出先激活后抑制的活性。【结论】斑蝥素衍生物Ⅰ-7~#和Ⅳ-13~#对鳞翅目害虫有较强杀虫活性,具有作为生物源农药加以开发利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