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9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河套灌区秋浇对不同类型农田土壤氮素淋失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研究了河套灌区秋浇对不同类型农田 NO3 - N淋失的影响。结果表明 ,秋浇前小麦和白菜地 NO3 - N含量最高 ,玉米地和小麦 -玉米套种地次之 ,葵花地最低。秋浇后土壤剖面 NO3 - N的损失量按照表层 (0~40 cm)、中层 (40~ 80 cm)、深层 (80~ 1 2 0 cm)依次递减 (玉米地除外 )。不同农田 NO3 - N淋失量按照小麦地、白菜地、玉米地、葵花地、小麦 -玉米地依次递减。这说明 ,发展套种耕作将有利于减少氮素淋失。土壤 NO3 -N的淋失还直接导致地下水质的恶化。在当前的耕作制度及秋浇定额下 ,河套灌区每年可损失约 2 .6× 1 0 7kg N。因此 ,需要科学地确定秋浇方式和秋浇量 ,减少氮素淋失 ,减少地下水污染  相似文献   
42.
杉木、火力楠纯林及其混交林生态系统C、N贮量   总被引:38,自引:4,他引:34  
研究比较第2代连载杉木纯林、杉木与火力楠混交林以及火力楠纯林3种人工林生态系统的C、N贮量。结果表明,杉木与火力楠混交林生态系统C贮量要高于杉木纯林和火力楠纯林,而生态系统N贮量是火力楠纯林和杉木与火力楠混交林高于杉木纯林;生态系统C和N贮量的空间分布基本一致,土壤层占主要部分,其次为乔木层,再次是根系,林下植被层和凋落层所占比例最小;相关分析表明,土壤C、N贮量分别和林下植被生物量以及与森林凋落物现存量之间都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说明林下植被和森林凋落物对土壤C、N贮量有着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43.
榛树是灌木或乔木树种。它在植物分类学上系桦木科(Betulaceae)的榛亚科(Coryleae)所隶属的榛属(Corylus)。榛属的形态学特征:榛属各树种  相似文献   
44.
45.
不同人工林生态系统林地土壤质量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定位研究方法,综合比较了第2代连栽杉木纯林、杉木与阔叶树混交林以及阔叶纯林3种人工林生态系统对林地土壤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连栽杉木纯林相比,在杉阔混交和阔叶树轮栽两种经营模式下,土壤养分含量增加,物理性状改善,土壤生物活性提高.利用土壤质量评价体系在对土壤功能评价的基础上,直观评价了3种经营模式的土壤质量状况.在研究区内,杉木与阔叶树混交以及阔叶树轮栽的水分有效性、养分有效性和根系适宜性以及最终的土壤质量指数均处于中等水平,而连栽杉木林的水分有效性、养分有效性和根系适宜性较差,土壤质量指数处于较低水平.总有机C、阳离子交换量和微生物生物量C与其它土壤理化性质和生物学性质之间明显相关,可将其作为研究区土壤质量的指示指标;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N、P与土壤总有机C、土壤全N、土壤全P含量之间也存在较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6.
黄淮海平原豫北地区农林业系统的能量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黄淮海平原豫北地区农林业系统3种群落类型(沙兰杨-小麦·玉米(POTZ)、泡桐-小麦·玉米(PATZ)和苹果-小麦·花生(MTA))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OTZ类型的年群落净固定能量为43.6235×1010J·ha-1,PATZ为45.6426×1010J·ha-1,MTA为49.6000×1010J·ha-1.年群落现存能量分别为55.2174×1010,57.7595×1010和78.4699×1010J·ha-1;群落的光能利用率分别为1.000,1.047和1.138%.群落的能量效率分别比传统的农田系统增加11.83、14.45和28.25%.在农业林业系统中,苹果-小麦·花生群落类型为最佳群落类型.  相似文献   
47.
杉木人工林辐射状况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太阳辐射是森林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能源,它在提高森林生产力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全面了解杉木人工林中太阳辐射的到达量及其再分配状况,不仅有利于杉木人工林的经营管理,同时也为建立最佳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8.
