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9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51.
52.
亚洲古近纪早期的年代学和哺乳动物群更替(英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广东南雄盆地、江西池江盆地、安徽潜山盆地、湖南衡阳盆地和内蒙古二连盆地古新世和早始新世沉积物进行的生物地层学、化学地层学和磁性地层学研究,第一次给亚洲早古近纪地层框架提供了严格的年代限定。亚洲古新世和早始新世地层划分为4个生物年代单位(陆生哺乳动物期),从老到新为上湖期、浓山期、格沙头期和伯姆巴期4个亚洲陆生哺乳动物期。南雄盆地古地磁数据显示上湖期的底界约位于C29r的上2/3位置。南雄盆地的古地磁资料及池江盆地最新的古地磁和同位素结果显示上湖-浓山期界线在C27n的上部和C26r的下部之间,接近C27n-C26r转换界面。这一记录支持将上湖-浓山期的界线与北美陆生哺乳动物期中的Torrejonian-Tiffanian期以及海相记录中丹尼-塞兰特期(Danian-Selandi-an)的界线相对比。二连盆地古地磁和同位素研究表明典型的格沙头动物群延续至C24r,并且可能向下延伸至C25r和C26n。南雄盆地的记录指示浓山组和古城村组可能相当于C26r的上部。这些结果表明亚洲哺乳动物分期中的浓山-格沙头期的界线可能在北美哺乳动物分期的Tiffanian期中。衡阳盆地的古地磁和同位素证据指示,以短暂的碳同位素漂移为标志的古新世-始新世界线出现在栗木坪组和岭茶组之间,位于C24r中,与海相记录中的坦尼特-伊普里斯期(Thanetian-Ypresian)界线一致。伯姆巴期岭茶动物群的时代似乎与北美Wa-satchian-0带的动物群可以比较。上湖期和浓山期动物群主要由亚洲特有的动物组成。发生在上湖期和浓山期界线处的动物群更替,与北美Torrejonian-Tiffanian期界线以及丹尼-塞兰特期界线一致。在相隔很远的生态系统上的这种巧合,可能反映出各自独立的对气候变化的生态和/或进化上的响应。格沙头动物群的地方性色彩更弱,有与北美Clarkforkian期动物群共有的属一级分类单元。伯姆巴动物群是全球性的。现生哺乳动物各目在格沙头-伯姆巴期界线处突然出现,与北美和欧洲的记录一致,显示动物群的更替与古新世-始新世界线处短暂出现的全球变暖事件(又称古新世-始新世高温事件)有关。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门静脉高压症脾切断流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相关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2011年12月我科450例因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行脾切断流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超声多普勒检测手术前后门静脉血流速度、门静脉直径及脾静脉、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血栓情况,用Logistic回归分析术前肝功能Child-Pugh分级、门静脉直径、门静脉血流速度、脾脏的质量及术后血小板数量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关系。结果:术前门静脉系统有血栓患者75例,占16.7%。术后门静脉血栓再形成率52.9%。Logistic单因素分析提示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与门静脉内径、门静脉血流速度、脾脏质量、血清总胆红素、术后血小板数量有关。多因素分析发现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与门静脉内径、门静脉血流速度、脾脏质量有关,而与血清总胆红素、术后血小板数量无关。结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脾切除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与门静脉内径、门静脉血流速度、脾脏质量有关。  相似文献   
54.
动物细胞培养用生物反应器设计原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动物细胞培养用生物反应器设计和放大的关键问题是细胞破损与供氧和混合的矛盾,在分析细胞破损机理基础上,提出了动物细胞培养生物反应器的设计原理——设计模型和有关设计条件,从而清楚地确立了细胞死亡速度与培养基组成、反应器设计和操作参数间的定量关系,以及反应器设计应遵循的保证细胞生长和满足传质要求的条件。还对强化传质和抑制细胞破损这一矛盾作了简要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55.
鲸类位于海洋生态系统食物链的顶端,在国际海洋环境保护研究中备受关注。鲸类的生活环境使得科研人员难以接近它们,为了在保证动物生命安全的前提下进行采样研究,科研人员发明了鲸类远距离活体采样技术。鲸类远距离活体采样工具出现于1973年,由捕鲸鱼叉改制而来,其后40余年,鲸类活体采样工具先后经历了捕鲸鱼叉、十字弓、复合弓、气枪、手持杆等多种不同动力的采样系统交替出现的发展历程。活体采样技术对动物的影响是科研人员关注的核心问题,为此,科研人员开展了大量研究对活体采样技术的风险性进行评价,并最终认可了这一技术的无损伤性。现今,鲸类远距离活体采样技术已成为国际鲸类研究的重要手段。我国是鲸类资源相对丰富的国家,但该技术在我国鲸类研究中的应用仍处于起步阶段,仅在香港海域的中华白海豚(Sousa chinensis)研究中进行过尝试,鲸类远距离活体采样技术在我国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发展空间。本文详细介绍了鲸类远距离活体采样技术的发展历程和科研应用,并从遗传学、毒理学、细胞生物学和内分泌学方面对该技术在我国鲸类研究中的应用前景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56.
