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目的】为研究137Cs辐照前后橘小实蝇雄虫肠道菌群多样性和丰度的变化及其肠道菌群在不同分类阶元上的显著差异物种。【方法】本研究利用IlluminaH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辐照组和对照组共6个样品进行测序分析。【结果】变形菌门和厚壁菌门分别以60.38%、24.33%的比例作为橘小实蝇肠道中的优势菌门和次优势菌门,肠杆菌科和肠球菌科分别以60.38%和15.69%作为优势菌科和次优势菌科。米勒氏菌属(Moellerella)、摩根氏菌属(Morganella)、Cosenzaea属、链球菌科未知属和酸热菌属(Acidothermus)是组间显著差异的菌属。【结论】本研究发现橘小实蝇在辐照后的肠道菌群多样性和丰度均有显著性降低,并在目至属等3个分类阶元上找到辐照后具有显著差异的物种,为后期利用差异菌群来改善辐照对橘小实蝇的消极影响及修复辐照损伤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2.
长尾潜蝇茧蜂对橘小实蝇幼虫的寄生效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橘小实蝇幼虫为寄主,在(25±1)℃,RH(70±10)%,光照周期14L∶10D的条件下,研究了在不同密度的寄生蜂与寄主条件下的长尾潜蝇茧蜂寄生效能。结果表明:不同密度的橘小实蝇幼虫对长尾潜蝇茧蜂的寄生作用有明显的影响,其寄生效应符合功能反应模型HollingⅡ型,方程为Na=0.7291No/(1 0.02362No)。长尾潜蝇茧蜂自身密度对寄生作用也存在干扰效应,用Hassell-Varley模型可表示为a=0.1993P-0.2966。  相似文献   
43.
记述自中国云南的果实蝇属Bactrocera Macquart 1新种,即保山果实蝇Bactrocera (Zeugodacus)baoshanensis,sp.nov..模式标本保存于福建农林大学益虫研究所.  相似文献   
44.
应用prima蛋白加农药马拉硫磷对橘小实蝇进行防治,每8d点喷一次,共喷5次。试验结果表明:prima蛋白与马拉硫磷混合后点喷对橘小实蝇的诱杀效果显著,保果率达到64.71%左右,卡方检验的结果为P=0.027〈0.05,表明点喷prima蛋白与马拉硫磷的混合溶液对柚子的保果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5.
记述采自我国云南的拟犁沟茧蜂属Aulosaphoides van Achterberg 1新种:黄痣拟犁沟茧蜂A. flavistigmus, sp. nov.,并制定了该属中国已知种的检索表。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福建农林大学益虫研究室。黄痣拟犁沟茧蜂 Aulosaphoides flavistigmus,新种(图 1~6) 新种外形似拖氏拟犁沟茧蜂 Aulosaphoides topali(Papp),但新种:1)翅痣单色,黄色;2)背面观复眼长度约为上颊长度的1.2倍;3)颚眼距长度为上颚基宽的2.0倍;4)腹部第3背板鳃叶状端缘的中央凹入浅(图4);5)基节前沟仅中段存在(图2)等特征可与后者区别。正模:♀,云南勐仑,1988-Ⅸ-14,黄居昌采。  相似文献   
46.
记述中国新纪录属叉突茧蜂属Furcadesha Quicke及2新种:南宁叉突茧蜂Furcadesha nanningensis Liu et Chen,sp.nov.和双斑叉突茧蜂Furcadesha bimaculatus Yang et Liu,sp.nov.。文中对叉突茧蜂属及新种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新种附有鉴别形态特征图,并与其近似种作了比较。模式标本存放于福建农林大学益虫研究室。  相似文献   
47.
热茧蜂属Tropobracon Cameron是1个小型属,过去全世界已知5种。本文报道了我国发现的1个新种——黑热茧蜂T.niger,sp.nov.,并建立了该属中国已知3种的分种检索表。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福建农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益虫研究室。黑热茧蜂Tropobracon niger,新种(图1~8) 本新种与三化螟热茧蜂Tropobracon luteus Cameron,1905较接近,但前者的1)后翅1-SC+R脉宽度明显比1r-m脉窄(图1);2)头部光滑,后头强度凹入(图8);3)中胸盾片中前方无1条短沟(图6);4)体大多黑色,头部及胸部部分红褐色;5)复眼长为上颊长的1.8倍(图8),颚眼距长为上颚基宽的2.3倍(图3)等特征可与之区别。正模:♀,福建沙县洋坊,1981-Ⅺ-17,黄居昌采:副模:3♀♀,同正模。  相似文献   
48.
笔者在整理福建省的茧蜂标本时,发现一新种:赭胸反颚茧蜂Heratemis ustulatus Wu et Chen。该新种与Heratemis vegeta(Papp)近缘,但新种的头部黑褐色,中胸背板红褐色,产卵器与腹部等长。 该新种的主要鉴别特征:雌蜂体长3.7mm。体黑褐色,中胸背板红褐色。无后头瘤,后单眼间距POL及单复眼距(OOL)分别为后单眼直径(D)的1.3和3.0倍。上颚4齿(第4齿在第1、2齿间)。第1、2鞭节长为第3鞭节的1.1和1.2倍。盾纵沟完整,伸及椭圆形的中陷;小盾片隆起,但未形成尖刺。回脉明显前叉式,小脉强烈后叉式。腹柄节长为其后端宽度的1.9倍。产卵器与腹部等长。 正模:♀,福建清流大丰山,1990-07-16,洪盛祥采集。 词源;本新种的种名“ustulatus”意指该新种的中胸背板红褐色。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福建农业大学益虫室。  相似文献   
49.
平突蚜茧蜂属Lysiphlebia是Stary和Schlinger于1967年从柄瘤蚜虫蜂属Lysi-phlebus分出而创立的。他们指定原Lysiphlebus japonicus Ashmead为属的模式种,并描述了采自香港和南朝鲜的一新种Lysiphlebia rugosa Stary&Schlinger。迄今为止,该属全世界仅此2种,分布于日本、南朝鲜、我国台湾省和香港,我国大陆未见报导。本文记述的一新种不仅是该属在全世界第三种,也是该属在我国大陆分布的首次纪录。  相似文献   
50.
笔者等在福建发现一种柄腹茧蜂(Spathius Nees),它的脸部具有极为整齐细致的象唱片纹面的构造。是我国首次发现的具有这种构造的柄腹茧蜂。根据Nixon(1943)的著作,在4个具有同样构造的种组中,本种应隶于S.rusticulus Wilkinson种组,因为中胸侧板并非完全粗糙,前翅具褐色斑纹,中脉在中室中央处强度向下弯曲,亚中室在该处缢缩。兹将本种特征,记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