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4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葡萄贮期脱落酸(ABA)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试验研究了葡萄贮期脱落酸 ( ABA)的变化 ,结果表明 :葡萄贮期 ABA含量呈抛物线形变化 ,有明显的高峰出现 ,低温 ( 0± 0 .5℃ )贮藏具有推迟 ABA峰期和降低峰值的作用 ,经用 9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和 2种化学药品对葡萄果穗处理试验 ,三碘苯甲酸 ( TIBA)对 ABA的形成有极强的抑制作用 ,吲哚 - 3-乙酸 ( IAA)、赤霉素 ( GA3)、萘乙酸 ( NAA)和 6-苄基氨基嘌呤 ( 6- BA)对 ABA的形成也具有拮抗作用 ,矮壮素 ( CCC)、比久 ( B9)、乙烯利 ( CEPA)和外源脱落酸对 ABA的形成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2.
【背景】松树的内生真菌会影响红脂大小蠹及其伴生真菌的生长及扩散,从而影响红脂大小蠹的入侵。【目的】掌握赤峰地区红脂大小蠹寄主树种内生真菌的物种多样性,筛选对其伴生菌有拮抗作用的菌株,为红脂大小蠹的生物防治提供资源。【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形态学鉴定和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ITS)序列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红脂大小蠹寄主树种油松、樟子松和潜在寄主落叶松进行内生真菌多样性研究,并用两点对峙法进行拮抗菌株筛选。【结果】松树内生真菌鉴定为2门6纲10目18科19属,其中落叶松韧皮部分离到的内生真菌数量最多,为39株,隶属于9属12种,真菌检出率为43.33%;油松次之,为30株,隶属于7属8种,真菌检出率为33.33%;樟子松最少,为29株,隶属于10属13种,真菌检出率为32.22%。3个树种的内生真菌相似性较低,无共有的菌种,青霉属(Penicillium)和篮状菌属(Talaromyces)是唯二的共有菌属,且青霉属在3个树种中均为优势菌属。平板对峙结果表明90%以上的树木内生真菌均能够与伴生真菌形成稳定的对峙,抑制率在50%-86%之间,且Phialocephala sp.和Pochonia bulbillosa对伴生菌的抑制率能高达93.7%。【结论】松树韧皮部的内生真菌具有较高的生防潜力,Phialocephala sp.和P. bulbillosa对红脂大小蠹伴生菌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可作为红脂大小蠹的生防资源。  相似文献   
43.
评价口服轮状病毒减毒活疫苗RotaTeq对全球儿童轮状病毒胃肠炎免疫原性,为疫苗的使用提供循证参考。检索2006-2021年公开发表的有关口服轮状病毒减毒活疫苗(Oral Live Attenuated Rotavirus Vaccine,ORV)RotaTeq(RV5)的文献,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共纳入了8 015名研究对象,其中疫苗组纳入研究对象4 062名,对照组纳入研究对象3 953名,使用RevMan5.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共纳入6篇文献,对照组相比疫苗组血清IgA抗体、SNA-G1抗体、SNA-G2抗体、SNA-G3抗体、SNA-G4抗体、SNA-P1A[8]抗体的抗体阳转率分别升高了73%(95%CI:65%~81%)、35%(95%CI:19%~50%)、11%(95%CI:6%~16%)、12%(95%CI:5%~19%)、30%(95%CI:21%~38%)、23%(95%CI:8%~38%);与对照组相比,黄色人种疫苗组血清IgA抗体、SNA-G1抗体、SNA-G2抗体、SNA-G3抗体、SNA-G4抗体、SNA-P1A[8]抗体的抗体阳转率分别升高了75%(9...  相似文献   
44.
