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51.
RNAi技术应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RNAi(RNA interference),即RNA干扰是由与靶基因同源的内源或外源双链RNA(double stranded RNA,dsRNA)所引发的一种在动植物中普遍存在的基因沉默现象.它最早在植物体中被发现,现在已发展成为一种生物技术,并成为了后基因时代的重要研究手段.对RNAi技术在生物基础、医学、药学和植物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2.
工业酶应用范围遍及化工、医药、轻工、食品、能源及环境保护等领域,是现代生物技术中相对成熟而又发展潜力巨大的核心产业.随着全球范围日益突出的资源环境压力和绿色合成产业的需求,工业酶的应用和需求量迅速增加,工业新酶的挖掘和开发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相似文献   
53.
54.
基因组及后基因组时代的微生物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国屏 《生命科学》1998,10(2):65-72
当人基因组计划正在以出人预料的高速度走向最后的胜利,后基因组时代也已呼之欲出的日子里,微生物学似乎迷失了自己前进的方向。在简单地综述了人基因组计划所取得的成果之后;特别说明了微生物基因组工作在其中所发挥的作用。进一步回顾微生物学对基因及基因组研究所作出的贡献;说明在基因组计划取得成功的历程中,微生物学如同以往一样,发挥了领先学科的特殊作用,作出了重要的贡献。结合基因组工作的进展,探讨了微生物学在基因组与后基因组时代中所能发挥的作用以及新的发展机遇。最后;对微生物学工作者在这一时代的责任与态度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5.
后基因组——蛋白质组研究   总被引:49,自引:4,他引:45  
1990年国际上开始了人类基因组研究。尽管目前只解出了约3%的序列,但功能基因组的研究已经开始,后基因组的时代已经到来。新时代的最终目的,是阐明基因组所表达的真正执行生命活动的全部蛋白质的表达规律和生物功能,也即蛋白质组研究。当前主要的研究手段为双向凝胶电泳、“双向”高效柱层析、质谱技术和生物信息学。蛋白质组研究,不仅是21世纪整体细胞生物学新的最重要的内容,而且将为医药、农业和工业的革新提供崭新  相似文献   
56.
人类基因组计划与后基因组时代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2003年4月14日生命科学诞生了一个新的重要里程碑,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后基因组时代正式来临。着重介绍了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提出、目标与任务、实施与进展等方面的基本情况,讨论了后基因组时代的时间界定,分析展望了后基因组时代与人类基因组计划密切相关的生物信息学、功能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药物基因组学等几个重要研究领域 。  相似文献   
57.
后基因组时代,蛋白质组学技术已成为鉴定植物蛋白质功能的有力工具之一,以模式植物拟南芥为材料进行蛋白质组学研究是大家关注的焦点.叶绿体作为重要的细胞器,在植物蛋白质组学中已有较多的研究,本文对近年来拟南芥叶绿体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加以综述,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8.
后基因组时代的生物信息学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陈铭 《生物信息学》2004,2(2):29-34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不断积累的巨量的生物学数据和快速发展的信息学技术,给后基因组时代的生物信息学研究带来了新的挑战。该文对后基因组时代的生物信息学研究内容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描述,分别就其研究对象和研究方向作了区别讨论,分析了生物信息学研究的现状和趋势,比较了国内外的研究发展情况和差距。针对我国在研究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建议并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59.
60.
In the post-genomic era, various computational methods that predict 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s at the genome level are available; however, each method has its own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resulting in false predictions. Here we developed a unique integrated approach to identify interacting partner(s) of Semaphorin 5A (SEMA5A), beginning with seven proteins sharing similar ligand interacting residues as putative binding partners. The methods include Dwyer and Root- Bernstein/Dillon theories of protein evolution, hydropathic complementarity of protein structure, pattern of protein functions among molecules, information on domain-domain interactions, co-expression of genes and protein evolution. Among the set of seven proteins selected as putative SEMA5A interacting partners, we found the functions of Plexin B3 and Neuropilin-2 to be associated with SEMA5A. We modeled the semaphorin domain structure of Plexin B3 and found that it shares similarity with SEMA5A. Moreover, a virtual expression database search and RT-PCR analysis showed co-expression of SEMA5A and Plexin B3 and these proteins were found to have co-evolved. In addition, we confirmed the interaction of SEMA5A with Plexin B3 in co-immunoprecipitation studies. Overall, these studies demonstrate that an integrated method of prediction can be used at the genome level for discovering many unknown protein binding partners with known ligand binding domai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