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4年   1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华北棉区棉田中棉铃虫的取食行为及为害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翟连荣  丁岩钦 《昆虫学报》1992,35(3):257-266
在大量田间实验的基础上,本文揭示华北棉区棉铃虫Heliothis armigera(Hbner)在棉田中的取食行为及其咬食棉花不同发育阶段的繁殖器官的组成和数量.根据棉铃虫的取食行为与其寄主植物棉花生长发育的关系,分别列出第二、三、四代幼虫期内棉花全株上各发育阶段的繁殖器官的组成、各龄幼虫所在果枝上繁殖器官的组成、各龄幼虫咬食不同发育阶段繁殖器官的组成和数量以及其中脱落的数量.分析了不同世代幼虫取食行为的差异,及其对棉花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过程的影响.建立了用于棉田害虫管理系统的棉铃虫取食模型.  相似文献   
42.
丁岩钦 《昆虫知识》1994,31(2):111-111
东亚飞蝗Locustamigraioriamanilensis(Meyen)自1987年在我国海南岛突然爆发以来,7年来每年均有发生为害,1993年又是大发生年,这不仅使海南道受很大的经济损失,而且由于没有掌握煌区的成因与煌区演变的生态规律,不能提出有效的改造蝗区与控制蝗害的生态对策,只能依靠农药防治,从而使控制煌害陷于被动局面。1992年通过整个煌区的考察,及近6年来的田间飞蝗发生动态规律,参考该岛近500年来该害虫的发生为害资料,结合该岛飞蝗发生地近100年来的生态地理的演变特征与东亚飞蝗的生态学特性的综合分析,明确了海南东亚飞蝗蝗区是“热…  相似文献   
43.
从过去的研究,我们已初步明确了烟青虫(Heliothis assulta Guenée)成虫对于各单色光的趋光反应,即从紫外光谱的333毫微米到可见光谱656亳微米的范围内,它对波长的反应曲线最高峰值为333毫微米(丁岩钦等,1974)。烟青虫成虫对双色光与光强度的趋光反应的研究是上述工作的继续,目的是企图对夜蛾成虫的趋光行为特性有进一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44.
不同类型的棉田生态系统功能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戈峰  刘向辉  丁岩钦 《生态学报》2002,22(9):1433-1439
通过对 7种不同时空类型的华北棉区棉田生态系统能流、价值流和 N、P、K变化的研究表明 ,华北棉区棉田生态系统的能量生产为 3 0 .41× 1 0 3~ 71 .63× 1 0 3k J/(m2· a) ,纯收入为每 hm2 3 5 65 .80~ 81 46.5 0元 ,主要能量投入为劳动力的投入 ,占总投入能的 75 .80 %~ 81 .1 4%。其在不同时空类型棉田所表现出的变化特征为 :随着播种期的推后 ,棉田内害虫的取食为害作用增加 ,天敌的捕食作用减少 ,光能的利用效率下降 ,棉田经济效益降低 ;实行间套作 ,棉田内害虫的为害作用和天敌的捕食作用均增加 ,光能利用率增加 ,棉田经济效益上升 ;进行免耕种植 ,棉田内害虫的为害取食作用减少 ,天敌的捕食作用增加 ,光能利用率增加 ,棉田经济效益上升。由此进一步探讨了华北棉田生态系统生态调控的途径。  相似文献   
45.
戈峰  丁岩钦 《生态学报》1995,15(4):399-406
本文以能量为统一单位,以生理学时间为尺度,建立了计算世代重叠的棉蚜种群能流参数模型,分析和比较了不同播种时间、间套作、免耕和化学防治处理的棉田生态系统中棉蚜种群的生产力、摄入量及生态学效率。结果表明:(1)棉蚜种群能量生产的98%来自于伏蚜时期,而苗蚜与秋蚜不足2%;(2)播种期推后,苗蚜种群生产力、摄入量减少,而伏蚜、秋蚜的生产力、摄入量增加;套间作,使苗蚜、秋蚜种群生产力、摄入量减少,伏蚜种群的生产力、摄入量增加;(3)化学防治对棉蚜种群生产力、摄入量有一定的作用,其作用强度依农药品种及施药次数而异;(4)各类型棉田棉蚜种群的同化效率与净生态学效率变化幅度较小,而摄入利用效率变化幅度较大。由此进一步探讨了不同类型棉田棉蚜的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46.
棉田棉铃虫卵抽样技术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对棉田棉铃虫卵抽样技术从两方面进行了比较,一系估值抽样方面:文中应用了简单随机抽样、阶层抽样、阶层抽样序贯估值与零频率抽样四种方法,并以估值的可靠性、代表性误差与抽样时间消耗三个指标进行了综合比较,结果认为以阶层抽样最佳.另一系风险决策抽样:本文应用了未着卵株的序贯抽样、阶层抽样、零频率抽样三种方法进行了综合比较,结果认为序贯抽样最佳,但若与零频率抽样相结合就既可迅速地作出风险决策又可获得虫口密度的信息.  相似文献   
47.
华北棉区棉铃虫种群动态与其为害特征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丁岩钦 《昆虫学报》1986,(3):272-282
本文述及棉铃虫为害特性及其与为害后棉株的补偿作用关系。根据棉株生命表资料,蕾期棉株蕾花的脱落主要系由棉铃虫为害所致。而铃期蕾铃的脱落,则主要系由棉株的生理条件。在蕾期,前三周内蕾花被害脱落后,棉株的补偿作用是很高的,从第四周起补偿作用逐渐下降,而到铃期阶段时补偿作用降至很低水平。因此蕾期棉株遭受一定数量以内的棉铃虫为害,而使蕾花脱落后,反而可促使棉花增产。根据棉铃虫生命表资料,从卵期至三龄末幼虫期的累计死亡率占总死亡率的90%以上,结合幼虫死亡率与不同龄期为害水平分析,棉铃虫对棉株的主要为害阶段系在2—3龄期,其对果实的为害量占总为害的65%。而棉株被害蕾铃的田间空间分布型系遵从负二项分布,期公共K值为3.4626。  相似文献   
48.
戈峰  丁岩钦 《昆虫学报》1996,39(3):266-273
为充分发挥棉田捕食性天敌的生态调控作用,本文根据田间调查与室内测定的结果,以能量为统一单位,计算出了棉田捕食性瓢虫、蝽类、蜘蛛及所有捕食性天敌类种群的能流参数值,分析和比较了不同播种期、套间作和免耕法对棉田捕食性天敌种群能量获取利用的作用特点,总结出了各类天敌在不同类型棉田对害虫的控制作用规律,评价了它们在棉田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与地位。  相似文献   
49.
系统分析及其在生态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前言生态学是生物学的一个分支,它是研究生物体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一门学科。除了具有本身的基础理论外,在应用方面都是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课题。例如森林、草原、荒漠、农田、水域等资源的最合理的管理、利用和预测,环境的保护,人口的调节,有害和有益动物、植物、微生物的控制与利用,以及动物的行为特性的研究等。由于上述课题均包括着复杂的系统的信息关系,以及对该系统控制的策略性措施中还包含有经济学问题,因此,虽然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50.
<正> 在组建捕食者-猎物系统作用模型时,如前所述,必须考虑捕食者对猎物的寻找效应,捕食者的聚集效应与捕食者之间的干扰效应。当同时存在两种以上的猎物种群时,还需考虑捕食者的选择效应。在上述各参数中,以选择效应和寻找效应发生较多而又较为复杂,为了便于工作,兹将这两个参数的估计方法,加以概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