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6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婺源靛冠噪鹛生物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靛冠噪鹛(Garrulax courtoisi),由原黄喉噪鹛(Garrulax galbanus)[复又被]剥离出来的一独立鸟种并由此而为中国南方之特有种,具两个地理上相互分离/分立的亚种,其指名亚种于中国东南、亚种simaoensis于中国西南;因其对繁殖生境之狭选性且群体数量之稀缺而被列为极危物种(CR)。十余年来野外调查结果表明,其指名亚种于繁殖季节几乎仅见于江西婺源,营巢于低地村落乡镇的林木间,为典型合作繁殖鸟种。统计结果显示,在婺源靛冠噪鹛各繁殖群体中,其每年的营巢数量从未超过该群体中个体数的1/3,接近1/3已是很好年景;若首批卵和/或雏鸟遭天敌捕杀,二次所筑之巢的数目则充其量不及该群体中个体数的1/5,且二次筑巢通常在首批卵和/或雏鸟遭捕杀后月余方才开始;野外未见婺源靛冠噪鹛在一年之内有第三次筑巢的现象。若以成鸟引领当年幼鸟离开其繁殖地即视其繁殖期成功结束,则从未记录到当年幼鸟的数量有达到该繁殖群成鸟数量1/4的例子,能够接近或达到1/5已属上乘;作为另一方面,婺源靛冠噪鹛的某个或某几个繁殖群由于巢卵遭捕食而在个别年份中无幼鸟问世却并不罕见。目前已能确定婺源靛冠噪鹛有9个繁殖群体,个体总量逾300只,且在过去的5年中其数量略呈增长趋势。另外,尽管10余年来野外找寻simaoensis亚种的努力从未间断,但无论在已知原产地并周边地带却一直未能[再]发现该亚种。  相似文献   
42.
以泽陆蛙(Fejervarya limnocharis)为模型动物, 在浙江省温州市瑞安碧山镇涂厂村农田生境, 通过近1个月时间的野外活动数量调查, 检测出蛰期时间尺度和气温变化对白天泽陆蛙野外活动数量及活动个体大小的影响。结果显示:(1)月周期调查中泽陆蛙个体大小在不同采集时间上差异不显著, 气温与个体大小相关亦不显著, 气温与白天活动个体的数量呈显著正相关;(2)持续4天的泽陆蛙的活动数量的调查显示, 上下午间差异显著, 上午的活动数量显著少于下午, 个体大小在上下午间差异不显著, 气温与个体大小相关不显著, 与白天活动个体的数量呈显著的正相关;(3)3月份时间推移的温度和数量的数据和4月初上午和下午数据的单因子协方差分析显示, 两者回归关系具有平行性, 但截距差异显著。据此我们推断气温是影响野外出蛰期泽陆蛙活动数量的重要的生态因子。  相似文献   
43.
婺源鸟类纪录解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迄今为止在婺源先后共记录到鸟类302种,分属63科,其中非雀形目鸟类32科143种、雀形目鸟类31科159种。同时,婺源保存有某些特殊鸟种的独立群体,如靛冠噪鹛(Garrulax coutoisi),2011~2013年繁殖季节的统计结果其总数量超过250只;白腿小隼(Microhierax melanoleucos)在婺源有近50处的繁殖点,分布遍及婺源全境,其有效种群数量至少在40个繁殖对以上,总数量在120只个体上下;小太平鸟(Bombycilla japonica)在婺源有一个小的居留群,繁殖季节分成2个小群,2013年1月27日曾见到70余只;作为留鸟的鸳鸯(Aix galericulata),在婺源有繁殖点近百个,数量达上千只。婺源还记录有濒危鸟种栗夜(Gorsachius goisagi)和虎斑夜(G.magnificus)。  相似文献   
44.
近年来随着地下生态学的发展,生态学家们逐渐重视生物入侵导致的地下生物多样性及其相关生态系统功能的改变.为探究加拿大一枝黄花(Solidago canadensis)入侵对土壤线虫的影响,我们在杭州湾地区选取镇海、平湖、慈溪、奉贤、海盐和杭州6个研究地点,比较外来种加拿大一枝黄花群落与土著种芦苇(Phragmites a...  相似文献   
45.
本文作者近期曾梳理赤尾噪鹛指名亚种(Garrulax milnei milnei)自戴维神父1874年命名以来的相关报道,揭示出该鸟近数十年来在野外的高稀缺性。为此,2015年3月至10月,江西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赤尾噪鹛指名亚种展开专项野外调查达20余次,并在保护区海拔1 700 m以上地带29个位点安放了57台红外触发相机,以期发现该鸟的现存证据。遗憾的是,无论是野外调查还是本次红外触发相机的照片/录像记录,并扩延至保护区自2009年10月以来300余台红外触发相机的全部记录,均未能发现或甄别出赤尾噪鹛指名亚种的存在。据此,作者提出赤尾噪鹛指名亚种当前的受胁程度当在极危(CR)与野外(功能性)灭绝(EW)之间。  相似文献   
46.
