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34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在陕西石灰性土壤秦美乌鲁木齐果园施用不同剂量叶绿灵(Fe-EDDHA),结果表明,萌芽期株施45g叶绿灵对籍治秦美猕猴桃叶片失绿黄化效果显著,可一直维持到当前落叶。同黄化对照植株相比,叶片叶绿素含量增加182.5%,活性铁含量提高53.2%,果实品质得到明显改善,施用叶绿灵还改善了叶片营养元素的含量。  相似文献   
42.
高CO2浓度对百合某些生理生化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试验以生产花卉的温棚为设施,采用半封闭式CO2供气系统,研究不同CO2浓度对切花百合(Liliumdauricum)叶片光合速率和某些物质含量及开花期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群体Pn、叶绿素(a+b)、叶绿素a、蔗糖、葡萄糖、氨基酸总量、脯氨酸含量等指标,600μmol*mol-1的CO2比对照依次提高54.3%、20%、38%、23%、22%、8.9%、31.2%;800μmol*mol-1的CO2比对照依次提高25%、20%、36%、10.8%、8.7%、10.6%、17.8%;1000μmol*mol-1的CO2比对照依次提高3.4%、14.0%、32%、7.6%、7.4%、-0.5%、7.1%.其中600μmol*mol-1的CO2更有利于百合叶片群体Pn和所测有机物含量的提高,也有利于花蕾的形成和生长,提前花期,提高切花瓶插期间的保鲜效果.  相似文献   
43.
氮锌硒肥配合施用对白三叶的固氮作用与氮转移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在湖北省宜昌县百里荒草场山地黄棕壤上配合施用氮锌硒肥,研究其对混播白三叶,混播黑麦草及单播黑麦草的干重及混播白三叶的固氮作用和氮转移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氮锌硒肥配合施用,混播黑麦草的干重均高于相应处理的单播黑麦草,混播牧草和单播黑麦草重最高的处理都是N46Zn0Se5,其干重辚25.38 g/盆和19.93g/盆。(2)施氮对混播白三叶,混播黑麦草及单播黑麦草的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施锌,硒对混播白三叶,混播黑麦草及单播黑麦草的生长作用不明显。(3)混播白三叶氮素的主要来源是固氮作用,占全氮产量的57.6000%-77.258%。(4)混播白三叶固定氮的转移量只占混播黑麦草的全氮产量的0.316%-12.251%,通过正交方差分析发现,适量氮肥(N30mg/kg)促进固定氮的转移,高量氮肥(N46mg/kg)抑制固定氮的转移。  相似文献   
44.
长期施肥对NO3^——N深层积累和土壤剖面中水分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研究了旱地农业系统中,长期不同施肥条件下,降水对NO3^--N积累、剖面水分分布以及N有收量、回收率影响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降水和氮肥施用量显著影响作物产量。施用氮肥在土壤剖面中造成NO3^--N深层积累,其中NPM处理累积层位于60-120cm,累积量相当于3.0年的年度施肥量(120kg·hm^-2),NP处理累积层位于80-140cm,相当于1.4年施肥量。随着降水的年际间波动,进化论在丰水年、平水年还是干旱年,NPM处理耗水量>NP处理>M处理>P,CK处理。12年不同施肥造成了土壤剖面水分差异。冬小麦播种前不同施肥处理0-100cm水分剖面分布差别不大,NPM处理、NP处理(除丰水年外),土壤100-300cm含水量迅速降低,干旱年M处理缓慢降低,P和CK处理在任何年份变化都不大,氮肥回收率随着降水的波动也呈现相应的高低变化,NPM、NP处理的高低波动幅度最大。NPM、NP处理NO3^--N累积与N素回收率的降低、土壤水分亏缺基本吻合。由此也反映了水分-作物-施肥三者之间存在的内在制约关系。  相似文献   
45.