鲸类位于海洋生态系统食物链的顶端,在国际海洋环境保护研究中备受关注。鲸类的生活环境使得科研人员难以接近它们,为了在保证动物生命安全的前提下进行采样研究,科研人员发明了鲸类远距离活体采样技术。鲸类远距离活体采样工具出现于1973年,由捕鲸鱼叉改制而来,其后40余年,鲸类活体采样工具先后经历了捕鲸鱼叉、十字弓、复合弓、气枪、手持杆等多种不同动力的采样系统交替出现的发展历程。活体采样技术对动物的影响是科研人员关注的核心问题,为此,科研人员开展了大量研究对活体采样技术的风险性进行评价,并最终认可了这一技术的无损伤性。现今,鲸类远距离活体采样技术已成为国际鲸类研究的重要手段。我国是鲸类资源相对丰富的国家,但该技术在我国鲸类研究中的应用仍处于起步阶段,仅在香港海域的中华白海豚(Sousa chinensis)研究中进行过尝试,鲸 类远距离活体采样技术在我国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发展空间。本文详细介绍了鲸类远距离活体采样技术的发展历程和科研应用,并从遗传学、毒理学、细胞生物学和内分泌学方面对该技术在我国鲸类研究中的应用前景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57.
本文描述的朱森珊瑚(Chusenophyllum),采自安徽南部栖霞组上部,数量虽不多,但产出的层位相当稳定,是识别栖霞组的化石标志之一。对确定栖霞组的生物地层层序、划分栖霞组与茅口组的分界,具有一定的意义。同时,对于认识栖霞组中四射珊瑚的特征及其演化过程,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安徽南部地区栖霞组剖面,以贵池灌口仰天堂、巢县平顶山二地最好,化石比较丰富,界线清楚,出露较完整。  相似文献   
58.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大规模纯化及部分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收集产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的CHO工程细胞灌流培养上清,经过Streamline扩张柱床和赖氨酸-Sepharose4B柱亲和吸附色谱纯化后,最后产品的比性达到600000IU/mg蛋白,rt-PA总活性回收率在98%左右,经还原SDS-PAGE分析主要为高相对分了质量rt-PA蛋白,HPLC分析达到色谱纯,N端15个氨基酸序列和pI与献报道的一致。蛋白质印迹实验证实具有t-P  相似文献   
59.
目的:构建稳定表达人SidT2基因的BHK及MDCK细胞系,探讨SidT2基因过表达与细胞转运双链RNA(dsRNA)能力的关系。方法:根据人SidT2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克隆其编码区序列,经双酶切后与pEGFP-N3载体连接,构建其真核表达载体,分别瞬时转染BHK及MDCK细胞,并使用G418筛选稳定表达细胞系;在此基础上,体外转录合成绿色荧光蛋白(GFP)dsRNA,以GFP基因为报告基因,进一步分析过表达人SidT2基因对BHK及MDCK细胞转运dsRNA能力的影响。结果:经基因克隆、酶切、连接后,构建了人SidT2基因真核表达载体pEGFP-SidT2;经瞬时转染及G418筛选,获得稳定过表达人SidT2基因的BHK及MDCK细胞系,实时荧光定量RT-PCR分析表明,其SidT2基因转录水平分别提高71、64.5倍;稳定表达SidT2基因后,在培养液中添加GFP dsRNA,GFP荧光强度较对照细胞分别降低88.1%、73.7%,表明稳定表达SidT2基因的BHK、MDCK细胞转运dsRNA的能力显著增强。结论:构建了稳定表达人SidT2基因的BHK及MDCK细胞系,SidT2基因过表达可显著提高外源性dsRNA的转运能力。  相似文献   
60.
本文记述了在湖南衡东下始新统中发现的软食中兽头骨化石——河塘软食中兽 Hapalodectes hetangensis sp. nov.,并根据头骨特征对软食中兽的系统分类位置提出修正意见,订 Hapalodectidae 科 (Szalay and Gould 1966) new rank.对与之有关的中国古新统某些中兽的分类位置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