棒花鱼形态特征的两性异形和雌性个体生育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测定了棒花鱼(Abbottina rivularis)繁殖期形态特征包括体长、头长、头宽、头高、眼间距、鼻间距、背鳍基长、胸鳍长、胸鳍腹鳍间距、尾柄长、尾鳍长和体重的两性异形和雌性个体生育力。结果表明,雄性个体的数量显著多于雌性个体,雄性个体的体长显著大于雌性个体。特定体长的雌性个体的胸鳍腹鳍间距显著大于雄性个体,头长、头宽、头高、眼间距、鼻间距、背鳍基长、胸鳍长、尾柄长和尾鳍长显著小于雄性个体,雌雄两性体重不存在显著差异。棒花鱼的怀卵数量与体长和体重回归关系显著。偏相关分析显示,当控制第三者恒定时,怀卵数量与体长和体重呈正相关但不显著。棒花鱼存在个体大小和其他局部特征显著的两性异形,雌性个体主要通过腹腔容积的增加提高个体生育力。棒花鱼形态特征的两性异形是性选择和生育力选择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47.
气候变化直接影响物种赖以生存的栖息地环境条件,进而影响物种的分布、数量和存活率。基于优化后最大熵(MaxEnt)模型预测气候变化下黄腹角雉(Tragopan caboti)过去、当前、未来时期的潜在栖息地格局。结果表明,降水量、温度、海拔是栖息地的主要影响因子。当前时期适宜栖息地面积较过去时期下降24.69%;未来2041—2060年间,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SP)3-7.0与SSP5-8.5情景下黄腹角雉适宜栖息地面积较当前时期分别下降55.19%、58.10%。浙江、江西和福建是当前以及未来黄腹角雉核心适宜栖息地,适宜栖息地面积呈现下降的趋势,并往高纬度区域移动。  相似文献   
48.
本研究于2006 年5 ~ 8 月在桂林市七星公园七星岩洞进行,比较分析了共栖2 科(蹄蝠科和蝙蝠科)6 种共75 只蝙蝠的回声定位信号和翼型特征。普氏蹄蝠的回声定位叫声为短而多谐波的CF/ FM 型,主频率为61.2±0.8 kHz, 具有高翼载、低翼展比和中等翼尖指数; 大蹄蝠的回声定位叫声为单CF/ FM 型,主频率为68. 6 ±0.7 kHz,具有高翼载、低翼展比和中等翼尖指数;中蹄蝠的回声定位叫声为单CF / FM 型,主频率为85.2 ±0.5 kHz,具有中等翼载、低翼展比和中等翼尖指数;高颅鼠耳蝠的回声定位叫声为长带宽的FM 型,主频率为50.7 ±3.8 kHz,具有低翼载、中等翼展比和低翼尖指数;大足鼠耳蝠回声定位叫声为FM 型,主频率为39.9 ±3.2 kHz,具有中等翼载、低翼展比和高翼尖指数;绒山蝠回声定位叫声为短而多谐波的FM 型,主频率为49.0± 0. 4 kHz,具有高翼载、中等翼展比和低翼尖指数。经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6 种蝙蝠之间绝大部分的形态和声音参数差异显著(One-way ANOVA,P < 0. 05)。以上结果说明,6 种同地共栖蝙蝠种属特异的回声定位叫声
和形态结构体现出了相互之间的生态位分离,从而降低了种间竞争压力,使得6 种蝙蝠能够同地共存。  相似文献   
49.
测定了乐山棒花鱼(Abbottina kiatingensis)繁殖期形态特征包括体长、头长、头宽、头高、吻长、眼后头长、眼径、眼间距、体高、尾柄长、尾柄高、尾鳍长、背鳍基前距、背鳍基长、腹鳍基前距、腹臀间距、体重和去内脏体重的两性异形和雌性个体生育力。繁殖期雄性个体的数量显著多于雌性个体,雌雄两性个体的体长差异不显著。特定体长的雌性个体的头长、头宽、头高、吻长、眼后头长、尾柄高、背鳍基前距、背鳍基长和去内脏体重显著小于雄性个体,其余指标不存在明显的差异。回归分析表明,乐山棒花鱼的怀卵数量与体长和体重回归关系显著,雌性通过个体大小(体长和体重)的增加来提高个体生育力。  相似文献   
50.
浙江丽水中国石龙子的食性、两性异形和雌性繁殖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林植华  计翔 《生态学报》2000,20(2):304-310
丽水分布的中国石龙子(Eumeces chinensis)摄入的食物均为无脊椎动物,分别属于环节、软体和节肢动物,涉及30余科,成体和幼体的食物生态位宽度分别为7.26和6.69,成体的幼体的食物生态们重叠度为0.59。性成熟雄性个体大于雌体。成雄和幼体的头长和头宽随体长SVL的增长速率大于成雌,成雄头长随SVL的增长速度显著大于幼体,成雌和幼体的头长随SVL的增长速率无显著差异。成雄头部大于成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