长期施肥条件下黄土旱塬土壤N03^--N的淋溶分布规律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在黄土旱塬区,长期施肥对土壤剖面NO3^-1—N含量和分布有显著影响.施用化学氮肥,土壤剖面中出现NO3^-1—N的淋溶与深层累积,而施用磷肥和有机肥有减弱NO3^-1—N向更深层淋溶的作用.单施氮肥处理(N),NO3^-1—N的累积峰深度最大,为120~200cm;N、P有机肥配施处理(NPM),NO3^-1—N的累积峰值最高,但峰深度降低至60~120cm;N、P配施(NP)累积深度为80~140cm.不施氮肥,分布在土壤剖面中NO3^-1—N含量显著降低.氮肥用量愈大,NO3^-1—N的累积量愈大.N、P配施可以有效降低NO3^-1—N累积.在同一氮肥用量下,NO3^-1—N累积量随磷肥用量的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46.
灌溉施肥部位对玉米同化物分配和水分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土柱管栽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灌溉施肥深度对夏玉米生长发育、地上地下部分同化物分配、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土表下灌施抑制了玉米生育早期的地上部分生长,使根系向土壤中下层的分布加强,从而保证了作物中后期对水分养分的吸收利用,提高了水分利用效率。在本试验条件下,玉米生长的最佳灌施深度为30cm。  相似文献   
47.
探讨外源养分的输入对土壤系统内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对于深刻认识农田土壤有机碳(C)和养分循环及其相互作用过程具有重要意义。以26年的农田长期定位施肥试验为平台,分析长期不同施肥条件下土壤、有机态及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含量及其化学计量学特征,并根据内稳性模型y=c x~(1/H)计算其化学计量内稳性指数H。结果表明:与长期撂荒处理(CK_0)相比,种植作物条件下26年化肥配施有机肥处理(MNPK和1.5MNPK)显著降低微生物生物量氮含量,但显著提高了微生物生物量磷的含量。相对于撂荒处理,即使长期配施化肥磷处理(NP、PK、NPK),其土壤有机磷降低显著。对于C∶N比而言,化肥配施有机物料处理(秸秆或有机肥)的土壤C∶N比、有机质C∶N及微生物生物量C∶N比均显著低于化肥处理(N、NP、PK和NPK)。对于C∶P比而言,相对于撂荒处理,26年施用磷肥(化肥磷或有机磷)显著降低了土壤C∶P比和微生物生物量C∶P比,而CK和偏施化肥处理(N、NP和PK)显著降低了土壤有机质C∶P比。对于土壤N∶P比而言,撂荒处理土壤N∶P比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而撂荒处理土壤有机质N∶P比显著高于CK和化肥处理,表明不施肥或化肥条件下作物种植加剧了土壤有机质中氮素的消耗。微生物生物量C∶N、C∶P、N∶P比的内稳性指数H分别为0.24、0.75、0.64,不具有内稳性特征。微生物生物量C∶N、C∶P、N∶P比分别与土壤C∶N、C∶P、N∶P比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但与土壤有机质碳氮磷化学计量比之间无显著相关性。表明土壤碳、氮、磷元素的改变会直接导致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化学计量比的改变,但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化学计量比对土壤有机质碳氮磷化学计量比无显著影响,土壤有机质的碳氮磷计量比可能更多是受到作物和施肥等养分管理措施的影响。  相似文献   
48.
历史因素对土壤微生物群落与外来细菌入侵间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群落的组成和结构如何影响其可入侵性一直是入侵生态学的研究热点。然而关于群落可入侵性和群落特征间关系的认知却很不统一。采用交叉互换的试验方法,首先将野外采集的两种长期不同施肥土壤(有机肥和化肥)进行灭菌并回接已方和对方的土壤悬液,研究土壤环境(历史非生物因素)和土壤微生物群落(历史生物因素)对重建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的相对贡献。随后将用红色荧光蛋白标记的青枯菌作为外来种接入重建的土壤中,探究不同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对外来细菌存活数量(前期入侵潜力)和存活时间(后期入侵潜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历史生物因素对重建土壤的原生动物数量、革兰氏阴性与阳性细菌比等群落特征和外来细菌的存活数量有影响;历史非生物因素对土壤微生物活性、细菌物种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等群落特征以及外来细菌入侵土壤后总的存活时间有影响;外来细菌入侵前期状况仅与原生动物数量、革兰氏阴性与阳性细菌比相关,而入侵后期的状况则仅与微生物活性、细菌物种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相关。总之,外来细菌在土壤中各时期的入侵潜力和土著微生物群落特征的相关性主要取决于二者是否由同种历史影响因素控制。本研究对于阐明生物群落结构与群落可入侵性之间关系,及指导土壤外来病原菌的防控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9.