冬小麦气孔臭氧通量拟合及通量产量关系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基于田间原位开顶箱(Open-Top Chambers,OTCs)实验,研究了不同浓度臭氧(O3)处理下(自然大气处理,AA;箱内大气处理,NF;箱内低浓度O3处理,NF+40 nL/L;箱内中等浓度O3处理,NF+80 nL/L;箱内高浓度O3处理,NF+120 nL/L),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旗叶气孔运动对不同环境因子的响应,并通过剂量反应分析,比较了冬小麦产量损失与累积气孔O3吸收通量(AFstX)和累积O3暴露浓度(AOT40和SUM06)的相关性差异。结果表明:冬小麦旗叶气孔运动的光饱和点和最适温度分别约为400μmol.m-.2s-1和27℃,水汽压差、土壤含水量和O3剂量的气孔限制临界值分别约为1.4 kPa、-100 kPa和20μL.L-.1h-1,超过此临界值时,气孔导度会明显下降。利用Jarvis气孔导度模型对冬小麦旗叶气孔导度和气孔O3吸收通量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Jarvis模型解释了冬小麦实测气孔导度60%的变异性。由于不同时期植物体气孔导度的差异,冬小麦旗叶生长期内累积气孔O3吸收通量(AFstX)呈非线性增加趋势。O3吸收速率临界值(X)为4 nmol.m-.2s-1时,累积O3吸收通量(AFst4)与冬小麦产量的相关性最高(R2=0.76),该数值介于O3暴露指标AOT40和SUM06的剂量反应决定系数(0.74和0.81)之间。与O3浓度指标(AOT40和SUM06)相比,O3通量指标(AFstX)在本试验冬小麦产量损失评价中未表现出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49.
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的植物碳储量和碳密度研究   总被引:221,自引:8,他引:213  
提高森林生态系统C贮量的估算精度,对于研究森林生态系统向大气吸收和排放含C气体量具有重大意义.中国的森林生态系统植物C贮量的研究刚刚开始,由于估算方法问题,不同估算结果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本研究以各林龄级森林类型为统计单元,得出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的植物C贮量为3.26~3.73Pg,占全球的0.6~0.7%;各森林类型和省市间有较大的差异.森林生态系统植物C密度在各森林类型间差异比较大,介于6.47~118.14Mg·hm-2,并且有从东南向北和西增加的趋势.这种分布规律与我国人口密度的变化趋势正好相反,两者有一种对数关系.这说明我国实际森林植物C密度大小首先取决于人类活动干扰的程度.  相似文献   
50.
应用生物地球化学模型BIOME-BGC模型估算了1993~2004年红壤丘陵区湿地松林总第一性生产力(GPP)、净第一性生产力(NPP),并分析GPP、NPP年际变化对气候的响应以及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GPP、NPP的响应。结果表明,湿地松林1993~2004年GPP、NPP的总量变化波动于1777~2160g Cm^-2a^-1之间和453~828gCm^-2a^-1之间,平均值分别为1941g Cm^-2a^-1和695gCm^-2a^-1。在研究时段内,GPP、NPP有缓慢增长趋势,GPP、NPP总量平均值从1990年代初期(1993~1996年)的1826、687gCm^-2a^-1上升到21世纪初期(2001~2004年)的2026、693gCm^-2a^-1。这主要是由于研究时段内GPP、NPP对降水缓慢增长的正响应造成的。未来气候变化情景分析表明,CO2浓度倍增不利于湿地松林GPP、NPP的增长,但均不超过1.5%。在CO2浓度不增加条件下,GPP正向响应了降水单独变化和温度升高1.5℃且降水增加情景,正向响应NPP的情景条件是降水的单独变化;当CO2浓度倍增和气候改变时,预测的GPP正向响应了降水的变化,同时正向响应了温度升高1.5℃且降水变化;正向响应NPP的情景条件是降水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