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2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10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6 毫秒
361.
测定了乐山棒花鱼(Abbottina kiatingensis)繁殖期形态特征包括体长、头长、头宽、头高、吻长、眼后头长、眼径、眼间距、体高、尾柄长、尾柄高、尾鳍长、背鳍基前距、背鳍基长、腹鳍基前距、腹臀间距、体重和去内脏体重的两性异形和雌性个体生育力。繁殖期雄性个体的数量显著多于雌性个体,雌雄两性个体的体长差异不显著。特定体长的雌性个体的头长、头宽、头高、吻长、眼后头长、尾柄高、背鳍基前距、背鳍基长和去内脏体重显著小于雄性个体,其余指标不存在明显的差异。回归分析表明,乐山棒花鱼的怀卵数量与体长和体重回归关系显著,雌性通过个体大小(体长和体重)的增加来提高个体生育力。  相似文献   
362.
于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逐月在东江采集齐氏罗非鱼样本, 研究其个体繁殖力。结果表明, 齐氏罗非鱼属于多次产卵类型, 在东江的繁殖期约为5月初到10月底。个体绝对繁殖力(F)在4913~13129粒之间, 平均为7991粒;一次产卵量(Fb)在1997~6369粒之间, 平均为4114粒;体长相对繁殖力(FL)在49~83粒/mm之间, 平均为62粒/mm;体质量相对繁殖力(FW)在66~154粒/g之间, 平均为98粒/g。个体绝对繁殖力及一次产卵量与体长(L)呈幂函数相关, 与体质量(W)及净体质量(Wn)呈线性相关。相关回归式分别为:F=2.186L1.6886 ;Fb =0.7243L1.7796;F=50.184W + 3627.3;Fb=25.008W + 1952.2;F=58.783 Wn + 3553.4, Fb=28.939 Wn +1942。  相似文献   
363.
2012 年4 ~8 月,在太行山猕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济源管理局天坛山管护区(北纬35°05′ ~ 35°15′,东经112°12′ ~ 112°22′),对太行山猕猴王屋1 群(WW - 1)内的3 个母系单元(matrilineal unit) 中大于(等于)3 岁龄的26 只个体进行面部拍照,获取其面部特写照片,进而利用分块主成分分析(modular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MPCA)法,对个体进行面部识别分析,旨在探讨个体间面部相似度与亲缘关系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太行山猕猴个体间的面部相似度与亲缘类型有关,母亲与大于3 岁龄子代间的面部相似度为0.93 ±0. 00,显著高于单元内(0. 89 ± 0. 00)和单元间(0.84 ±0.01)的面部相似度;(2)太行山猕猴个体的面部特征随年龄增长而变化,4 岁(含4 岁)龄以上个体与母亲间的面部相似度较高(0.88 ~ 0. 95),依此值可准确地识别母子关系。本研究采用量化方法对非人灵长类个体间面部相似度进行分析,发现太行山猕猴个体间的面部相似度与亲缘关系密切相关;研究结果可为非人灵长类的个体识别提供较为客观的手段和方法。  相似文献   
364.
位于Y染色体无精症因子区域(Azoospermia factor, AZF)的基因座位点DYS549、DYS527和DYS459在法医学鉴定和家系分析中被广泛应用。但是,在男性不育患者中,DYS549、DYS527和DYS459位点很可能会表现出特殊的基因型,对应用Y染色体短串联重复序列(Y chromosome short tandem repeat, Y-STR)进行个体识别的结果产生干扰。因此,文章应用14个Y-STR基因座复合扩增体系和Y染色体AZFc区DAZ、CDY1基因的拷贝数检测等方法,探讨男性不育症中法医学相关的3个Y-STR基因座的异常分型,对个体识别和家系分析中的DNA检验异常结果提供合理的解释。在240例男性非梗阻性无精、严重少精、先天性双侧输精管缺如(CBVAD)患者中,采用改良的多重PCR体系进行AZF区域微缺失的序列标签位点(Sequence tagged sites, STSs)检测,发现AZF微缺失40例(AZFa:2例;AZFb:2例;AZFc:30例;AZFb+c:6例),AZF的总缺失率为16.67%。应用14 Y-STR复合扩增体系对上述AZF微缺失的阳性患者样本进行检测,发现所有AZFb缺失患者存在DYS549等位基因缺失,AZFc缺失患者存在DYS527、DYS459等位基因缺失,AZFb+c缺失患者存在DYS549、DYS527和DYS459等位基因缺失。在AZF微缺失阴性的不育症患者中,通过检测DAZ、CDY1基因拷贝数发现10例AZFc部分复制的患者(1例为先天性输精管缺如,2例非梗阻性无精症,7例严重少精子症),占所调查不育人群的4.17%。男性不育人群AZF区域3个Y-STR基因座多态性会造成等位基因缺失或者重复,这些异常分型是由于临床遗传缺陷造成的而不是实验偏差。阐明Y-STR在男性不育人群中的异质性可以更好地完善Y-STR数据库和解释STR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365.
