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6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16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3篇
  1976年   2篇
  1965年   2篇
  1960年   2篇
  1958年   4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3 毫秒
461.
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剂 (Cowpea Trypsin Inhibitor) 基因 (CpTI) 因其抗虫谱广及不易耐受等优点在植物基因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为进行遗传修饰食品(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s, GMF)中所含CpTI基因表达产物的安全性评价,我们需要在体外微生物体系中获得大量的CpTI蛋白。采用pGEX融合蛋白表达系统,将CpTI与GST的编码序列在大肠杆菌BL21中进行融合表达,表达产物达到菌体总蛋白的40%。经一步Glutathione Sephrose 4B亲和纯化,融合蛋白GSTCpTI纯度达到90%以上。将Thrombin蛋白酶与融合蛋白过夜作用,可获得切掉了GST标签的CpTI蛋白。活性测定显示GSTCpTI及CpTI蛋白均具有明显的胰蛋白酶抑制剂活性。用纯化的融合蛋白免疫家兔还可诱导产生高效价的抗体,经ELISA检测抗体滴度>1∶20000。Western Blotting 实验显示,无论是菌体超声裂解后总蛋白中的CpTI蛋白或是经纯化后的CpTI蛋白均可与自制的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这为进一步进行CpTI蛋白的安全性评价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462.
来自结核杆菌的小分子热休克蛋白Hsp16.3以九聚体的形式存在.用三种不同的强变性条件(100℃加热15 min,12 mol/L脲或8 mol/L盐酸胍处理4 h)将Hsp16.3变性, 然后通过冷却或透析使之复性,并利用孔径梯度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圆二色性光谱比较了变性-复性前后Hsp16.3的各个层次高级结构.结果显示,变性的Hsp16.3几乎可以完全恢复至天然构象,这表明小分子热休克蛋白Hsp16.3具有很强的自发折叠和组装能力.  相似文献   
463.
王爱兰  李维卫 《生态学报》2017,37(21):7251-7257
唐古特大黄(Rheum tanguticum)是中国传统的中藏药材,近几年由于生境的严重破坏,已濒临灭绝,并被列入濒危植物名单。为了探索唐古特大黄物种濒危的原因并保护其野生资源,本研究采集了9个居群87个个体的唐古特大黄样本,基于该物种的叶绿体基因trn S-G序列对其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唐古特大黄物种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Ht=0.694),其中95.97%的遗传分化来自于居群间(G_(ST)=0.960),4.03%的遗传分化来自于居群内(Hs=0.028)。AMOVA分析也显示唐古特大黄居群间基因流较小(N_m=0.01),存在较高的遗传分化(F_(ST)=0.9631)。唐古特大黄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可能与该物种较长的进化史和生活史有关,居群间较高的遗传分化可能与高山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有关。根据研究结果,建议对唐古特大黄所有野生居群进行就地保护,同时收集种质资源开展异地繁殖工作,以保护物种的遗传多样性,维持其进化潜力。  相似文献   
464.
森林生物挥发性有机物释放速率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森林是生态系统中主要的BVOC(生物挥发性有机物)来源.BVOC对于大气环境质量、对流层化学以及全球碳循环平衡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综述了森林BVOC释放的季节性和日变化特征,并对其影响因子(生境差异、环境变化、树木发育阶段、生理状况和外来干扰等)进行了分析,同时还进一步阐述了森林BVOC释放的生态学意义,并在树种选择和植物配置等方面,为生态保健型森林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城市森林建设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65.
有机地表覆盖物在城市林业建设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王成  郄光发  彭镇华 《应用生态学报》2005,16(11):2213-2217
综述了国外有机地表覆盖物兴起与发展的过程,重点分析了有机地表覆盖物的重要应用价值(如改善土壤理化性状、促进树木生长、美化城市景观、抑制土壤扬尘及其环保和经济价值,同时对有机地表覆盖物使用中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我国城市林业建设中有机地表覆盖物生产与应用的现实紧迫性和广阔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466.
湖北省双孢蘑菇子实体中重金属铅镉含量及来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子实体中重金属铅、镉含量分析结果表明,铅、镉的背景值含量分别为0.636mg/kg和0.127mg/kg,样品中铅含量的范围为0.087-2.40mg/kg,镉含量的范围为0.038-0.301mg/kg。在两种不同栽培模式下,子实体中铅含量均有显著差异,但镉的含量并无显著差异。相关性分析表明,子实体中铅来源于覆土而与培养料无关,而镉的来源与栽培方式有关,覆土和培养料中的镉含量均影响子实体中的镉含量。  相似文献   
467.
家蚕细胞遗传学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维  葛方兰  叶德萍  雷佳红  黄敏 《遗传》2006,28(9):1167-1172
由于家蚕染色体数目较多、着丝粒弥散, 在较长时期内, 家蚕染色体识别、核型分析、染色体结构和功能的研究都受到很大限制。近年来, 应用比较基因组杂交、基因组原位杂交、基于细菌人工染色体克隆的原位杂交技术建立了家蚕的细胞学图, 综合分子连锁图构建高密度的细胞遗传学图已成为可能。分子细胞遗传学的应用正在推动家蚕染色体结构和功能的研究, 揭示出家蚕W染色体密集地分布着嵌套结构的逆转座子, 染色体端粒由重复序列(TTAGG)n以及端粒特异的非长末端逆转座子TRAS1和SART1组成, TRAS1、SART1具有较高的转录活性, 可能与维持染色体的稳定性有关。  相似文献   
468.