不同施肥水平对桢楠多胚苗生长及光合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营养袋培育的方法,以苗龄45d(根茎初步木质化)的桢楠幼苗为试验材料,选取单胚苗(D)、双胚大苗(SD)和双胚小苗(SX)3种类型桢楠幼苗栽植于袋中,根据年施复合肥量标准设置对照(CK,每袋0g)、中(M,每袋0.2g)和高(H,每袋0.3g)3个施肥水平,于7月初开始施肥,每20d施1次共分4次(每次25%)施入,分别于8月、10月中旬测定幼苗生长指标和光合生理指标,探讨施肥对桢楠多胚苗生长和光合生理的影响。结果显示:(1)中量施肥(M)对3类幼苗的苗高和地径生长量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高量施肥(H)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对幼苗生长的影响表现为先促进后抑制的趋势。(2)中量施肥(M)可以促进3类幼苗叶片的叶绿素合成,延长叶片功能周期,增大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进而提高幼苗在强光照、高CO_2环境下的光合作用能力。(3)中量施肥可以使幼苗的光补偿点(LCP)、CO_2补偿点(CCP)下降,光饱和点(LSP)、CO_2饱和点(CSP)上升,增强幼苗适应环境的能力,积累更多的有机物;高量施肥对幼苗的光合指标也表现为先促进后抑制的作用。研究表明,适量(每袋0.2g)施肥能促进各类桢楠幼苗光合色素合成、光合作用效率以及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从而促进幼苗的生长;适量施肥也使双胚大苗较快缩小与单胚苗生长指标间的差距,同时也对双胚小苗生长表现出一定的促进作用,这对于促进珍贵树种桢楠的种质资源保护、提高苗木出圃率和降低育苗成本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0.
长期施肥条件下西南黄壤旱地有效磷对磷盈亏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贵州黄壤肥力与肥效长期定位试验为平台,探究有效磷(Olsen-P)与土壤累积磷盈亏、磷肥用量的关系,确定西南黄壤旱地最佳磷肥施肥量,通过Mitscherlich方程模拟作物相对产量对土壤Olsen-P的响应关系,明确西南黄壤旱地的农学阈值.结果表明: 施用磷肥可显著提高土壤Olsen-P含量,不同施磷处理间提升幅度主要与磷肥施用量有关;不施磷处理土壤磷素一直处于亏缺状态,施磷处理土壤磷素有盈余,其中全量有机肥配施全量化肥处理(MNPK)作物吸磷量和磷素盈余量最高,同等施磷水平下,与单施化肥处理(NPK)相比,有机肥配施化肥处理(1/4 M +3/4 NPK、1/2 M +1/2 NPK)更能促进作物对磷素的吸收,提高磷素累积利用率.土壤累积磷盈亏与土壤Olsen-P增量呈显著直线相关关系(P<0.05),土壤中磷素每盈余100 kg·hm-2,MNPK、1/4 M +3/4 NPK、1/2 M +1/2 NPK、NPK处理Olsen-P分别增加16.4、13.0、21.4、5.6 mg·kg-1,有机肥与化肥配施能有效增加土壤Olsen-P含量.西南黄壤旱地Olsen-P的农学阈值为22.4 mg·kg-1;土壤每年磷盈亏和Olsen-P含量与磷肥施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磷肥用量(纯P)为每年33.3 kg·hm-2时,土壤磷盈亏呈持平状态,Olsen-P农学阈值对应的施肥量(纯P)为每年45.9 kg·hm-2.西南黄壤旱地Olsen-P含量主要与施磷水平有关,当年施磷量为45.9 kg·hm-2时可获得最佳的作物产量,磷肥利用率高;当年施磷量高于45.9 kg·hm-2时,作物产量对磷肥用量无响应,大量磷素累积在土壤中,增加了磷素的环境流失风险.西南黄壤旱地长期施用有机肥处理单位累积磷盈余量提升土壤Olsen-P的速率大于单施化学磷肥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