我们利用Berendse和Aerts提出的氮素利用效率(NUE)概念及原理研究了高密度一年生草本植物向日葵(Helianthus annuus L.)种群中植株个体大小对其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并对种内竞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植株对氮素的吸收与其个体大小不成线性关系,说明种群内不同植株个体对土壤氮素的竞争属于非对称竞争.植株的氮素损失随着个体大小的增加而增加.个体较大的植株具有较高的氮素输入率和较低的氮素输出率,因而具有较高的氮素净增加值.植株的氮素生产力(NP)和氮素平均滞留时间(MRT)均与植株个体大小呈正相关.较大的植物个体具有较高的NP和较长的MRT,由于NUE为NP和MRT二者的乘积,因而较大个体植株的NUE高于个体较小的植株.同种植物的不同个体的NP和MRT之间不存在协衡关系.氮素回收效率(NRE)与植株个体大小密切相关.在个体水平上,较大的植株个体具有较高的NUE与其较高的NRE有关.种群内植株个体对土壤氮素的非对称竞争主要由于植株对氮素的吸收和利用效率不同所致.因此,Berendse和Aerts提出的氮素利用效率概念不仅适用于研究种间的养分利用策略,对于种内不同植株的养分策略研究也同样适用.  相似文献   
366.
个体身份确认是自然灾害、空难、爆炸、火灾、交通事故等事(案)件处置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利用稳定同位素分布的地域差异性对个体进行溯源,可以为个体身份确认提供重要信息。本文简要介绍了稳定同位素技术原理,系统阐述了用于个体溯源的元素类型和不同人体组织中稳定同位素蕴含的特征信息,并对该技术在个体溯源中的应用现状、存在问题以及未来发展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367.
神经威武     
Rodolfo Llinas采用大胆的方法研究神经生理学,彻底改变了人们对神经元个体的理解,以及对神经元产生运动和意识的过程的认识。  相似文献   
368.
提要底栖有孔虫壳体稳定氧碳同位素在古海洋学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获得可靠的稳定氧碳同位素数据是研究的关键。但同位素数据的精度通常受有孔虫属种个体差异的影响,用多少壳体进行测试可忽略个体差异带来的影响是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本研究对位于葡萄牙岸外的IODP U1391站位顶部~10 m岩心的多个沉积物样品中的底栖有孔虫Uvigerina mediterranea,Cibicidoides pachyderma,Cibicidoides wuellerstorfi和Uvigerina peregrina parva进行单个和多个壳体的稳定氧碳同位素测试。测试结果显示,U. mediterranea个体间δ13C差异高达0.74‰,而δ18O相对稳定,差异不超过0.26‰。C. pachyderma和C. wuellerstorfi则与之相反,两属种的个体间δ13C差异分别不超过0.20‰和0.23‰,而个体间δ18O差异分别高达0.76‰和0.60‰。生命效应、微生境异质性和底层水环境变化可能是造成个体差异...  相似文献   
369.
《生物磁学》2012,(19):I0004-I0004
来自哈佛医学院,麻省总医院。哥伦比亚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AModel for Personalizedin Vivo Analysis of Human Immune Responsiveness”的文章,研发了一种能在小鼠中重构个体免疫系统的新方法。这种”个体免疫小鼠”能帮助研究人员针对个体,在发病初期分析疾病的异常,比如I型糖尿病,以及其它自身免疫疾病。相关成果公布在《科学一转化医学》杂志上。  相似文献   
3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