自20世纪60年代,欧亚大陆晚新生代地层中陆续发现了p3由5个主要褶沟组成的兔类化石,并先后建立了上新五褶兔(Pliopentalagus Gureev et Konkova,1964)和三裂齿兔(Tris- chizolagus Radulesco et Samson,1967)两属。近年,在中国安徽淮南大居山新生代晚期不同时代的洞穴、裂隙堆积物中发现了保存相当完整,数量颇多的上新五褶兔的材料。笔者在研究大居山新洞早上新世的上新五褶兔时, 将其与欧亚大陆该属内的已知种和三裂齿兔的各种进行了详细比较,发现产自河北省阳原县泥河湾盆地晚上新世稻地组的Pliopentalagus nihewanensis Cai,1989被指定为上新五褶兔值得商榷。Pliopentalagus nihewanensis的材料仅有1枚p3(GMC V 2008-1)和两枚中间颊齿(p4 或ml,GMC V 2008-2及m2,V 2008-3)。正型标本p3的中前褶沟(AR)中央、后外褶沟和后内褶沟后壁釉质层具有小褶曲,这些形态确实与上新五褶兔的特征有些相似。但褶曲的发育程度明显比上新五褶兔的弱;另外,其齿冠舌侧后缘向后内突出,后外褶沟和后内褶沟较平直并近与齿纵轴垂直,后外褶沟与后内褶沟深度相近等而与上新五褶兔也有所不同。褶沟的釉质层在两枚中间颊齿中较平直,与上新五褶兔显然也有较大的区别。就该p3而言,可以认为它属于一枚釉质构造极简单的上新五褶兔的前臼齿,也可以认为是釉质构造很复杂的三裂齿兔的p3。研究表明,在上新五褶兔和三裂齿兔的系统演化过程中,其颊齿褶沟釉质层的构造有越来越复杂的趋向。作为上新世较晚期的“Pliopentalagus nihewanensis”的p3,指定为上新五褶兔显然有悖于该属釉质构造在地史中越来越复杂的演化事实,而指定为三裂齿兔则正好与该属釉质构造的演化趋势相符(Averianov and Tesakov,1997)。另外,从共生动物群和动物的生活习性看,安徽淮南发现的上新五褶兔与大量现代东洋界特有的类型共生(如Tupaiidae、Platacanthomyidae等),上新五褶兔的后裔——现生的日本琉球奄美黑兔(Pentalagus)的栖息地为温暖、湿润的多山环境;而目前发现的三裂齿兔共生动物群所指示的是干凉的稀树草原环境,与上新五褶兔的生态环境有所不同。含“Pliopentalagus nihewanensis”的晚上新世稻地动物群主要由典型的古北界属种(如Mesosiphneus paratingi、Mimomys orientalis、Germanomys cf. G.weileri、Chardinomys nihewanicus及Ochotona spp.等)组成,而未见典型的东洋界成员。这种温带相对干旱的草原环境,显然与中国发现的上新五褶兔及其后裔的生存环境很不一样。因此,笔者认为“泥河湾上新五褶兔”应归入三裂齿兔属,正名泥河湾三裂齿兔Trischizolagus nihe—wanensis(Cai,1989)。种征订正为:p3具有较复杂的形态构造;中前褶沟具衍生的中央小褶曲, 后外褶沟和后内褶沟后壁釉质层褶曲相对发育。该种以这些基本特征而不同于欧亚大陆的已知种(如T.dumitrescuae、T.mirificus等),它可能代表该属的一个进步类型。  相似文献   
469.
我们都知道磷脂双亲分子在水或者油溶液中会形成各种不同的形状。现在我们探讨的是一种细的管状生物膜泡。它通常是指在磷脂双亲分子形成膜泡后,我们对它在显微镜下进行的一系列使用光镊施加拉力操作而形成的细的管状结构。实验显示,膜泡形成的管状结构在生物学中是普遍存在的。本文主要研究怎样应用数值计算的方法进行模拟细的管状膜泡,从而得到一些长短,粗细不同的管状生物膜泡。我们从极小曲面悬链面的角度出发,研究管状膜泡的形成结构特点。最后我们认为管状膜泡的形成不同形状是与对膜泡施加拉力、细管的半径、以及管子的长度等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470.
目的探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肿瘤转移抑制基因TIP30/CC3基因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病理科2000-2006年有完整临床和病理资料的膀胱尿路上皮癌存档蜡块50例和5例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0例膀胱尿路上皮癌和5例癌旁组织中TIP30/CC3基因的表达水平。并分析TIP30/CC3基因与膀胱尿路上皮癌临床和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HPIAS-1000高清晰度彩色病理图文报告管理系统,对TIP30/CC3基因的表达进行定量分析,并用SPSS13.0软件对各组免疫组织化学反应阳性颗粒的平均光密度、阳性面积率做单因素方差分析和SNK(q)检验。结果 (1)TIP30/CC3基因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呈低表达,癌旁组织中呈高表达。膀胱尿路上皮癌与癌旁组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2)TIP30/CC3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之间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但与肿瘤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和临床UICC分期之间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抑癌基因TIP30/CC3基因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低表达可能促进了膀胱尿路上皮癌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