综述了丝状真菌合成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的相关调控研究进展。对最近研究文章分析发现:细胞外信号分子(C源、光信号),转录因子以及染色质重建等对丝状真菌合成调控纤维素酶及半纤维素酶有重要影响。同时解析丝状真菌合成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调控网络,以期为利用基因工程改造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生产工业菌株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尖顶距在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治疗股骨近端骨折临床效果中的作用和意义,为骨外科手术疗效的评价提供可借鉴的方法。方法:对2006年8月-2007年10月期间在我院接受PFNA治疗的32例股骨近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AO/ASIF国际内固定研究学会标准对骨折进行分类,应用术中和术后即刻X光射线照片对骨折复位情况、远端锁定类型和股骨头内刀片位置进行记录。患者术后常规X光照片观察切出情况,用Oxford髋关节评分系统评价临床疗效。结果:研究期间共有37例PFNA植入,纳入本研究的共32例,27例获得随访。其中,3例切出(2例内侧穿孔和1例内侧塌陷)TAD小于20mm。4例植入相关股骨骨折,2例不愈合,1例复位失败。结论:PFNA是治疗股骨近端不稳定型骨折的有效装置。我们认为TAD应尽量20 mm或30 mm以避免股骨头穿透。  相似文献   
46.
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是革兰阴性杆菌细胞壁的主要组成成分,也是一种很强的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诱导剂。呼吸道上皮是机体防御外界细菌、病毒、香烟烟雾等生物和化学因素损伤的天然屏障,在维持呼吸道局部微环境稳态中可发挥重要作用,也是吸入性药物治疗的主要靶细胞。呼吸道上皮结构完整性缺陷或功能紊乱还参与了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多种肺部疾病的发生和发展。LPS可引起呼吸道上皮损伤,但其具体的分子机制目前尚不清楚。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p38 MAPK)作为MAPK家族四个亚家族成员之一,包含四个成员:p38α、p38β、p38γ和p38δ,可通过经典和非经典的p38 MAPK信号通路激活方式及通过激酶活性无关的功能参与调控炎症反应、细胞生长、细胞分化和细胞死亡等多种病理生理过程。本文就p38 MAPK信号通路在LPS致呼吸道上皮损伤中的作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7.
目的观察博尔纳病病毒核蛋白(Borna disease virus p40,BDV p40)对大鼠海马源性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增殖、存活、分化及ERK1/2信号通路的影响,揭示BDV引起神经精神疾病的部分发病机制。方法(1)分别用pEGFP—N1—p40及pEGFP—N1质粒转染NSCs,观察转染效率并鉴定BDVp40在NSCs中的表达。(2)实验设置3组:未转染组、pEGFP—N1空转对照组及pEGFP—N1—p40转染组,用CCK-8试剂盒、Brdu摄入实验及免疫组化分别检测细胞存活、增殖及分化为神经元、星型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的比例的变化,并经Western Blot检测ERK1/2磷酸化的改变。结果(1)成功建立表达BDVp40的NSCs模型;PCR结果显示只有pEGFP—N1-p40转染组细胞有BDVp40基因表达。(2)BDVp40抑制NSCs的存活、增殖,但对于转染后贴壁分化14d时3组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星型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的比例未见显著差异。WesternBlot结果显示BDVp40下调了磷酸化ERK1/2在蛋白水平的表达。结论BDVp40抑制NSCs的存活、增殖,但是对NSCs的分化方向没有明显的影响。BDVp40有可能通过下调磷酸化ERK1/2活性对NSCs的存活、增殖起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8.
lux报告系统以其灵敏、快速、便捷等特性,在分子生物学、临床微生物和生化检测等领域中占据了一席之地。从lux报告系统的组成、类型及特性出发,介绍该报告系统在环境监测、食品安全、新药发现、肿瘤定位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49.
马亚楠  王明钰  徐海 《微生物学报》2017,57(12):1761-1768
木质纤维素价格低廉,供应充足,且未得到充分开发利用。把纤维素降解成葡萄糖,进而生产纤维素乙醇的技术已经进入商业应用阶段。提高纤维素酶的活性,有利于充分利用自然界中大量存在的木质纤维素,开发生物质资源,以缓解能源危机。糖基化修饰对纤维素酶的活性、稳定性以及其他性质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对纤维素酶糖基化的了解,以及合理地改善糖基化修饰,可以极大地提高木质纤维素降解速率,有利于工业上液体燃料的生产。  相似文献   
50.
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研究, 是揭示生物体正常生长发育及其应对各种生物或(和)非生物胁迫的分子机制及其调控网络的重要途径。文章综述了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常用实验性方法, 如酵母双杂交系统、串联亲和纯化、免疫共沉淀、GST Pull-down、双分子荧光互补、荧光共振能量转移、表面等离子共振分析, 介绍了其原理、发展进程, 并分析了其优缺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